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盛产莜麦,晋西北人也爱吃莜面。从莜麦到莜面要经过“三生三熟”,谓之:一炒二烫三蒸,这样才能吃到莜面。把莜面盛到面盆里,烧开水注入,趁热劲马上把滚烫的莜面一次性揉好,莜面能做出很多种花样,莜面窝窝,饸饹、鱼鱼,拿糕……
晋西北做莜面,最为经典的做法就是“莜面窝窝”,也叫“猫耳朵”“栲栳栳”,或拿一小团莜面在光滑的石板上用手掌推成薄片,拿起来用食指轻轻一卷,便做成了莜面窝窝,形状像蜂窝,故称“窝窝”,又因上端尖,形状酷似猫的耳朵,故又叫猫耳朵。还因为一个个在蒸笼上靠拢在一起,久而久之,被人们称为“栲栳栳”。
“栲栳栳”还有“犒劳”、“赏赐”、“庆祝”的意思,相传唐国公李渊从长安到并州,夜宿一寺庙,方丈用莜面款待李渊,端上来一看,一个个如筒状排列整齐,如同一盘硕大的蜂窝。李渊品尝后,神清气爽,体力大增,便向方丈讨教其名。方丈说是“莜面窝窝”。从此以后,李渊就将这道美食牢记于心。李渊当皇帝后,曾用此美食庆祝和招待打了胜仗的三军将士,因为是皇帝赏赐,是为最尊贵的犒劳,所以又将莜面窝窝改称为“莜面栲栳栳”。
晋西北位于山西西北部高寒地带,是杂粮莜麦的主产区,所产莜面拥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常吃莜面有助于减肥和美容,还利于人体新陈代谢,使人身体强壮。因而莜面窝窝就成了当地的家常美食,是招待宾朋的特色面食,取其谐音“犒劳”招待之意。每逢喜庆节日或婚丧嫁娶、宴请宾客时,多以莜面待客,就连大年三十也要吃莜面,以祈盼全家团结和睦、财运亨通。
中华饮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晋西北莜面也不例外,晋西北莜面是晋西北大地饮食文化中的佼佼者,是晋西北的一首壮美绝唱。世世代代的晋西北儿女们用心品味着这永远难以释怀的莜面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