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164:寸土必争丨史思明称帝南下,李光弼于河阳大败叛军

绿茶纵横看历史 2024-12-04 13:20:47

寸土必争(cùn tǔ bì zhēng),也作“寸土不让”,意思是很小的一片土地也要与敌人争夺,绝不让步。成语出自《新唐书·李光弼传》,“光弼曰:“两军相敌,尺寸地必争……”

唐玄宗后期,安禄山发动叛乱,叛军先破洛阳,后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巴蜀,途中爆发“马嵬驿之变”,后太子李亨北上灵武称帝,遥奉唐玄宗为太上皇。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安庆绪杀死安禄山。次年九月,唐肃宗征调李光弼、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统领十万大军进攻安庆绪,唐肃宗为防范武将而不设元帅,反以宦官鱼朝恩为监军,以致朝廷虽一度将安庆绪逼入绝境,却最终败于史思明。

“相州之败”后,鱼朝恩为了免罪,将战败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唐肃宗遂罢免郭子仪兵权,让李光弼接替郭子仪出任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元帅。虽然李光弼随后将天下兵马元帅之位让给了赵王李系,但他仍是实际上的平叛主帅。

史思明击败唐军后,又杀死安庆绪,吞并了他的兵马与地盘,后于乾元二年(759年)四月自立为大燕应天皇帝。同年九月,史思明集结重兵,兵分四路南下攻打汴州,汴滑节度使许叔冀兵败投降,史思明又乘胜进攻郑州。

为了应对叛军,李光弼前往洛阳,与东都留守韦陟商议对策,李光弼认为洛阳难以坚守,询问韦陟有何计策,韦陟也知洛阳难守,遂建议留兵陕郡,退守潼关,占据险要之地,以挫叛军锋锐。

闻言,李光弼摇头道,“两军对战,尺寸之地必争。若是无故放弃五百里之地,贼人将更加嚣张。不如移军河阳,北与泽潞相连,有利则进,不利则退,表里相应,让贼人不敢西侵,此乃猿臂之势也。”

韦陟无言以对,东都判官韦损则说,“东京是帝宅所在,为何要弃守?”

李光弼回答说,“如果要坚守,那么汜水、崿岭、龙门一带都要布兵设防,你是兵马判官,你说能守住吗?”韦损对此哑口无言。

计议已定,李光弼立即下令,命令韦陟及河南尹李若幽分率洛阳官民撤离,并指挥士兵将油、铁等物资运往河阳。在李光弼的指挥下,短短数日之间,洛阳城便彻底变成了一座空城。不久,史思明攻入洛阳,但却一无所获。

十月,史思明进攻河阳三城,史思明派骁将刘龙仙在城下挑战,李光弼帐下裨将白孝德策马出战,一举将刘龙仙擒杀,首战受挫的史思明只能另寻他法。

当时,史思明军中多有良马,每日在河南岸沙洲上洗浴,李光弼于是命人挑选军中母马,每日道河对岸放牧嘶鸣,引得对岸叛军的一千多匹战马纷纷渡河来追,尽为李光弼所得。史思明大怒,派出战船百艘,意图烧毁浮桥,切断三城联系,但李光弼早有所备,利用装备铁叉长杆的战船阻住敌船,又在浮桥发射炮石,击毁大量敌船。

史思明无奈,又转攻河清,打算切断李光弼粮道,李光弼则进驻野水渡防御。史思明认为李光弼善于防守而不善野战,打算在此彻底击败李光弼,却不想李光弼只留千人驻守,自己则连夜返回洛阳,叛将李日越、高庭晖随之投降。

得知后方出事,史思明下令全力进攻河阳三城,镇守河阳南城的李抱玉,以缓兵之计诓骗叛军,另出动奇兵夹击,大败叛军,叛将董秦率残部投降。

十月十二日,史思明又命周贽率部进攻河阳中潭城,自己亲自率军进攻南城,中潭守将荔非元礼率领死士出城奋战,周贽难以击溃守军,又转攻河阳北城,却仍难有进展。李光弼见叛军阵型已乱,立即派郝廷玉、论惟贞率精骑冲击敌阵,周贽大败而逃,叛军死两千余人。正在猛攻南城的史思明得知消息,只得撤军而走。

次年四月,史思明再攻河阳,却又折损了一千五百人,被迫退回洛阳。不久,李光弼收复怀州,郑州叛军亦被击败,滑州刺史令狐彰投降,史思明处境愈加窘迫。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