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军队对抗拿破仑与希特勒的两场战役中,库尔斯克的严寒均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一趋势看来亦将延续。
进入二月中旬,库尔斯克苏贾地区的温度显著降低,日间平均温度降至零下6至8摄氏度,夜间温度则跌至零下15摄氏度。
依据最新的气象预测,本周苏贾区域的最低温度预计将跌至零下20摄氏度,这对于遭受俄罗斯军队三面封锁的乌克兰军队而言,无疑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根据俄罗斯媒体的报道,鉴于俄军包围圈的缺口不足十公里,所有连接乌克兰苏梅与库尔斯克的通道均已被俄军部署的光纤无人机严密封锁。这一举措极大地限制了乌军军事补给的输送,导致在战斗中受伤的士兵难以获得及时救治。在严寒环境下,大量乌军因缺乏有效支援而被迫滞留前线,最终不幸冻亡。
依据美国战争研究所公布的最新战场态势图,俄军在库尔斯克地区已彻底掌控了苏贾以西的斯维尔德里科沃,并已启动向南的攻势,旨在攻占乌克兰控制的边境高地,此举显著压缩了俄军与乌军补给线P之间的距离至约200公里。
据俄罗斯国防部于2月17日发布的最新战况报告,俄军现已完全掌握了接近俄乌边境的大型居民区斯维尔德里科沃的控制权。在这一区域内,俄军与驻扎在12个定居点、共计14个旅和3个突击团的乌克兰军队发生了激烈的交战,并成功抵御了乌军四次的反攻行动。
在最近的24小时内,俄军已击毙超过三百名乌克兰军队成员,并摧毁了乌克兰军队的四辆坦克(其中包含一辆美国制造的艾布拉姆斯坦克)、三辆步兵战车(包括两辆美国制造的布拉德利战车)、三辆装甲运输车、十五辆装甲战斗车辆、三门自行火炮、一门挪威制造的NASAMS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及雷达系统,以及一处无人机操控中心。四位乌克兰士兵向俄罗斯军队投降。
通过俄军的战报,我们能发现,与一月份的12个旅和团相比,当前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编制已经扩充至17个旅和团。这表明,为应对战损,乌克兰军事指挥层被迫持续向库尔斯克派遣额外兵力。
在最近一日内,乌克兰军队累计损失了共计二十五条坦克与装甲车辆,其中包含四辆坦克,这一数字显著超越了顿巴斯地区乌军在重型装备上的整体损失,这表明库尔斯克区域的战斗激烈程度明显超过顿巴斯。
据乌克兰媒体披露的战场态势图揭示,约六万驻扎在库尔斯克地区的俄罗斯军队正从六个方位对乌克兰部队发动攻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俄军自乌方控制的库尔斯克东西两侧,即斯维尔德里科沃与库洛里夫卡地区发起的攻击,对乌克兰军队构成了显著的压力。
俄军的猛烈进攻产生了双结果。
其一、进一步缩减了包围圈的漏洞,显著增加了乌克兰军队物资运输的难度。
其次,俄罗斯军队的强力攻势迫使乌克兰军队展开了激烈的防御,显著加剧了乌克兰军队的物资损耗。为此,乌克兰军队不得不频繁穿越包围圈的薄弱环节,持续向库尔斯克地区输送补给,这为俄罗斯的光纤无人机提供了机会,使其能够有效地打击并削弱乌克兰的后勤体系。
随着二月中旬的到来,库尔斯克经历了从暖冬到严寒的急剧转变,最低温度骤降至零下15摄氏度。根据最新的气象预测,苏贾及其邻近区域在本周五的最低温度预计会跌至零下20摄氏度。
随着冬季的来临,乌克兰军队曾热切期盼气温迅速下降,以此来优化其后勤补给环境。
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若遭遇大规模寒潮,导致苏贾周边的俄乌边境冰封,乌军掌握的俄乌边界便转变为天然的补给通道,乌军运输补给无需再依赖P200公路,这无疑为乌军带来了实质性的便利。
自2025年伊始,俄罗斯军队已连续对乌克兰军队在库尔斯克地区的东部和西部翼部发动了大规模攻势。这一行动导致乌克兰控制的边境线长度从最初的20多公里大幅缩减至现今的10多公里。同时,俄罗斯在东西两个战线的阵地间直线距离已被缩短至8公里之内。
上方标注红圈的位置是斯维尔德里科沃,俄罗斯军队与蓝色P200公路的距离不足五公里。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军队通过部署光纤无人机与反坦克导弹,能够轻易实现对包括P200公路在内的整个乌克兰控制下的俄乌边境的封锁。
由此观之,随着大幅降温,乌克兰军队在俄罗斯境内的后勤补给非但未见好转,反而遭遇了显著的恶化。
极端寒冷天气对俄罗斯和乌克兰军队均产生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呈现出显著的非均衡态势!
作为战场主导力量,俄军在具备开放性战场环境的情况下,其物资补给与伤员撤离流程,在战时与平时相比,并未展现出显著差异。
然而,对于库尔斯克地区的乌克兰军队而言,他们面临着三面包围的局面,所处的战场环境相对封闭。在俄罗斯军队利用光纤无人机封锁乌方控制的国境线的背景下,乌克兰军队遭遇了严重的补给与伤病人员撤离难题。这一状况使得一旦乌克兰士兵受伤,其生存的可能性极为有限。
换言之,在此背景下,库尔斯克的严冬再次扮演了俄罗斯军队的天然合作伙伴角色,而乌克兰的进攻行动则成为泽连斯基的灾难性失败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