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解读·人物篇(十六)晴雯(下)

半月方塘 2022-12-07 13:52:16

晴雯的第一次生病是说晴雯扬帘弹吓麝月,衣着单薄而着凉。写的是天启三年,东林党首杨涟在自身势力不是很强大之时,突然弹劾阉党魏忠贤而招来灭门清除之灾。晴雯病后一直没有恢复,然逞强气性不改,带病夜补雀金裘,宝玉的药也不是断根疗法,故身体逾下。写的是东林党元气未复,所剩精英仍然殚精相争,心志不改,导致原有的与皇权之间的矛盾频频再现,东林党骨干渐次凋零。终于迎来了王夫人(皇权)不满的大爆发,在王熙凤检抄大观园时,晴雯被驱。指崇祯三年,东林党被崇祯再次打压驱逐,此后东林党复社再没回到朝堂权力中心。

王熙凤抄检大观园

王熙凤抄检大观园,写的是崇祯(王熙凤)上位后,先打压阉党,后清除东林党,皇权确实得到集中,但过于专政致使朝政空虚,此后,阉党锦衣卫又逐渐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东林党仍然被打压,朝廷却再难挽回颓势。“抄检大观园”即朱由检对朝廷大清洗,“检”即朱由检。

小说里,导致抄检大观园的原因是发现“绣春囊”,王夫人震惊,邢夫人发威,手下陪嫁王善保家的领头抄查大观园。“绣春”是锦衣卫标志,邢夫人也指锦衣卫,王善保家的指太师、太子少保一类的内臣。崇祯本意是先清除阉党东林党,再加强另一股势力---锦衣卫,但锦衣卫却不争气,扶不上墙,作者接连用两个丫鬟写出锦衣卫、太师等内臣的难当重任:借迎春丫鬟司棋暗示的朱允炆败于身边太师无能来写太师掌权的不可行;借惜春丫鬟入画暗示的南明第一朝弘光败于内臣狭隘来写内臣掌权的不可行。说明崇祯失败是”自己先乱起来的“---探春说。

晴雯(东林党)是抄检大观园最大的牺牲者,也是宝玉(政权)最痛心的,抄检大观园后,薛宝钗第二天最先搬离大观园,薛宝琴、李绮、李纹相机告辞,晴雯被驱回家,大观园一片萧条。形象的暗喻了崇祯三年后的朝政荒芜的史实。

晴雯第二次生病至死

晴雯第二次生病源于抄检大观园,但并不是立即死了,实际写的是复社从崇祯朝到永历朝的苟延残喘。王夫人给晴雯定的罪也包括南明时期的复社的所作所为,“削肩膀、水蛇腰、狐媚子、勾引男人”指排挤朝廷左膀右臂、讨好后金(袁崇焕建议和后金议和,莫须有变节)、和郑家水军往来密切(钱谦益受邀做郑成功老师)、在南方结社立派。

晴雯在大观园被狼狈驱逐,受到沉重打击,病情愈发重了,宝玉偷偷去看望一次指破落的复社曾在南明永历朝有过一丝重新振作的机会,永历朝天主教为国教(即在多姑娘家里,多姑娘指天主教),朝中吴党(即复社和东林党)和楚党相争,吴党终是无力回天,得到政权眷顾却不能拥有。

晴雯死的前一天晚上,叫了一晚上的娘,却没叫宝玉,“叫娘”即“较量”。这和复社最后在永历朝与楚党的较量力量小,基本无法影响政权一致。

晴雯死前送给宝玉两件礼物:指甲和贴身袄儿。这两件奇怪的礼物指的是东林党和复社的消亡时间。“指甲”即甲子,“袄儿”即壬辰。东林党被阉党清除是天启三年,1624年,甲子年;复社被清朝取消是永历六年,1652年,壬辰年。完全吻合。

宝玉在晴雯死后三年,还吟诗怀念,指崇祯朝后的第三个南明朝即永历朝,复社仍然在为自党营私;在死后五年,看见雀金裘,睹物思人,潸然泪下,指在清朝时仍有复社的影子。小说里一年指一个朝代,红楼姑娘大多死于十六七岁,指他们所代表的原型多死于明朝第十六七个皇朝。

晴雯之死,宝玉怀疑是袭人所害,联系王夫人(皇权)知之巨细,袭人已经投靠王夫人,麝月本是王夫人的人,可以判断,晴雯是拜三人所赐而败。在怡红院鼎盛之时,晴雯可以与袭人和麝月的联盟抗衡,其后加入了王夫人,晴雯断难活命。符合东林党复社死于保守的阉党、保守的皇权的联合绞杀。晴雯之死的原因是她的“风流灵巧”,加上东林党不容人的秉性,得罪的人多,小说中就连小红(红夷大炮部队)本来是替晴雯不平的,也被晴雯骂“攀高枝”(指东林党发明的红夷大炮被阉党高起潜的辽东铁骑掌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墙倒众人推”。

芙蓉女儿诔

芙蓉诔是写谁的?黛玉和晴雯哪个是芙蓉?这个问题一直争论。

晴雯死后、芙蓉诔之前,宝玉是把小丫鬟拉到“一片石头后面”问的情况,提示“芙蓉花神”是在“一片石”战役之后,一片石战役是李自成在山海关前被吴三桂和清兵打败的战役,是清兵入关之时。也就是说,在入关后的南明才是“芙蓉”。

再看写芙蓉诔之前,宝玉被贾政叫去写了《妫婳将军传》,这个妫婳将军林四娘指楚党瞿式耜,林四娘,林是双木,即双目,四谐音式,娘谐音两,耜即耒两口。这样引出两篇诔文,一篇写楚党的坚贞,一篇写东林党的高洁。这和复社最后的斗争是永历朝吴党、楚党之争相吻合。

晴雯是小丫鬟编造、宝玉意象的芙蓉花神,而黛玉曾抽到芙蓉花签“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的衰落,对应探春的“日边红杏倚云栽”的高升,那么,晴雯和黛玉那个是真芙蓉呢?

小丫鬟编造芙蓉花神时,宝玉注视和联想的是荷莲满池;宝玉在祭奠芙蓉花神时,是将诔文系在木芙蓉树上,祭奠间,从木芙蓉林中走出了林黛玉;诔文中提到的“沁芳之权,枫露之茗”都和晴雯无关,而与黛玉有关,沁芳泉发源于潇湘馆,枫露茶虽指茜雪失踪事件,但黛玉的芙蓉花签是“风露清愁”,也有风露。

综上可以结论,黛玉才是真正的木芙蓉花,而晴雯是有木芙蓉象征的水芙蓉--荷花。芙蓉诔当悼念黛玉代表的原型,那么,黛玉和晴雯是不是不同时期的东林党复社呢?

木芙蓉开在深秋,“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一种独秀芳艳的气质符合林黛玉的环境,而“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更符合晴雯的环境。

唐以前的古诗词常把荷花、莲花比喻成芙蓉,唐以后基本不再混比。荷花开在七八月,木芙蓉开在九月深秋,“水蓉开罢木蓉开”。水芙蓉的晴雯更多描写的是天启及崇祯前期的东林党复社,如晴雯撕扇、晴雯补裘、晴雯驱坠儿、晴雯生病;木芙蓉的林黛玉更多描写的是崇祯后期及南明的东林党复社,如黛玉葬花、黛玉沁芳、黛玉读书。这就符合《芙蓉诔》开篇即说“天下太平不易,蓉桂竞芳,无可奈何之际”,“蓉桂竞芳”,蓉是红色,桂指桂王,当指弘光朝和永历朝,他们都是南明时期,在这两朝的复社有一定的竞芳活跃度。

所以,芙蓉诔实际悼念的是林黛玉代表的崇祯后期和南明时期的东林党复社。林黛玉是真正的芙蓉花--木芙蓉;晴雯是象征的芙蓉花--水芙蓉。

最后谈谈东林党的性质

东林党秉承理学,讲究客观做实事,反对心学虚玄之谈,主要主张是广开言路、反对阉党独权、反对矿税。对于传统封建势力认为的农业是根本,东林党认为工商也是根本,故反对矿税,保护新生的工商业。实际上,东林党的产生既是社会文化的革命,也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是对封建主义的冲击。小说里的多姑娘多浑虫和晴雯是一家就是指东林党、郑家水军、西方天主教带来的思想关系密切,黛玉读西厢(西方)、会真(求真),红玉改名小红(红夷),都是暗写东林党积极学习西方思想和技术。广开言路和反对独权更是追求民主思想的体现。东林党的失败原因是保守势力(宝钗的阉党和王夫人的皇权)还很强大,而东林党的斗争方式只体现了坚决性,缺少团结和灵活性,过于谈理想和权力之争,缺少改革的方法措施。

3 阅读:28
评论列表
  • 2022-12-10 10:52

    “楚”原意是“痛”,晴雯痛的一夜叫娘,就是和病痛较量一夜,这里暗示吴党楚党最后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