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玉春:孩子抑郁轻生,家长该如何正确应对?5条建议送给家长

淳于观看养护 2024-12-22 05:23:18

精神科临床40余年,每天都会见到各种各样的患者,其中也有出现过自杀行为的孩子,从初中生到大学生都有,甚至还有小学生,他们大部分都被抑郁情绪所困扰,痛苦不堪。

而面对孩子抑郁想自杀,许多父母都感到迷茫、焦虑、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打消轻生想法,走出抑郁困境。

这些父母只想着让医生开药“治好”孩子,却不知道医生可以“治好”身体症状,改善大脑功能,帮助孩子消除自杀想法,但是医生无法解决导致孩子抑郁自杀的“真凶”。

图片来源网络

事实上,能够帮助孩子解决根源问题,真正走出抑郁的,除了孩子自己还得是父母,父母的理解、支持和陪伴是孩子摆脱抑郁的有力“帮手”。

那么,家长该如何做,才能帮助到抑郁想自杀的孩子呢?

美国自杀协会前主席帕佛说过:“防止自杀的最有效途径不是注意自杀本身,而是导致该行为的发生的原因”。

家长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孩子是“装病”、“威胁”父母逃避上学,要了解孩子抑郁的“真相”,对症下药,才能帮助自己的孩子走出困境,毕竟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熟悉情况的人,更能接近真实原因。

根据我的临床经验,虽然孩子抑郁自杀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是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5点:

1.学业压力

现代社会,儿童青少年面临的学业压力越来越大,自我支配时间越来越少,过高的成绩要求、期待可能成为压垮他们脆弱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

2.社交压力

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是社会的缩版,也要面临各种社交关系,比如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男女生之间等,这些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可能导致被排挤、被孤立,甚至出现校园暴力行为,都可能成为抑郁自杀的导火索。

图片来源网络

3.家庭影响

不良的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父母关系、教育方式、家庭变故等都会深深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为抑郁创造条件,当抑郁积攒到一定程度,找不到活下去的意义,可能选择自杀。

4重大突发事件

部分孩子可能遭遇不良事件,自我无法调节,又不敢让父母知道,这种消极情绪和巨大压力憋在心中,久而久之可能抑郁,甚至出现思想偏差,走上极端。

5.遗传和生理因素

有自杀家族遗传史、青春期激素波动等都可能会增加青少年自杀的风险。

当发现孩子发出想自杀的危险信号时,家长的回应至关重要。正确的回应方式不仅能有效缓解孩子的情绪,降低自杀风险,还能为后续的治疗铺平道路。

那么,面对抑郁自杀的孩子,家长该如何有效应对呢?

其实,孩子抑郁自杀往往具有矛盾性、冲动性的特点,他们常常在生与死的抉择中纠结矛盾,可能持续几分钟,也可能持续数小时,他们其实并非想要自杀,而是找不到解决方法。

及时有效沟通,安抚孩子的情绪,不让情绪升级,可以有效地降低自杀行为。然而,很多父母并不会好好沟通,“话赶话”反而会“激怒”孩子,加速孩子自杀行为。

以下5条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家长学会正确应对:

多表达关心、理解,让孩子感受到爱意,打消冲动行为,比如说“妈妈很心疼你,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和妈妈说,妈妈永远和你站在一起。”避免一味地责备和批评,不要“火上浇油”,比如说“没有关注到你的痛苦,我很抱歉,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解决了就不会痛苦了”,而不是指责孩子让自己“丢人现眼”。

电视剧《他从火光中走来》剧照

强调孩子的重要性,可以说“你是我最重要的人,看到你这样我真的很心疼。”、“你的生命对爸爸妈妈来说无比宝贵,有什么事情我们一起面对”。鼓励孩子表达情绪,比如说“爸爸妈妈也不知道你发生了什么,让你这么难过,你可以和我们说说,如果是爸爸妈妈的错,我们可以改。”提出寻求专业医生帮助的想法,比如说“我们一起找个心理医生聊聊,他们可以帮助你解决情绪问题,也能让我们更好地支持你,我们一起试试,好吗?”。

青少年抑郁自杀有时是“蓄谋已久”,有时是“头脑冲动”,但无论哪种情况,都说明孩子心理出现问题,应及时进行科学有效干预,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

同时,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陪伴是帮助孩子走出阴霾的重要力量,无可替代。如果发现你们的孩子正遭遇压力、挫折或其他心理困扰,不知道怎么办时,不要忘记,寻求专业的帮助也是走向康复的第一步。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