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白茶,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满披白毫”。可以说白毫就是白茶的“身份证”带白毫的茶叶毫香扑鼻,清爽鲜灵。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白毫的那些事儿,看看它到底有多重要。
白毫就是茶树芽叶幼嫩期背面的白色茸毛,数量和长度茶与树品种密切相关。比如福鼎大白、福鼎大毫这些品种,茸毛就特别明显,看起来像是“白霜”自带清冷气质。

白毫在茶树生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茶树自我保护的第一层防御工程,它能防止昆虫啃食,减少病虫害的侵袭。其次还能减少叶片水分的蒸发,保护嫩芽不被阳光直射,维持芽头的湿润,保护嫩芽的生长,对茶叶的品质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
之所以大量白毫会被保留下来是因为白茶制作工艺相对精简,主要是通过萎凋和干燥,尤其是采摘嫩芽制作的白茶毫会更多。与之相反的就是岩茶,炭火焙过之后,几乎看不到毫,这两种茶的茶汤在阳光下的对比更是明显。

白毫不仅仅是外观上的“颜值担当”,在品质的形成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茶叶茸毛中的内含物质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等物质。而且茸毛还与鲜叶中含N化合物(氨基酸,咖啡碱)的形成和积累,促进茶叶的滋味和香气形成,这就增加了茶汤的鲜爽度。
白毫显的白茶,在经过白茶工艺萎凋,干燥后变得轻飘而蓬松。部分白毫也变得容易脱落,与芽叶白毫中的水溶性浸出物一起融进茶汤。这就使得茶汤带有我们熟悉的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