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年,我们的开头是这样的:随着价格战的愈演愈烈;买车的还可以在等等;等等党又赢了;17万的宝马i3要来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了2024年的中旬,宝马率先吹响了退出价格战的号角,随后,奔驰奥迪一一跟进,这也导致了优惠力度减小。据传言,宝马某经销商店7天调了三次价格,这也导致了部分消费者的利益受损;而奔驰奥迪同样如此,奥迪A6L 45TFSI四驱落地价约 38万元,比上个月的终端价格贵了约1万元。奔驰经销商也表示,已经收到了后期涨价的通知。
除了豪华品牌,就连普通的合资车型也纷纷开始退出价格战,减小优惠幅度。
根据计划削减市场优惠幅度,避免进一步的价格下滑。。尽管日产、奔驰、奥迪等部分经销商尚未接获官方调价指令,但普遍表达了对“减量稳价”策略的支持,并表示将依据市场动态灵活应对。业界消息透露,大众、丰田、本田及沃尔沃等多家主流汽车品牌亦于本月启动了终端政策调整。
这样的现象尤为像极了汽车大战,目前退出价格战的都是合资车型,而国内的车企则是按兵不动,似乎就是在一刚到底。
进入到新能源以来,大家都在卷,古有卖一辆蔚来的车亏损25万元,今有一辆比亚迪的车仅挣1000块钱。如今除了理想、比亚迪以及特斯拉,所有的新能源车企好像都在亏损,前不久传出极氪也盈利的新闻,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对于降价还是涨价哪个更好,只能说分情况
例如现在的大部分的合资车型来说,以宝马i3举例,原价35.39万起售,这个价格配上这个配置以及用料,我觉得太夸张了,这辆车放在20万可以说是有性价比的,但是你卖35.39万就不行了。所以你再涨价,退出价格战,消费者又不是傻子,又不是非你不可,所以说选择性太多了。并且扪心自问一下,宝马i3真的值35.39万吗?你的成本价是多少?
而在说到某些国产车型上(不以车型举例,不打广告),确实物超所值,能够让你感受到这个价位里,它在亏钱卖,但是就是销量上不去,这种时间久了会怎么样?
对,没错,支撑不下去,赔本赚吆喝的事你干吗?要么倒闭,要么偷工减料,所以对于这样的车企来说,就应该涨价。
到了如今的信息化如此透明的时代,基本上你有的技术别家马上就能攻克,别家的采购成本与竞争对手的采购成本相差不大,所以都知道你这辆车到底值不值这个价格,只要不是特别离谱,其实消费者都能够接受。
所以说,如今不管是豪华品牌的奔驰宝马奥迪,还是合资的大众、丰田、本田等车型,只要能够保证自己的质量,提升自身的性价比,绝对是能够涨价的,这一点我是支持的,但是如果拿着5大杀手锏糊弄消费者,我觉得大可不必说的这么大义凛然;
不买车,一样出行。很多人没工作,还是省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