磻溪镇在福鼎白茶核心产区的江湖地位可谓是公认的好。
不管是从海拔高度、植被覆盖率、森林生态的多样性、原料的标准度上来看都是毋庸置疑的标杆。
只是磻溪之大,下辖磻溪、黄冈、后坪、南广、桑海、湖林、油坑、炉屯、排洋、金谷、朝阳、蒋阳、仙蒲、大洋、青坑、吴洋、赤溪、杜家等十八个行政村。这些乡村都产茶,并且海拔高度,环境气候,茶园管理等各种因素不一,你也很难准确说出“磻溪味道”到底是什么味儿?
*桑湖有机茶园基地
福鼎人并不太爱把山场概念放大来说,但是磻溪突出的地域性特点,还是让很多行内人对这边原料不约而同地追捧。常喝福鼎白茶的Y老师也认为,磻溪的茶却有着不同于他处之茶的特殊记忆点,比如类清泉的甜度与汤水的清冷感上是能被我们记住的抓手。
从我们多次挺进磻溪时发现,从进入桑园水库之时就开始进入磻溪镇产茶区域的核心地带,围绕着磻溪最大的水库——桑园水库坐落着桑海村、湖林村、大洋村等村落,这些村庄所产之茶的江湖地位也随行就市的攀升。
*山场主人周江华
那么在福鼎白茶产区核心中的核心地带又有什么独特地域性呢?我们把这个问题交给我们要采访的桑湖白茶主理人周江华吧!
手握湖林、桑海两大福鼎白茶核心村落的200亩茶山,又有磻溪2000多亩合作茶园的周江华对做茶有什么领先于市场的理解呢?
PART/01
“统防统治”并不是“人傻钱多”
品牌创立的理念有很多,山场主人周江华的桑湖白茶应该是最浪漫的一种。
这还是来源于周江华的父母,提及这里,周江华也是心生温情。周江华的父亲是磻溪湖林人,母亲是磻溪桑海村人,他们带着各自所拥有的茶山资源走到一起组成家庭,而“桑湖”的得名便是由父母辈所在村庄名各取一字组成。这在精神意义上,也是另一种美妙的结合。
*桑湖白茶茶园山场地图
父母亲的结合让年轻的他们有了赖以生存的茶园基地,基地有了就来做原料供应,有了原料了又继续建厂生产做批发,之后发现批发这条路线也不长远还是要做品牌。桑湖白茶就这样在父母独到视角下与紧随市场的变动下诞生了。
自然而然,桑湖白茶的原料也都来自于这两个村。
周江华将自己的产品体系分为九大体系,等级风格各异的体系组成品牌整体,同时每一个系列都是可以独立出新的品牌。
比如“醉鸿荒”就是全部来自湖林与桑海的基地纯料,“藏成宝”是可以当作女儿茶具有收藏意义的老茶系列,“湖林秘境”则全部来自湖林的白茶纯料,当然还有受央视认可的中国贺岁礼系列,以及源自宗族有极深人文意义的翼臣號系列等等。
这么多系列的存在也是周江华对现在市场的试探,因为大众对白茶认知深浅不同需求各异,将代表不同风格的系列产品投放市场,让消费者终端来检验哪种更能被大众市场接受。
2016年周江华大学毕业,回乡“继承家业”,创立品牌。大学时期的他修习生物专业对食品与茶叶多有涉及,细致的理论基础使他对茶有着深入的理解力,这也让他在学茶做茶上上手很快。
*周江华的湖林荒野茶园基地
上一辈经营的茶厂还是以初制批发为主,家族里也多是有着几十年的老师傅,相较于其他茶厂,周江华的父母辈显然有着更加长远的眼光。
常年闯荡全国市场的她们清晰敏锐的知觉市场的变化非常快,以批发的经营模式并不能长久生存,还是要顺应时代转型走品牌化路线,毕竟在这个以质量为上的时代,有健康,有品质,有特性,才有可能被现代市场选择。
受父母辈影响,周江华也有着超然于市场的睿智,自创立品牌之后,因为自家茶山的量产并不能满足产品线的供应,所以他选择与同村茶农的茶园合作,“统防统治”,并在采收季以当天的最高价收购回来。
提及此事,周江华俨然生出了一种使命感。
在很多人看来,从商嘛,就要压低成品,提高单价才有利润,哪有提高成本的道理?但是周江华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自有他的说法。
*桑海茶园基地
“其实,以高价回收我们统防统治的茶青,并不是说我们就是‘人傻钱多’,而是选择以这种方式保证我们收上来的第一手茶青是最好的。
每年的茶园管理都是该施肥的时候,我们会提前发放需要用的肥料,大家统一在一周之内将肥施完,保持茶园同步管理节奏,并且在日常管理也必须遵循我们的方式,这样不仅在经济上惠及了同村的叔叔伯伯,也同时将湖林村良好管理下的好品质的茶青做出来推广出去。”
在周江华看来,如果把眼光放长远,桑湖白茶可能不属于个人,良性的产业模式有着脱离个人IP的存在属性,它可能属于整个湖林村或者说随着规模的扩大属于磻溪镇,它将成为一种地域性代表品牌继续延续下去。
PART/02
茶没有做出特色做出品质就急于上市,不存在!
周江华特别的忙。邀约采访延迟了两个月才得以见面。
每年的茶季结束,周江华就与身为总经理的姐夫陈契善奔赴各大展销会与产品交易会,通过在不同平台上展示品牌形象,向全国甚至世界展示来自福鼎磻溪的白茶。
2023年桑湖白茶被选中为央视总台春晚贺岁礼,并于同年又被选为乡村振兴品牌节福鼎白茶入围唯一指定用茶。
这些殊荣都是一份份不易的认可也更让周江华笃信品质的重要。
在高手辈出,高端玩家遍地的福鼎,各茶企品牌所走路线也是各有不同,有些偏向于市场资本化,有些偏重人文背景的建构,也有些注重走实质性的品质路线。路线,玩法,受众群体也多有不同。但是就目前来看,能够比较坚挺地抵御市场行情变动的,很多时候真是坚持品质的那波品牌。
所以,品质在清醒的周江华这里依然是被封为雷打不动的上上座。
值得一提的是,市面上很多人都在讲品质,而所谓的好茶青,好工艺,好存储,也算是相当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是假如触及实质,很多人也很难落到具体。
在这点上,山场主人周江华是很有底气的。
从父母辈接手的200多亩茶园是实打实的,再加上同村合作的叔叔伯伯的湖林茶园也是按照可控的“统防统治”的方式在管理。这些满足桑湖品牌供应是足够了。
周江华还跟我们说了一些数据,合作农户从60家到70家再到100多家,桑湖白茶的加盟商每增加10家,合作的茶农就会增加5家,先以湖林为主,湖林不够了再扩大到桑海,桑海不够了再扩大到磻溪镇,但是加入进来的所有合作茶园必须全都来自磻溪。
看似局限的地域唯一性并不是限制,而是保证了茶青的统一与可控,更是突出一种地域风味。如果说白茶讲山场,那么磻溪就是一个大山场。
湖林村曾是7.80年代国营茶厂时期湖林茶厂的所在地,较为严苛的国家管控时期的茶青采摘标准也在这里被保留了下来,在实际对比中发现,湖林的采工确实比别处要匀整一些。这点在明晚分享的三泡茶里也有体现。好的采工是茶青的前提,茶青标准让白茶在的萎凋工序上就相对减少了些难度。
在提起工艺的时候,周江华显得即放松又有着强烈的表达欲,这是只有长期上手制作并且有总结有思考才有的兴奋状态。在工艺上,周江华说,我们不会跟风市场抢先茶叶的上市时间,这点还是很任性的。当然,拥有如此多山场资源的也值得任性,而对于拥有坚守品质内核的周江华而言也必须任性。
在他看来,茶要做出特色,做出品质,才会上市。
茶的特色,不仅是来自等级之分的滋味传达,还是具有地域特征表达的韵味所在,明晚九点,Y老师会继续聊聊湖林的山场,桑海的茶,以及有着两者兼具的出自新一代茶人周江华之手的白茶技艺呈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