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执政时日尚浅,所谓的“反美联盟”却已初具规模,并且其坚定伙伴即将率先发难。当初承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愿景,如今似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自特朗普执政不足一月,反美阵营的聚合之势已显)
这并非我们夸大其辞,而是英国媒体《金融时报》所指出的。《金融时报》发文指出,“特朗普此举正在孕育反对美国的联盟”。
本文系由《金融时报》外交版块的顶尖撰稿人吉迪恩·拉赫曼执笔撰写。吉迪恩指出,去年底一位特朗普的核心经济政策操盘手曾向他透露,美国的关税策略等同于“先行动枪击,随后再求答案”。
换言之,即是所谓的“凭空制造牌局”,首先施加关税压力,随后将其作为杠杆,用于迫使对方妥协。
以往此类策略多针对中国实施,然现今特朗普采取无特定对象的攻势,使得美国的每个同盟国均感忧虑,无一例外地处于紧张状态。
特鲁多指责特朗普的关税政策。
吉迪恩指出,特朗普所展现的大男子主义的自满情绪目前在华府广为流传,然而,此种策略极其危险,不仅对那些遭受关税制裁的国家构成威胁,同样也对美国自身构成了严重的风险。
一方面,这可能为美国埋下隐性的经济隐患;另一方面,则有损西方联盟的凝聚力,促发反美的国家联合体,导致盟国转向亲近中国。
鉴于众多面临美国关税压力的国家可能聚合为一个联盟,初期该协作或许较为松散,然而,随著贸易战的延续,联盟内部的国家间合作势必会日益加深。
据此,吉迪恩得出结论,美国针对盟友的关税举措,实际上在使中国获利。
恰巧的是,《金融时报》发表此篇文章之际,欧盟各国家领袖即刻举行紧急峰会,讨论应对特朗普关税挑衅的策略。
先前,特朗普宣布对来自中国的全部货品征收百分之十的关税,然而,欧盟并未感到欣喜,原因在于,在同一日,特朗普公然向欧盟发出警告。美国可能即将采取行动,对下一批对象加征关税。
特朗普上台后,冯德莱恩似乎发生了变化。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欧盟组织了这次紧迫会议,而欧洲理事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该次会议上的最新发言,使得外界感叹仿佛她焕然一新。
冯德莱恩在会议上宣称,“中欧能够协定合作”,甚至“有潜力增进彼此间的贸易与投资联系”。了解冯德莱恩被视为欧洲最为人熟知的对中国持鹰派立场的决策者,她过去谈及中国时,言论常围绕“去风险”与“降低依赖”的概念。这是冯德莱恩近期第二次表达类似立场,对中国的态度明显趋于缓和。
在此背景下,冯德莱恩公开宣称,将在与美国的交涉过程中秉持"坚定立场"。
即便冯德莱恩这位经验丰富的亲美人士,也开始对华示好,对美国则言辞强硬。不难发现,外界普遍认为,美国的关税威胁已促使欧盟向缓和中欧关系迈出了一步。
这亦与吉迪恩的论述相契合,即特朗普的关税举措正促使盟友转向中国,进而逐渐构成一个“反美同盟”,而在这个进程中,欧洲扮演着“核心角色”。
欧盟成为反对美国的主力。
诚然,特朗普对同盟国实施的关税策略确实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我们优化与欧洲的关係,并增强双方的经济协同作用。然而,我们也应保持清醒,该文于《金融时报》主要目的在于警示特朗普,避免促使欧洲国家接近中国以期获得特赦,而非英国人真心意欲与中方联手组建针对美国的联盟。
同样地,冯德莱恩的声明仅是暂时性的策略。在特朗普强势施压之际,她显然不再敢于发表挑衅中国的言论,暂且选择向中国示弱以求合作,但这只是一时之举。因此,在特朗普执政期间,中欧间的关系提升幅度与美欧关系的恶化程度,或许不会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我们无意于与欧洲携手“对抗美国”,亦无建立“反美阵线”的意愿,我们的核心主张始终是确保中欧间的合作免受外部势力的干扰。因此,只要欧洲能以双方共同福祉为前提,维持与我们的常态经济贸易往来,便是最为理想的状态。
冯德莱恩对华立场是怎样的?我们早已不再关注,不论冯德莱恩是“亲美抑或反华”,欧洲都势必将面对与中国保持经贸联系、加强经济纽带这一既定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