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聊F-100的时候,提到了美国“世纪系列”战斗机。虽然“世纪系列”一般只包括F-100到F-106,以及只有原型机的F-107和只有样机的F-108,但实际上美国空军三位数编号的战斗机最多编到了F-117,这里面F-112到F-116是空缺、其余则至少都有过设计方案,后面几期就来详细聊聊这些飞机。里面有几个型号以前也聊过,这一次打算更加系统和详细些,有兴趣的读者老爷们可以持续关注一下】
今天接着F-100,聊聊F-101“巫毒”。

F-101“巫毒”,这架是B型
“巫毒”这个绰号是单词“Voodoo”的音译,来源于西非地区的一种宗教,这种宗教信奉“招魂”——差不多就是鬼上身的意思,因此“Voodoo”在英文里也表示巫师、巫术什么的,这个绰号大概是美军战斗机里最难听的一个,但中文译名却达到了音译和意译的完美统一,突显了我国翻译工作者的水平。

巫术之扎草人
名字不好听也就罢了,关键长得也不好看,最丑的是整个尾翼组在发动机后面伸出好长一截,这种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增加稳定性和操纵力矩,在超音速飞机早期这种设计其实很常见,后来的F-4也是,但F-4用的是低平尾,而F-101的是T尾,怎么看怎么像是屁股里插翅膀——自由飞翔的节奏,要多违和有多违和。

飞翔还拿伞兜着
但F-101的诞生真的可以用“坎坷”来形容,功能定位一变再变,设计方案跟着一改再改,最惨的当然是设计团队——上面一张嘴下面跑断腿。它最早是作为“渗透战斗机”来研制的,这个概念现在很少提及,主要存在于40~50年代很短的一段时间,主要任务是“渗透”敌人防空网络、对前来拦截的飞机和防空阵地等实施打击——算是战略轰炸机的开路先锋,因此也称为突防战斗机。在美国一度有一种“战略战斗机”的提法,指的就是渗透战斗机和远程护航战斗机。

远程护航战斗机的概念就是从它开始的
既然是战略战斗机,F-101的设计一开始是由空军战略司令部来主导的,初衷是当时喷气式战略轰炸机已经出现,而当时新的喷气式战斗机航程普遍比较短,老的活塞式战斗机速度又跟不上或者性能已经落伍,都不能担负这种轰炸机的护航任务。需求发布以后,当时的麦克唐纳很快就推出了XF-88参与竞标,这种原型机性能其实很烂,不带加力速度太慢、带加力以后速度上来了航程又不够,但架不住对手更烂,所以一举拿下了合同。

XF-88,大模样已经出来了
XF-88于1948年10月20日首飞成功,但1949年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这之后空军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原先只有我可以炸你,但现在你也可以炸我了,我得优先考虑拦截的问题,于是另起炉灶优先去弄截击机,对F-101的定位则变成了远程护航战斗机,麦克唐纳把XF-88改了一下,于1951年6月再次拿下远程护航战斗机的合同,就成了新的F-101,但战略空军司令部又不想完全放弃,又要求加入渗透战斗机的功能,这样一来,F-101就成了集远程护航和渗透为一体的“全能战略战斗机”。

求设计师的心理阴影面积
这还没完,1954年5月空军因经费削减,叫停了F-101的生产(XF-88算是F-101的原型机),但这时候飞机已经出厂在测试了,麦克唐纳咬着牙挺在9月份完成了首架预生产型的首飞,本来以为可以翻盘,不料这时候战略空军司令部的一大杀器问世——B-52,这种超级轰炸机在当时非常先进,被认为不需要护航,因此F-101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面临被砍掉的局面。

B-52开始还有尾炮,后来没了
就在麦克唐纳上下都以为要赔个底掉的时候,贵人出现了——战术空军司令部。前面说过F-101的定位是渗透战斗机,功能要求里包含对敌人机场和防空阵地进行突袭,因此有一定对地攻击能力,这又和战斗轰炸机的功能重叠上了,恰好能满足战术空军司令部的要求。于是1954年底生产恢复,但空军要求不迟于1957年开始交付——毕竟甲方是爸爸,全然不管是谁的原因导致的生产延迟。

F-101从来没有执行过打击任务
麦克唐纳只好再次对设计进行修改,从1955年初开始到1956年11月,一共修改了2300多处,即使这样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前面F-100上出现的“佩刀之舞”,在F-101上依然如故甚至更加严重,好在技术总在进步,麦克唐纳在飞机上加了一套阻尼系统,可以帮助飞行员防止或尽早改出这种状诚,空军试过之后表示还行,这事也就这样了。

F-100的佩刀之舞再来一遍
预生产型的正式编号是F-101A,和XF-88比起来机体扩大了不少,内部载油量是XF-88的3倍,由两台普惠J57-P-13涡轮喷气发动机提供动力,发动机则采用了普惠J57涡喷,相应扩大了进气道和发动机舱,进气口也进行了重新设计以适应高速飞行,最大平飞速度可达1.52马赫,加速性和爬升率也得到提高,机内燃油能达到4,800公里的航程。装4门20毫米口径M39航炮,火控雷达有对空和对地两种模式,还配了一套低空轰炸系统,可以挂载的武器包手空对空火箭弹和AIM-4“猎鹰”空空导弹,以及常规炸弹和战术核武器。

首架F-101A
兜兜转转折腾了近10年,1957年5月2日,第一架F-101A终于得以交付,首个接收单位是第27战略战斗机联队,7月转隶至战术空军司令部。这一批飞机数量很少,只生产了77架,其中20多架用来试飞试验或作为其他改型的原型机,只有50架是真正服役,服役时间也很短,1966年就开始退役,最后的29架被改装成RF-101G侦察机,交给国民警卫队。

飞行中的F-101A
之所以叫RF-101G,是因为到1966年的时候,前面已经有了很多改型,把前面的字母都用了。首个改型就是RF-101A侦察型,一共生产了35架,几乎和F-101A一起同时服役,后来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执行了大量侦察任务。这种飞机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其中有8架于1959年被交给台湾,我军称为“妖洞妖”——倒是也和“巫毒”十分神似。RF-101A速度快,加上行动隐秘,一开始并不好打,但奈何建国后禁止一切妖魔鬼怪,最后被我军歼-6连续击落2架。

“国军”妖洞妖,自行车很抢眼
F-101A之后,紧跟着的是F-101B,这是一种双座的截击机,本来是想顶上F-102服役之前的缺,但没想到顶成了主力,最后生产了479架,比其它几个型号加起来都多,麦克唐纳本来想再占一个F-109的编号但没有得逞。B型换了更大的发动机,加力燃烧室比原来的长得多,一眼就能看出来,机上没有航炮,主战武器是4枚AIM-4猎鹰导弹,后来还增加了核火箭弹。它的导发架比较有意思,是一块可以旋转的舱盖,平时外面只能看出来两枚,打完这两枚以后舱盖翻转过来,把藏在里面的两枚露出来再打。墨林本来想找个动图,但未果。B型主要在防空司令部服役,加拿大也装备了一些,整个F-101系列里最后一架从美国空军退役的也是F-101B,一直服役到了1982年。

导弹装在前机身下方
C型则是直接从A改过来的,一共生产了47架,主要是增强机体结构以重受更大的过载,武器和设备与A型都差不多,但A发动机开加力时间有限制——时间长了加力燃烧室扛不住高温,C型则不用操心。C型的飞行员出场都要自带悲壮BGM,他们的任务是驾机深入苏联或华约组织国家,以极低空投掷战术核武器去攻击对方机场,完成攻击后就没打算回来,最好的结局是在对方领土上跳伞,好在这种任务从来没有在实战中运用过。

F-101C,悲情的渗透者
RF-101C也是侦察型,是从F-101C的原型机直接改过来的(服役后的F-101C也有一批改成侦察型,那个型号叫RF-110H),主要设备和RF-101A一样,共生产了 166 架。C型在服役期间有一个很好的出彩机会就是越南战争——但它没把握住。虽然飞行速度超过了北越大部分战斗机,但架不住地面还有导弹和高炮,最后美军承认的一共有33架被北越击落,其中有5架折在地空导弹手里,1架在毁于地面,被高炮突突下来的有26架,好在是速度快,只有1架是被飞机击落的,肇事者正是比它更快的米格-21,到后期RF-101C出击侦察,还要带上护航的战斗机,也算没辱没“战略”的名头。

一架RF-101C把自己的影子也拍了下来
F-101的教练型本来是TF-101B,但后来改名叫F-101F,一共生产了79架,另有152架从别的型号改装过来。提供给加拿大的各型,一般都在最前面加上字母C,有些卖给加拿大以后又出口转内销拿回来自己用。另外还有些过渡或试验型号,像NF-101A,是准备装通用电气的J79发动机,但最后只改了一架,没有投入批产,这些就不多说了。美军对F-101的评价是维护成本高、使用寿命短,总结起来就是不堪大用。

加拿大的CF-101B,一溜儿的枫树叶
翻到这里的都是真爱,动动小手点个赞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