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手抖”,是怎么回事?

涵阳说健康 2024-06-22 08:44:10

“手抖”在临床上又被称为震颤。平常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手抖情况,比如在紧张、激动、恐惧、剧痛、极度疲劳的情况下会出现,一旦引起手抖的原因消失后,手抖现象也会随之消失。当然,经常不自主出现手抖,也可能是疾病发出的信号,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比较严重的问题。

“手抖”有以下几种情况

1.特发性震颤

生活中有些人拿杯子喝水,或者写字、做饭、及拿其他物品的时候手会出现不自主地抖动,而当把手放在桌子上或者是腿上不动的时候手就会停止抖动,有的人还会伴有不自主地点头或者是摇头,但是一般腿不会抖动。并且往往家里面有血缘关系地长辈也有手抖的这类问题,有些人还会出现有趣地现象,比如少量饮酒以后手抖的情况会明显减轻甚至消失,这种情况可能就是特发性震颤。

2.帕金森病或帕金森综合症

与帕金森有关的手抖被称为静止性震颤。典型的表现是手“搓丸样”震颤,随着病情发展,震颤逐渐波及整个肢体,甚至影响到躯干,从一侧上肢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的上下肢,下颌、口唇、头部一般最后受累。但要注意的是,帕金森病也不都会出现手抖,有可能仅表现为动作迟缓、身体僵硬、姿势异常等。

3.生理性震颤

生理性震颤,它不是病,是绝大多数人都有可能会出现的症状,比如说在生气、焦虑、恐惧的时候人会发抖,这属于自然现象。另外还有一些敏感的人当饮用茶叶或咖啡以后也会出现肢体的抖动。

4.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多见于青年女性,是由于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甲亢的四大主症包括心慌手抖、怕热多汗、多食易饥、体重减轻。甲亢控制后手抖也会明显好转或消失。

5.小脑病变

小脑病变引起的手抖常常伴有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为肢体的协调性差,平衡功能障碍、空间感知困难等症状。

这种手抖称为意向性震颤,其特点是静止时及肢体运动开始阶段不出现震颤,动作接近目标时出现粗大的震颤,频率一般在2~4Hz(即每秒2~4次)。比如在患者准备喝水时,手越接近水杯,抖动得越厉害。

意向性震颤是拮抗肌协调功能障碍引起的,通常见于小脑及其传出通路的病变,见于神经科多种疾病。

6.低血糖

发生低血糖时,一般也会出现手抖,还可能伴有头晕、汗出、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所以遇到上述症状时要注意低血糖。

7.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本病表现为手抖,舞蹈样症状,甚至还会有肌张力障碍、肢体僵硬、运动变慢、精神行为异常,例如情绪激动、人格改变、学习能力下降等,还常伴有肝脏损害、肾脏损害及角膜色素环等情况。

8.内科疾病

一些内科疾病也有可能会引起手抖,最常见的就是甲状腺功能亢进,也是拿东西的时候手抖的明显,我们称之为姿势性震颤。除此以外重金属中毒,某些精神心理疾病也可能引起手抖。

总之,引起手抖的原因很多,如果是生理性的因素引起的,平时生活中注意可能导致手抖的因素,要注意规律作息、适当运动、避免受凉、避免过度劳累、放松心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保持情绪稳定。如果手抖不缓解,持续或反复发作,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或伴有行动迟缓、肢体僵硬、行走站立不稳、精神症状等情况建议尽早就医。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