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促排可致胚胎染色体异常?答案颠覆你的认知!

郑文谈育儿 2024-12-21 13:40:54

我们都知道,在试管过程中,促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般要用到超大剂量促性腺激素。

相对于自然怀孕,促性腺激素的用量要超过生理剂量的几十倍,如此大剂量的用药会对胚胎染色体造成影响吗?

胚胎染色体异常严重影响育龄女性的生育力,可导致反复不着床、反复胎停等多种不良妊娠结局,随着年龄的增加,胚胎染色体异常率也会增加。

抛开患者健康因素,很多年轻的卵子捐赠者在不同的生殖中心,甚至不同医生之间也会产生不同的胚染异常概率。

比如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42个生育中心的年轻卵母细胞捐赠者在整倍体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从39.5到82.5%不等。

那么是不是试管本身会对胚胎染色体产生影响呢?

01陈子江教授团队的单中心研究

我们先来看一个单中心研究,这是陈子江教授领衔的团队回顾研究,使用的是1088个PGS周期的3219个囊胚。

这项研究纳入了944名患者的促排周期,所有周期都使用了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试管促排卵药品。

患者使用的药品总剂量(<1500、1500-3000和>3000 IU)不一致,配成的胚胎数量以及患者年龄差异也都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胚胎染色体检测,结果发现,在年轻女性群体(<35岁,537个PGS周期)中,当数据按促性腺激素总剂量分层时,整倍体的发病率从36.9到43.4%不等。

那是不是说高剂量促性腺激素会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率增加呢?

这里面有一些混杂因素,很多姐妹不是太理解。

圈姐来举个例子,比如咱们这个案例,只规定了年龄和促性腺激素使用剂量。

如果患者BMI比较高、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这都是可能导致胚染异常的概率,这些混杂因素要剔除,才能比较促性腺激素和整倍体发病率的关系。

研究者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外源性促性腺激素的剂量与胚胎整倍体率无关。

在高龄女性组(≥35岁,551个PGS周期)也出现了类似的结果.

不同促性腺激素剂量组之间的囊胚整倍体率没有差异(<1500 IU,58.0%;1500-3000 IU,59.8%;和>3000 IU,59.8%)。

同时,研究者也发现,单次囊胚移植的活产率也和促性腺激素的使用总剂量没有关系。

从这个单中心的样本来看,试管婴儿中促性腺激素的大量使用貌似没有对胚胎染色体造成影响!

那么这是不是因为只是一个单中心样本,有点片面,缺乏客观性呢?我们来看其他生殖中心的样本。

02美国生殖中心的单中心研究

这也是一项回顾性单中心研究,包括2230次体外受精周期,12298个囊胚,930次冷冻胚胎移植。

女性被分为五个年龄组(<35岁、35-37岁、38-40岁、41-42岁和>42岁)。

比较了不同的刺激持续时间(<10、10-12和≥13天);

促性腺激素总剂量(<4000、4000-6000和>6000 IU);

取卵数量(<10、10-19和≥20个卵母细胞);

峰值雌二醇水平(<2000、2000-3000和>3000 pg/mL)以及扳机日最大卵泡的大小(<20和≥20毫米)之间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发现,在同一年龄组内,无论总促性腺激素剂量、刺激持续时间、取卵数量、最大卵泡大小或峰值雌二醇水平在周期之间,整倍体率和活产率在周期之间是可比的。

也就是说,无论患者在用药总量、用药时间、取卵数量、卵泡大小或雌二醇水平上有多么大的差异,但是在同一个年龄组内,胚胎整倍体率和活产率都是类似的。

具体来说:

在最年轻的组中,(<35岁,n = 3469个胚胎),各种总促性腺激素剂量(<4000 IU为55.6%,4000-6000 IU为52.9%,>6000 IU为62.3%);

刺激持续时间(<10天为54.4%,10-12天为55.2%,>12天为60.9%);

收获的卵母细胞数量(<10个卵母细胞为59.4%,10-19个卵母细胞为55.2%,≥20个卵母细胞为53.4%);

峰值雌二醇水平(E2 < 2000 pg/mL为55.7%,E2为55.4%,E2 2000-3000 pg/mL;E2为54.8%;> 3000 pg/mL);

最大卵泡的大小(卵泡<20毫米为55.6%,卵泡≥20毫米为55.1%)。

在最年长的组(>42岁,n = 1157个胚胎)中,各种促性腺激素<4000 IU的8.7%到性腺激素>6000 IU的5.1%(;

刺激持续时间,<10天刺激的10.8%到>12天的刺激的8.5%;

收获的卵母细胞数量,<10个卵母细胞的7.3%到≥20个卵母细胞的7.4%;

峰值雌二醇水平,E2 < 2000 pg/mL的8.8%到E2> 3000 pg/mL的7.5%;

最大卵泡的大小,最大卵泡<20 mm的8.2%到≥20 mm的8.9%。

同时研究者还发现,单次冷冻胚胎移植后,各个年龄段之间的活产率也是可比的。

这充分说明,试管婴儿卵巢刺激在胚胎的非整倍性和植入潜力方面的安全性。

这项单中心研究得出的结论和陈子江教授团队得出的结论也是一致的,说明试管促排对无论哪个年龄段女性的胚胎染色体来说是安全的。

03北医三院乔杰团队的单中心研究

我们再来看一个北医三院乔杰教授团队的单中心研究,研究纳入617名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PGT-M的患者。

主要观察指标为胚胎整倍体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正常受精率和囊胚形成率。

共867个PGT-M周期,获卵12874枚,活检囊胚3106枚。

该研究发现,在3106枚活检囊胚中,胚胎整倍体率为63.4%。

母亲年龄>30岁囊胚整倍体率开始下降,≥35岁则显著下降。在23对染色体中,16号和22号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最高。

在各年龄组中,不同促排卵方案、促性腺激素起始剂量及总剂量、 促排卵天数、是否使用HMG,其囊胚整倍体率无显著差异;卵巢反应性(获卵数)对囊胚整倍体率亦无显著影响。

这项研究的另一个发现是,在31-34、35-37和38-40岁组,随获卵数增加,囊胚形成率显著下降。

这说明,在PGT-M患者中卵巢刺激和卵巢反应性对囊胚整倍体率没有产生影响,试管促排卵相对来说是安全的,这和前面两个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

然而,在31-40岁的女性中,随着取卵量的增加,囊胚率显著下降,我们需要平衡胚胎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综合以上三个生殖中心的研究,几乎都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这里面还包含了一项国外生殖中心的研究,那是不是我们可以说,试管促排完全不影响胚胎染色体率呢?

04多中心研究促排方案可能影响胚胎染色体率

我翻遍了文献库没有找到关于促排药物对胚胎染色体率的多中心研究,但是意外发现一个关于促排方案对胚胎染色体率的多中心研究。

这项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数据是从三个生殖医学中心获得的,该研究包括使用短效长方案(GnRH-a)、拮抗剂方案(GnRH-ant)或PPOS方案对胚胎整倍体率的影响。

研究包括457个周期,分别使用PPOS、短效长方案(GnRH-a)和拮抗剂方案(GnRH-ant)进行152、126和179个周期。

结果发现,PPOS方案中胚胎整倍体的平均数量明显低于GnRH-a协议和GnRH-ant协议(0.75 ± 0.92 vs.7.9 ± 1.78 vs 1.80 ± 1.67)。

在使用GnRH-ant和GnRH-a方案的周期中,活检囊胚率(48.4%对49.1%对33.1%)、卵母细胞率(15.0%对14.7%对10.5%)和每个MII卵母细胞(17.7%对16.7%对11.7%)的整倍体率明显高于PPOS方案组。

回归分析表明,与PPOS方案相比,GnRH-ant方案整倍体率和整倍体胚胎平均数呈正相关,而GnRH-a协议没有显示这种关系。

也就是说拮抗剂方案可能对胚胎整倍体率有好处,而PPOS方案可能会造成较高的胚胎染色体异常。

但是乔杰教授上面的研究认为不同的促排卵方案对胚胎整倍体率没有影响,这两者显然是互相矛盾的。

综合以上的研究,圈姐可以说试管促排基本上对胚胎整倍体率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尤其是促排卵的剂量,是不会造成胚胎染色体异常的,这几乎是可以肯定的结论。

但是试管促排过程中,不同的促排方案是否会对胚胎染色体造成影响,目前结论还不太一致,拮抗剂方案对胚胎染色体影响是最小的。

全文完!现在流量为王的年代,围观也是一份力量,转发就是一份担当,希望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给我点个赞,如果您能转发到微信群或朋友圈,就会让更多孕育困难的小家庭受益,谢谢您!

郑重声明

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作为资讯分享,本账号不做任何形式的营销推广,文章观点不能直接用作医疗诊断或健康干预建议。在采取任何预防或治疗措施前,请与你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沟通。

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公众号

永远在意真实数据和文献论证

抱娃路上,我愿意陪你一起走过最无助的岁月

——THE END——

参考文献

[1]Dosage of exogenous gonadotropins is not associated with blastocyst aneuploidy or live-birth rates in PGS cycles in Chinese women. Hum Reprod. 2018 Oct 1;33(10):1875-1882. doi: 10.1093/humrep/dey270.

[2]No effect of ovarian stimulation and oocyte yield on euploidy and live birth rates: an analysis of 12 298 trophectoderm biopsies. Hum Reprod. 2020 May 1;35(5):1082-1089. doi: 10.1093/humrep/deaa028.

[3]Effects of ovarian stimulation on embryo euploidy: an analysis of 12 874 oocytes and 3106 blastocysts in cycles with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monogenic disorders. Hum Reprod Open. 2024 Oct 3;2024(4):hoae054. doi: 10.1093/hropen/hoae054.

[4]Correlation between 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 protocols and euploid blastocyst rate in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y cycles. Reprod Biol Endocrinol. 2023 Dec 6;21(1):118. doi: 10.1186/s12958-023-01166-7.

0 阅读:14

郑文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