战国初期,魏惠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为何魏国却走向衰落?

秋珊说文化 2024-09-17 12:28:40

魏惠王魏罃是魏国的第三代国君,魏文侯魏斯之孙、魏武侯魏击之子,他在位期间是魏国最强大的时期,在位50多年,也是让魏国由盛转衰的国君。他的一生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也可以称为魏国意气风发的29年,可是一切都随着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还有秦国崛起而烟消云散。魏国也在他在位期间,元气大伤,失去了争霸天下的实力。

在魏武侯死后,其实是没有指定国家的继承人,而当时候选的人主要有两个,魏罃和魏缓。两人因为魏国的君位之争而爆发内乱,魏罃在相国公叔座的支持下占领上党,魏䓨在相国公叔痤的支持下占据上党,占据上风。赵、韩两国联军趁魏国内乱攻打魏国,双方在浊泽交战,魏军大败,魏惠王被围困。后因赵、韩两国在处置魏国的问题上产生分歧,不欢而散,魏䓨脱困,而后杀死魏缓登上君位。这个时候魏文侯营造的三晋联盟土崩瓦解。

魏国在魏惠王手中本来是有可能统一天下的,魏惠王在刚继位的八年时间里,对外在东方调整土地范围,为迁都大梁做基础。修建长城交换土地,对内加强选拔和训练魏武卒,并且赏赐田宅,魏惠王可以说是擦了魏武侯时期的屁股,延续了魏国的霸权,魏国的霸权在魏文侯时期变法就开始了。而关于魏惠王迁都大梁可能有很多人对此有误解,一种说法就是司马迁《史记》的说法,当时说的是魏惠王害怕新兴的魏国,毕竟秦国变法成功开始强大,时间是在魏惠王31年;另一种说法则是魏惠王迁都是在魏惠王九年,魏国的旧都位于安邑,处于跟秦国的交界处,不利于魏国的中原争霸,而大梁就不一样了,可以更好的控制韩魏,维护自己的霸权。虽然秦国经过秦献公变法,可秦国还是落后,不足以让魏惠王视作威胁。

为了迁都大梁,魏惠王也做了很多努力,魏国在东面拼命的征讨,公元前362年,魏国攻打赵国的皮牢,与韩昭侯相会,通过半胁迫的方法交换了一些土地。在公元前361年和前356年通过交换土地让魏国的东西联系起来,可以说这个时候的魏国已经来到了极盛。迁都大梁对于当时的魏国来说可谓是如虎添翼,魏国从安邑搬到大梁后,可以有效的减轻了韩、赵两国对东部地区的威胁,而大梁位于中原平坦地区,交通便利便于调集军队,这对于当时强势的魏国来说是必要条件。

这个时候的魏国的西部,秦献公为了收复被魏国所占的河西之地,发动了少梁之战。少梁之战发生在魏国攻打韩赵的时刻,当时秦国发现魏国西境疏于防守,就攻打魏国,魏国西返作战,这次战争魏将公叔座被俘,秦献公也身中毒箭。公叔座也因为秦国不想得罪魏国而放了回去,这次战争也让秦献公死去,秦国虽然胜利,但也元气大伤。而魏国虽败,可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伤害。

秦献公死后,秦孝公继位,而如何让当时的秦国生存下来成为了秦孝公所面临的难题。而为了获得比较安稳的国际环境,秦孝公将少梁之地和函谷关割让给魏国,可魏国亡秦之心不死。魏王召集其他五国君主开会商议分秦之事。在会盟中,各国都有自己的盘算。六国君主对秦国的土地进行了划分。燕国选了秦国北部的三百里地;赵国选了秦国洛水以东、河水以西的二百里地;韩国选了秦国的腹地渭水平原;楚国选了秦国西部泾水河谷的三百里地;齐国距离秦国最远,但在魏王的“主持公道”下,各国割地四十里归齐国。

秦国方面,秦孝公通过重金分化六国联盟,六国分秦计划没有成功,秦国得以保存。秦孝公化解这次危机后,决定图强变革,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而这个时候魏相公叔座病重,他知道商鞅有才能,就把商鞅推荐给魏惠王,魏惠王当时认为公叔座是老糊涂了,竟然让一个小小中庶子当魏相,就没有答应他的要求,而公叔座说,大王要是不用商鞅就杀掉商鞅,魏惠王答应了,可魏惠王在公叔座死后也没有当一回事,而商鞅听闻秦孝公的求贤令后决定去往秦国,魏惠王绝对不会想到他这一举动给未来的他埋下了多么大的祸患。

其实商鞅不是魏惠王失去的第一个人才,还有一人就是孙膑,孙膑和庞涓师出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先下山受到魏惠王的重用,受封上将军。后面,魏王听说孙膑也很有才能想要招揽孙膑,庞涓得知魏王让他招揽孙膑,感到很惶恐,他知道孙膑的才能在自己之上,可是害怕孙膑来到魏国居于自己之上,就假意让孙膑下山,孙膑入魏后,住进庞涓府里。庞涓建议魏王先让孙膑做个没有实权的客卿,表面上称等孙膑立了大功后,自己再让位,让孙膑做大将军。实际上,庞涓从一开始就没安好心,暗地里已在谋划陷害孙膑。

庞涓安排自己的一个家丁,假装是孙膑的齐国老乡,劝说孙膑回齐国。孙膑本无回齐之心,但给在齐国的家人回了一封书信。庞涓便在这封书信里做了手脚,将其改造成孙膑私通齐国、背叛魏国的证据,并向魏王诬告。魏王大怒,要杀掉孙膑。庞涓又假意求情,最终让魏王对孙膑施以膑刑(挖去膝盖骨),并在脸上刺字,使孙膑成为残废之人。而最后孙膑也并且齐国使臣逃回了齐国,受到了齐威王的重用,拜为军师。

这件事以后,魏国想要重新控制三晋,继续引导三晋对付齐楚,所以就对赵国发动了攻击,赵国自然是抵抗不住,就向齐国求救,而齐国也很大气,派出大军作战,可是齐国当时的国力还是弱于魏国的,当时的军师孙膑想出了好办法,“围魏救赵”,魏军攻打邯郸,大梁肯定守卫薄弱,而齐军攻打大梁,魏惠王承受不住压力,定会让邯郸的魏军回援,齐军就在桂陵山地埋伏魏军,魏国必败。事实也正如孙膑所说,庞涓大军来到桂陵的时候,受到了齐国的埋伏,可庞涓还是率领大部分魏军来到大梁城,这一战魏国没有受到致命伤害,可也缓解了魏国的嚣张气焰。

过了几年,魏惠王觉得自己又行了,这一次魏惠王的目标就是韩国,韩国当时经过申不害变法已经成为了小霸。魏国就想要通过攻打韩国,来威震一下列国,所以上将军庞涓就攻打韩国,韩国自然抵挡不住魏国的大军,向齐楚求援,可是楚国不搭理他,齐国答应了,可是齐国迟迟不发兵,韩国当时也是处于灭亡的边缘,这个时候,齐国发兵了。还是使用老办法,围魏救韩,齐国在马陵给魏国设了个圈套。等到魏国大军来到马陵的时候,齐国重创魏军,庞涓身死,只有公子卬的三万魏军逃到大梁。

而魏国也跌落霸权,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个时候秦国变法大成,想要夺回河西之地,商鞅率领变法完成的秦国新军进攻魏国河西之地,魏军大败,秦国开始东出,魏国跌出一流国家之列。虽然这个时候秦孝公和商鞅相继死去,可继任的秦惠文王让魏惠王认识到了当年被魏国吊打的秦国的可怕之处,公元前330年,秦惠文王派公孙衍率军进攻魏国的雕阴,魏国主将龙贾虽然拼死抵抗,但由于战前无备、仓促应战,最终战败。秦军全歼魏国守军,根据《史记·秦本纪》记载,此战斩首8万;《史记·魏世家》则记载斩首4.5万。魏将龙贾被俘。此役大伤魏国的元气,魏国再也无力与秦国相抗衡,次年被迫将河西郡归还秦国。秦国彻底收复了被魏国夺取的河西地区,不仅巩固了东部屏障,而且使得山东六国开始暴露在秦国的铁拳之下。

而主将公孙衍也是魏人,虽然后面随着张仪入秦重新回到魏国,可也能看出魏惠王对人才的不重视。而除了公孙衍之外,魏国还失去了张仪这个大才,张仪是魏国人,但因为家世的原因在魏国没有受到重用,辗转来到秦国,秦王拜为丞相,在公元前328年,秦国攻魏之战,领河东多地。秦国乘胜攻魏,取魏蒲阳。之后张仪用蒲阳换了上郡15县给秦。自此魏国在黄河以西的土地全部丧失,失去了威胁秦国的能力。

而在公元前319年,魏惠王去世,魏惠王活了80岁,在我国历代帝王中也算是高寿。他在位期间,魏国从霸主的位置跌落,而他在位初期也是雄心勃勃,却最后失败,魏国在他在位期间是很有可能一统天下的,商鞅、孙膑、公孙衍、张仪那个不是纵横天下的大才,他们也都先选择了魏国,可还是最后离魏国而去。

0 阅读:57

秋珊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