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有解(三):反山12号墓主是虞舜的一世祖虞幕

根据翁卫和的研究,反山12号墓的主人可能是“虞幕”。虞幕是有虞氏中最早显赫的名号之一。
古代文献如《容成氏》、《慎子》等载,有虞是一位贤明的部落首领,其治国方略被高度评价。《国语·鲁语上》中有关展禽之语提到:“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历史上有虞秉钺,执掌兵权,主生杀予夺。
在古代史书中,有虞氏一直受到尊崇。《左传》昭公八年的记载中,晋国史赵说提到从幕至瞽叟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
通过对反山12号墓的考察,结合有虞氏的相关记载,其认为墓主可能是“虞幕”,作为有虞氏中最早显赫的名字之一。这一发现有望进一步揭示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权力体系。
有虞氏的代传关系如下:
昌意 → 颛顼(帝) → 穷蝉 → 『虞幕』 → 敬康 → 句望 → 桥牛 → 瞽叟 → 舜(帝) → 商均 → 虞思……
黄帝的曾孙穷蝉以声乐和乐器制作的才能闻名,其引百鸟和鸣、凤凰翔集,用声教育民众,统治了天下。
继穷蝉之后,有虞氏的代表人物“虞幕能帅颛顼者也”(即幕在颛顼大业中具有卓越的才能)。虞幕的居地多有虎,其族善于驯养猛虎,在外方巡行并进行教育,因此世人称其为“有虞”,即有虎之意,也称为“有虞氏”。
有虞氏被封为诸侯,建立虞国。虞国的国君被称为“天子二老”之一,即“东伯”,负责管理东方的法律和征伐事务。
“虞幕”的后代舜以孝悌之德闻名,成为有虞国的首领。后来,舜接受尧帝的禅位,成为中华部落联盟的首领,统一天下,被尊称为虞舜帝,是华夏远古“九主(王)”之一。
良渚被认为是“有虞氏”的起源地,这一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结构和历史渊源。
反山12号墓出土的遗物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对虞幕的身份、地位、权力、特长等进行了深入解析:


1. 锥形器:象形器表明墓主能够契刻泥板书,代表他具有普及法律和教育的能力。
2. 四璜冠:四方的璜代表颛顼帝的礼器,说明墓主的祖源来自颛顼帝。
3. 大玉琮:明确墓主的宗祖为“成鸠氏”、“有虞”、“理老”。
4. 石钺和大玉钺:石钺刃部朝南,表明墓主是青帝传人,大玉钺代表他掌握生杀大权,纹饰上有“有虞”国和“成鸠氏”图腾。
5. 杖形器:法杖、理杖,表明墓主有断理和施法的权力,对违法者进行拷打。
6. 大孔玉璧:作为敬天之璧,代表墓主死后升天与上帝见面的礼物。
7. 鼓杖:用于击鼓,反映虞幕以鼓声教育民众,利物生。
8. 三叉形器:头部的三叉形状表明其“虞”的身份,同时含有虞国的来由。
这些遗物的综合解析与虞幕的历史记载相符,为墓主的身份提供了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