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鹤群编辑:冯晓晖
本系列发布九江文史类研究文章。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本篇原刊于2012年版《百年大中路》,经浔阳区政协文史委授权转发。舒鹤群先生,字广福,祖籍安徽黔县,1904 年出生于九江。十三岁时由九江商会会长舒先庚推荐进长和钱庄学徒,从此经历了由一个孤儿到钱业行家的辛勤历程。
清末九江“立大钱庄”,是徽州人胡逸卿开设的。民国初年,胡逸卿年高七十难以理事。有位“立大”学徒出身,五十来岁的邱星农,他为了继承师志,改组了“立大”。自任店东兼经理成立“长和钱庄”,地址在大中路(今糖酒副食品总公司酒类经营公司)。
一、钱庄设施
长和钱庄大门临街,后门接到甘棠湖边,是一进五重的大屋。黑铁包皮加钉的石框大门,内用铁闩上锁,另外用两只脚栓插在石门框后面,再用两百多斤重的木闸板撑在门后,此为第一进大门。进了大门便是天井,天井左边常年存放两缸清水,以备消防之用。过天井有一排半截玻璃木门,进门便是营业店堂。店内一边放着两张三尺长的木靠椅,供顾客用。
另一半为曲尺柜台,柜台终端青龙牌上四个大金字“国宝源流”。横头柜台上放一架天平和砝码,作为秤银两之用。柜台里管外帐的先生帐桌就放在里面,柜房进去是一间内帐房,再进去为钱房隔壁又是小库房,表面假设书橱,早开晚闭,外人是不知道的。曲尺柜台对面,长木靠椅背后有间小客厅,既能招待重要来客,也是钱庄内部议事开会的地方。每年正月初七日,店东在这里请店员吃饭,谁坐首席就是今年不再聘任了,老板自己坐,就是全员不动。
编者注:“国宝源流”为清末民初常用吉语,寓意财源广进,常见用于银锭、花钱、银票等,亦多在钱庄内的牌匾上。
清代四川“国宝源流国宝源流”双排戳十两圆锭,重 326 克过一道隔墙便是大天井,这里有花台,金鱼缸,这金鱼缸可装三五担水,同时也兼任消防之用。此屋的第二重,有大客厅,也是餐厅,品字形能摆三桌酒席。大厅背面有客房、小客厅、小天井,店东的卧室就在此处。
过一条巷道,直通厨房、小池和厕所。伙夫司务人员的卧室也都在这第三重。水池的花墙外是大花园,有树、有花、清幽雅致。花园两边有客厅、客房,招待长住的客人,也是太老师休养之地。这便是第四重。第五重是从花园侧门进去,有一长廊巷道,直通后门,门外便是如画的甘棠湖,太老师常在此垂钓自娱。这里还有一长形院落,三面共有七、八间平房。有段时间副经理孙执中夫妇住在此处,客人多时,也当客房。这一进五重的大钱庄,布置谨严,设备齐全。每天晚上还派一杂工打更守夜,防火防盗。
二、人事管理
管事(店东经理)、副管事(副经理)、跑街(业务负责人)三人是店中主要负责人。管外帐一人,内帐一人。管信札(写书信)一人。管银、钱一人,管柜台营业一人(不管对外业务,是个闲缺),这五个人是辅助店务人员(如业务繁忙再添助手)。加上中班三人(其中分派一人在内帐房抄书信),学徒三人(徽帮称学生),这样店堂里经营人员共计十四人。
上海某钱庄大门 图源:澎湃新闻
每天早餐后,外班人在钱业公所领到行情回来后再开门营业,(长和钱庄派有一名中班青年在公所设立专柜,办理票据交换业务),各司其事。
营业人员先银行,后外商洋行及各往来商铺,存放款户等处联系招揽业务。年饭前赶回店中,午饭后分配给中班和学生们,交待应收付的银、钱、票据。这班人又往来于钱业同行、各家店铺、外商洋行、茶栈、报关行等处,先将收回的现洋(银元)、钞票、钱票交账。再将各户需要的银、钱、票据送去。四点半后还要到钱业公所去办理同行票据,交换应收付的结算单据。到此,这一天才算结束了工作。
晚上同事先生们,住在柜房和内帐房楼上的寝室里。楼上寝室亮瓦明窗,颇为清雅。管内帐先生睡在内帐房 有张木床),管钱的睡在钱房里。这些人都是中年人,忠诚老实可靠。楼上楼下,前前后后都有人照顾,安全妥当。
三、学徒教育
长和店规,虽无明文规定,但都遵循徽帮旧制,非常严格,不能随便越雷池一步,否则要停生意(开除)。如果一旦被开除,其他同行也不会录用,很难存身,所以学徒们都不敢违纪。
遵师重教,行之以礼。这是当时商界形成的风气,长和店更重视这点。每年大年初一早上,在大客厅里举行全店拜年。厅堂上方摆上两把太师椅(太老师和店东座位),首先是店东经理向太老师行三拜跪叩大礼,太老师立着双手作揖还礼。然后中班和学生们分两班向太老师、正副经理老师及师辈先生们分别行跪拜礼。接着太老师,老师先生们,同事之间互相作揖恭贺新春,事事如意。吃完初一年酒,再各人出去拜年。这样的年节大礼,在同行中,长和店是最认真的。
上海银行博物馆内的钱庄模拟场景 图源:澎湃新闻
中班和学徒日常工作是天亮起床,分别打扫柜房内外、内帐房、钱房、大小客厅的清洁卫生和洗茶碗器物,并作好开门营业的一切准备,等去钱业公所的人回来就开门。午饭后按照上午业务员交下来的凭证单据,由外账先生分别交与中班,学生外出办理应收付的银、钱、票据。有时经理为了稳妥,还要派一名老司务跟随他们往来各关系客户。
晚饭后,大门紧闭,按规矩学生们在柜台尽头,“国宝源流”的青龙牌下,点盏青油灯,学打算盘,三个一班轮流学习,太老师经常在柜台外指点和出题考试。珠算学到一定的程度,加学业务。如上海的“规元”申票,汉口“洋例”汉票(两地银色基本单位名称)与九江牌价换算。九江通用银两仍沿袭清代漕平二四为计算单位,其它地方有用二七银两单位,等等换算业务,学习课题甚繁杂,没有几年苦功是学不好的。
学徒睡觉亦有先来后到,长幼有序的规定。最后来的在柜房里搭活铺,杂工在柜台外搭活铺,以备防火防盗。来了一年以上的学徒在内帐房搭活铺,三年的学生就可睡在钱房里钱台桌子上,算是半活铺,每天的铺盖卷,可放在钱房里。钱房的壁柜里一个用夏布做的布袋,装满历年的帐簿,交待中班和学生们,一旦发生火警,首先抢救帐簿布袋。
长和钱庄开了十多年,先后有十二位学徒。全是徽州来的同乡孩子。后来有的还当上老板、跑街或账房先生,至少也是位勤劳老实的好店员。三年学徒期满,要拜授业恩师礼,就正式学徒期满,可享有先生(店员)的待遇。徽帮有个顺口溜:“再生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如不发财,不回徽州”。说明学徒之苦,学习的毅力和发财的决心。
学徒满师,在长和店每月可拿7元钱薪水(其它钱庄只有5元)。每年拿14个月的工资,年底还有二八分成的红利,老板得8成,伙计按等级共分2成。
平遥协同庆钱庄博物馆 图源:tripadvisor.com
四、长和歇业
长和钱庄民初开业至民国十六年正常宣布停业,歇业时宣布资本为2万银两(合3万银元)。十多年中,长和谈不上兴隆发达,但也没有亏损倒账。一切都在中庸和平之中,深得同行及各界的信誉。
长和开业之初,店东禀承师志,循规蹈矩,审时度势,徐步稳固地经营,业务一直良好。长和与九江的中国、交通银行,俄商顺丰,美商怡和、英商太古洋行,以及各茶栈、报关行等均是存款户的关系。本街绸布、百货等商业则是放款往来户。外埠长江一带的上海、镇江、南京、芜湖、安庆、宿松、汉口等,以及内地南昌、吴城、波阳、景德镇、乐平各埠钱庄,都保持通汇往来。每地至少有二三家关系户,是一个完整的汇划钱庄。
民国五年,九江徽帮瑞庆裕钱庄倒了镇江几家钱庄的账款而破产。这下影响了整个徽帮的信誉,九江徽帮钱庄纷纷倒闭。在这股风潮之中,长和钱庄经受住了考验,照常通汇,但业务范围逐步缩小。从此徽帮在九江的钱业也渐衰落,广帮钱业在九江兴起。
导致长和钱庄歇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九江徽帮钱业受到民国五年倒账之风后,一蹶不振。另外是店东邱星农后来热衷官途,离店另有它图。他将钱庄委托副经理孙执中管理(黟县古筑村人)。孙先生为人忠诚,九江各帮钱业中以及九江的中国银行周达人(镇江人)经理,对他都非常信任,敬仰。所以徽帮钱业的信誉,在他的手上得到逐渐恢复。不久孙执中和其他师辈,也都告辞(有的离世)。
如是本店学徒出师的中班学生接踵其事。他们青春年少,富有朝气兢兢业业,有的只有十六七岁,也都能干得力。又得孙执中(后任新安银行经理)先生对长和母店的厚爱,从中帮助,无微不至。学徒们可随时登门求教。所以长和店的信誉,仍不减当年。另外店东侄儿毕业于九江同文学院,南伟烈大学(现在的市二中),弃学经商,来店代表店东顾问行事。他道德文章,书法精妙,学徒受其薰陶,受益不浅。一时长和钱庄,朝气蓬勃。就在这样的余喜之中,长和钱庄以不赚不赔而宣布正常歇业。
【编后记】
《九江文史》系列之间发布过舒鹤群先生的《九江文史 | 辛亥革命前后的九江总商会》和《九江文史 | 民国时期九江的钱庄与银行》。舒先生是九江商会会长舒先庚的侄子,徽州帮在九江的代表性人物。本文中提到的民国五年(1916)九江徽帮钱业受倒账之风后一蹶不振,是个有意思的事件。
其实,无论有没有这个事件,传统的钱庄也会被新兴的银行所替代,这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