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有解(四)莫角山和反山之谜
良渚遗址的莫角山,古称幕国山、幕府山、幕浮山、幕阜山,帝舜所赐为“天岳幕阜山”。这座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华夏文明上古时代的文化地标之一,被赋予着神秘而辉煌的历史烙印。


莫角山的古名称表达了其在上古时期的地位,良渚遗址它处于亚热带温润性气候地带,经纬度使其成为人类农耕文明荟萃和历史胜迹聚集的地方。这座山起伏平缓,见证了古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和创造宜居地的实践。
帝舜将其赐予为“天岳幕阜山”,这进一步强调了莫角山在古代文化中的特殊地位。这座山与“反山”一同构成了“良渚”地区的历史之谜,为我们解读和理解上古文明提供了重要线索。
莫,古音“幕”,与“眛”通假,古有“虎渊眛谷”之说,指太阳脱海幕而出,即太阳升起于东方海平面。
角,通假为“国” (这在古文字中可以找到证据)。反山经考古发掘得知为墓地遗址,称之为“反山”寓意着死者能“反回”、“反归”,期望祖先死而复生,回归。此地又被称为幕国太平山、幕阜山,上有“太平尖”和“培塿”,指的是高起的坟冢,虽然称之为“山”但由于葬者非“王”故不能称之为“陵”。
古代从东到西的“有虞”先民,留下传承几千年的寻找祖先的古歌:
古歌反映了有虞民族的祖宗山(莫角山、反山)的秘密,这里是有虞民族几大先祖的陵墓修建在歌谣里的地方。

……
幕阜高山大行龙
层层深处落田中
九窍石浆龙戏水
五老尖尖黄土中
……
伴古歌还流传下太平尖上住他们心目中的神仙,神仙比起龙王、玉皇大帝、如来、观音还要大。
现在的考古良渚“莫角山”、“反山”遗迹犹存,跟古歌、古传得到了吻合互印。
这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莫角山和反山之谜
1. 莫角山,古称幕国山、幕府山、幕浮山、幕阜山,由帝舜赐名为“天岳幕阜山”。反山是幕国统治者的墓葬区,寓意死者能“反回”、“反归”,期望祖先死而复生。
2. 幕国是在平原上堆积而成的高地,形如水中行龙。山上是幕国府城、官邸、宅第、民居、墓地。山形是为了防水患和利农耕。
3. 太平尖上的黄土为良渚人累积而来,表明黄土的形成机制与反山墓地相关。
4. M12号墓及其一排为虞(幕)国统治者的男性墓,面南。M20号墓及其一排为幕(幕)国统治者的配偶墓,为女性墓,朝北。
5. “九窍”指反山的九座墓,即以石、浆累积而成的石板冢。
6. 考古发现与古歌、古传相互印证,加深了对莫角山和反山的理解。

历史传承对于还原古文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否则古文明将无从寻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