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是红楼梦主线之一,进入章回条目的就有四回,是贾府历史的完整见证者。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篇幅来写一个与贾府不太有关的外姓人呢?难道就仅仅是想借助她的视角来描写贾府的衰落过程?还是因为其实她是贾府历史的重要参与者?这似乎要牵涉另一个问题:作者写红楼梦的意图究竟是什么?
小说第一回就交代了写作的意图和作者是谁,只是很隐晦,不容易察觉。第一回有脂砚斋批语:本回借助“梦”“幻”等字提醒读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可见第一回的神话是写了小说的写作意图的,原文里描写女娲补天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石头,余了一块没有补上天,石头闷闷不乐,终日惭愧,接着又“多加累赘”地写了石头的尺寸: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在这块石头游历人间回来后,石头上又刻满经历文字。这尺码数字和刻文就很容易让人想到史书之册:明朝皇帝经历了十二世(虽然有十六七个皇帝加上南明四个皇帝,但任然是十二世),对应”高经十二丈”;明史是史书第二十四史,对应“方经二十四丈”。也就是说,石头上描写的红楼梦是一段没有进入正史的一段遗史。加上后面“开门即明”“地陷东南”等字,可以判断红楼写的是南明亡国遗史。
为什么要补写南明史,值得一写么?明正史是清廷张廷玉等人所写,运用了儒家一贯的春秋笔法,极尽贬低和歪曲,把世界第一的大明皇朝写的乌烟瘴气,皇帝个个低能,人人荒诞,反清人士个个妖惑,杀人狂魔。作为明皇朝的编撰侍讲,作者当然需要出来还原真相。显然,目的是补遗纠错。
刘姥姥的原型张献忠在明史里被黑为杀人狂魔,实际却是纪律严明、广得人心、从不乱杀一人的反清扶明的号召者。张献忠是杀人狂魔源于明正史,什么屠杀蜀人三千万到三千人,用妇女裸尸体攻城,吃小孩;什么在衡城杀尽全城,在凤阳烧光楼阁大开杀戒,什么张献忠共杀六万万等等。而清人地理学家刘献廷记载“余闻张献忠来衡州,不戮一人,以问娄圣公,则果然也”。大西军的条例规定:不准枉杀、不准娶当地女子;免税减赋、均分田地;所得富家财粮分发饥民五至六成等,怎么看也不是好杀之人。更有张献忠遗留的诗句也可看出,他是重孝礼、行天道、讲大义的人。和李自成的狭隘多疑相比,张献忠培养人才、吸纳人才更胜一筹,也没有害过同知,相反自己无端被李自成追杀,好友罗汝才死于李自成之嫉,张的人品不差。试想,真是杀人狂魔,谁还会参加大西军?,屠蜀殆尽,粮草怎来,兵源怎来?又怎么支撑大西军抗清二十余年?六万万更夸张,明朝最多人口时才三万万不到。张献忠投诚崇祯,朝廷不怀疑;大西军联合南明抗清,南明积极吸纳,这与李自成的大顺军很快土崩瓦解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张献忠大西军的作风还是得到汉人各方肯定的。
小说里,原型张献忠的刘姥姥得到贾家高度欢迎,人精王熙凤甚至将女儿托付与之,人品也是毋庸置疑的,这与原型李自成的贾雨村相比,有天壤之别。现在来论证刘姥姥原型就是张献忠。
先看性格
刘姥姥性格机智、果断、幽默、敢于行动。刘姥姥和女婿的一番分析充分就体现了她的见解有谋划有步骤。历史张献忠狡猾、幽默、快速游击不容易抓住、善于动脑分析大势、善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张献忠与李自成同年,先于李自成参加起义,每次军事行动都早于李自成,军队作战能力在起义军中最强,快速游击、迂回抄道是大西军特长,长途奔袭智取凤阳充分体现他的军事天才,高迎祥和李自成只是吃个现成;崇祯十一年假投降,朝廷接纳,李自成不敢,只能躲进商洛山,崇祯十二年又是张献忠率先重举义旗,李自成才再出商洛山。张献忠对部队作战能力能够不断改进战术,也会利用传教士制造大炮,绝不是草莽之辈。刘姥姥和张献忠性格很吻合。
再看名字和外号
劉字甲骨文是“丣""金”“刀”三字合成,“丣”即“酉”指酒,这正写了张献忠个人最爱的两样东西:酒和金刀。他的佩刀号称“天赐金刀”。
姥姥一词来源于道教“西姥”“斗姥”,西姥指西王母,即王母娘娘,职责是天条戒律,奖罚大权。斗姥指北斗七星和玉皇大帝之母,一手握太阳月亮星星,一手握刀剑戟叉。民间视为一人,即“姥姥”,后来代指老年妇女。这和张献忠“替天行道”的“七杀”内容相似,与他的名句“天赐万物于人,人无一物敬天”的哲理思路是一致的。这里还暗埋了刘姥姥将来扶持巧姐的伏笔,巧姐是七月初七生,暗合织女,巧姐原型是南明最后的亡国之君永历朱由榔,巧合的是,历史上有个亡国之君李煜也是七月初七生,两人也都是前半生做皇帝,后半生被幽禁外乡至死,这大概也是取名巧姐的深层暗示。作者有把巧姐暗喻为织女来写她和李煜相同的亡国命运(刘姥姥给巧姐取名时说要以火攻火即“煜”字)。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甥女,是王母娘娘把织女拿离人间,幽禁天边,这和南明后期大西军李定国扶持南明十多年,永历流亡缅甸被禁的命运相同(缅指丝,即巧姐纺丝,李煜作诗;甸指郊外,巧姐和李煜都幽禁郊外偏僻)。看书细心的还记得王熙凤常年供奉的就是王母娘娘。
黛玉给刘姥姥起了外号“母蝗虫",被众人称妙。“母蝗虫”既有王母娘娘虎威之意,也指张献忠外号”黄虎“,虎在古代也称“大虫”,武松打虎写的就是“大虫”。
再看身世
张献忠早年家境贫苦,有说务农,有说捕快,后从军,犯例当斩,明将陈洪范看他奇貌年幼,向主帅王威求情,吃一百军棍逐出军营,张回乡鼓动当地十八寨饥民参加了王嘉胤的反明起义军,王嘉胤和王二是陕北最早起义军,高迎祥、王自用、张献忠都是平级部下,张献忠后来曾短暂加入高部,然后一直独立领导“西军”。
刘姥姥是女婿王狗儿“偏僻芥豆之家”的老婆子,本来独自靠两亩薄田度日,后女婿王狗儿家里小孩没人带,王狗儿有两个小孩,大的板儿非刘女所生,小的青儿是刘姥姥亲外孙女。刘姥姥投靠亲家王成,王成死,王狗儿当家,家境难过,刘姥姥认为王成与贾府王夫人同过宗,可以打秋风,王狗儿帮过周瑞争田地,就教刘姥姥去找周瑞,于是刘姥姥就和板儿一起去了贾府。
这两段经历解读如下:刘姥姥原先靠两亩薄田度日,指张献忠早年贫苦务农或捕快,这个“田”字对张献忠身世揭秘很重要,在解读周瑞时也用(周瑞管田租),在甲骨文中,“田”字同“陈”字,都是指整修成列的土地,列即陈,故有整训之意,也有田猎之意。在这里,田猎有捕快之意;投靠王成即当了边兵,“成”字是“戊丁”的意思,即手握大斧戍守之丁,戊字本意是斧钺的钺(如焦大指明朝成王,是个斧钺猛士),王成和王家同过宗指张献忠当过边兵,为朝廷出力,也暗指张献忠和阉党李进忠(即魏忠贤)名字,一个“献忠”,一个“进忠”,意思相同;王成死,表示张献忠边兵生涯结束;给王狗儿带小孩,指参加王嘉胤的义军带兵;“边僻”指张献忠是定边县人,“芥豆之家小孩多”暗合王嘉胤名字,“嘉”字即芥豆,有茄有豆,“胤”指子嗣多。刘姥姥一心一意在女婿家谋日子,指张献忠全心在王嘉胤的起义军中做事。
板儿指十八寨反儿,寨音同再;青儿指李定国,李定国字如靖,字面有女有青,是“女”“咅”“青”三字结合,“咅”是唾弃不屑,名字有坚决反清的意思。刘姥姥一二次进贾府带的是板儿,指张献忠两次起义,带的是十八寨军队,后来救巧姐带的是青儿,用调包计换出巧姐,是写李定国巧救朱由榔的故事。也就是说,板儿指大西军反明阶段,青儿指大西军抗清阶段。有人把板儿青儿简单解读为反清,我认为不能解释板儿第一二次进贾府的身份。
综上,可以认为,刘姥姥原型极可能是张献忠。到底能不能完全和张献忠吻合,还得看其后的行动言语是否吻合。请继续看刘姥姥(中)---一进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