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得的会晤使得美俄关系产生波动,进而对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影响,并在不知不觉中调整了中美之间的竞争态势。美国方面表现出急迫情绪,据传美国驻华大使馆即将进行大规模裁员。这一举动是否预示着中美关系的又一转折点?我国采取了哪些应对策略?
沙特之行的美俄会谈硕果累累,双方不仅在乌克兰议题上实现了观点的契合,而且就加强双边关系达成了共识。两国即将迅速恢复外交人员的互派,并设立专门的磋商机制,为未来的合作奠定基础,此举标志着两国关系步入正轨。这一积极转变,无疑为特朗普总统集中战略资源,以应对与中国之间的竞争,提供了助力。
本届美国政府的外交方针与上届政府存在着显著差异。拜登总统将中俄两国定位为对手,为了实施针对中俄的“双重遏制”策略,他不遗余力地寻求巩固与欧洲传统盟友的关系。相较之下,特朗普总统则视俄罗斯为潜在的合作伙伴,为了改善双边关系,他甚至不惜牺牲欧洲的利益。这一转变凸显了美国战略目标的调整。新政府已将中国视为全方位的挑战和系统性竞争对手,这一点不仅得到了美国务卿鲁比奥和副防长候选人的确认,而且美国对此表现出急不可耐的态势。
在此次美俄会谈取得初步进展之后,美国驻华大使馆见证了中美建交以来“规模最为宏大”的变动。据香港《南华早报》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美国计划裁减数百名驻华外交人员,驻华外交机构的规模将缩减至多10%。届时,美国驻北京大使馆以及驻广州、上海、沈阳、武汉和岘港的领事馆都将面临调整。
新政府上台以来,马斯克所领航的政府效率部着手大刀阔斧地削减开支,其中外交人员的裁减亦是举措之一,此举本属合理。然而,中美关系位居全球双边关系之首,拜登执政时期,两国间的互动并不和谐。美方屡次提出为中美关系设立安全护栏的口号,却总是在中方作出回应后反悔,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双方的互信。进入特朗普政府时期,局势更是恶化,他上任伊始便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更派遣军舰穿越台海,对中方进行刺激,在中美关系的敏感线上不断进行试探和挑衅。
为确保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稳健前行,避免贸易冲突,外交领域的努力至关重要。前驻美大使伯恩斯在中美关系上并无实质性贡献,亦未有所成就。新政府理应选拔杰出人才以替代其位。然而,美方却选择背道而驰,大规模削减驻华使节人数。这不禁让人对我国未来四年与美国的交往充满忧虑。
令人安心的是,我国始终秉持有备无患的原则,即便在美方策略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也已做好了充分准备。根据美国财政部于当地时间1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我国去年所持有的美国国债减少了5730亿美元,降至7590亿美元,创下了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持有美债的总额亦呈现同步下降的趋势。
各国纷纷减持美债的原因大体雷同,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关税举措及移民政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显著冲击。即便贸易战尚未全面爆发,美国商品价格的攀升亦足以引发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货膨胀。美联储为遏制这一趋势,不得不维持高利率政策,从而陷入恶性循环。正因各界普遍对美国未来经济前景持谨慎态度,并对特朗普所倡导的“对等关税”持怀疑态度,美元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摒弃幻想,备战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