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邑商即“大邑商”是殷人殷王朝对他们的祖封地,最早兴家、立国、封地、修祖庙的商国都邑,即今“二里头都邑”的尊称。
很多考古的地上地下资料可以吻合互证这一观点!
殷人首王子履(商汤)王天下后,把殷人祖兴之地封为“天邑商”!历代殷王时时到天邑商举行祭祀活动,天邑商是殷人心中的圣地,所以“二里头都邑”很大。
但二里头实在是与夏王都无关!这里没有夏文化!

如下面甲骨文所释的“大邑商、天邑商”:
“丁未卜,在[左上凵,凵中有丶,左下木,右丮]贞:王其入大邑商。”《殷契佚存》987
“王今入大邑商。”《殷虚书契续编》3·24·1
“王才在大邑商。”《殷虚书契后编》上18·2
“告于兹大邑商。”《小屯殷虚文字甲编》2416
“癸巳卜:在黄林[左㠯,㠯上有丿,右姊去女]…天邑商公宫衣…”《甲骨缀合编》182
考古报告显示,二里头与夏王朝王都无关,而是帝喾后裔殷人子契经营的商方国遗址。


以下是主要发现的论点:
1. 二里头居民的祖先为帝喾,五行为木,因此以绿松石制作的龙表明身份来源。龙形器头巨大,表示其传承自帝喾的“大”身份。
2. 绿松石龙图案采用夔龙(貘)兽面作为头部特征,表明身份为帝喾子孙。
3. 帝喾迁阏伯(契)于河洛商地,使契成为诸侯。绿松石龙图案呈“小棱形”方片或“棱形”图案,表明身份不具有“天下土方”。
4. 龙形器呈蛇形,蛇为龙子,表明契的龙子身份,不是真正的兽龙。
5. 庙主形式与绿松石龙图案的方向对应,体现庙主从何处而来,与主商星是对应的。
6. 绿松石龙原先挂在有机物上,置于庙主右臂上,可能是象征权力的“绶带”。
7. 绿松石龙形器腰间系以铜铃,表明其为火正、司徒,具有布政之官的身份。
8. 庙主脖子上挂着海贝,象征女性阴器,可能代表殷商人的传播者。斗笠和绿松石珠表明其为天帝•喾之子。
9. 带有龙形器的庙位于轴线上,规模高于其他宗庙主,带龙形器最有可能是帝喾之子契(阏伯)或其后裔。


综上所述,二里头是帝喾后裔经营的商方国遗址,虽然历经数世,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夏朝族属”。其出土文物反映了丰富的殷商文化和身份象征,但并非代表维持夏“王权”的宫廷礼仪。
可惜你说的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