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全网维权,侵者必究)
口述:钱丽芳
整理:水笙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22岁那年,无意间被一中年男人看中,非要我做他的儿媳妇。
我倒是同意了,可他儿子不肯,搞得人啼笑皆非。
01
从1986年起,我父亲就一直在他朋友的工地上做水电工,身后跟着一帮人,算是带班的吧。
父亲是老电工,技术比较好,在我们当地比较有名气。
因此,知道我父亲在上海做工程后,有好几家熟人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他,让跟着学门手艺。
一来二去的,父亲手下就有了五六个徒弟。
由于工地比较忙,父亲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回来,平时就是靠书信联系。
我家共有八亩责任田,父亲不在家,这么多地只能靠我母亲一人忙。
我88年高中毕业后,看母亲太辛苦,就没有选择复读,帮着家里干活。
这样一来,可以减轻母亲的负担,也可以让弟弟妹妹安心学习。
那个年代里,农村家庭的老大,总是牺牲最多的,我也没感觉有什么不公平。
有一天,我与母亲在公路边卖西瓜,差不多要到中午了,我就回来准备做午饭。
有人会奇怪,你们咋在公路边卖西瓜啊?能卖得掉吗?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卖得掉,生意不比集市上差。
那时还没有什么高速公路,我村边的国道上车来车往,可热闹了。
我们种的西瓜,种的桃子,只要往路边一放,就有车辆停下来买,买西瓜几乎都一筐一筐的,那些人可有钱了。
扯远了,再来说回我。
我在家里做午饭,一时锅上一时锅下的,忙得浑身是汗不亦乐乎。
正在这时,门口有声音传来:
家里有人吗?钱师傅在家吗?
我一边答应着“有啊有啊”,一边从灶间走出,一看,原来是一个四十多岁的高大中年男人,热得满脸是汗,正用袖子揩脸呢。
我把他让进屋,端了一张凳子给他坐下问:
伯伯,你找我爸有什么事吗?
那中年男人说:
闺女啊,你爸是不是回来了?我想问他一点事。
看他热成这样,我随手递给他一个毛巾一把蒲扇,又泡了一大杯茶放在他面前,然后说:
伯伯,你先擦擦汗喝口茶。
中年男人照做,还对我说了声谢谢。
我不好意思一笑,告诉他:
伯伯,我爸没有回来啊,他一般都是过年回来的,你找他有什么事啊?

02
男人环顾了一下屋里,继续问:
那你妈在家吗?
我说:
她倒是在家的,在公路上卖西瓜呢。
中年男人赶紧起身道:
闺女你忙,那我去找你 妈问一问。
我急忙挽留:
伯伯,你在这里坐着,就在我家吃中饭,我去喊我妈回家来。
可中年男人不肯,告辞走了。
我也没当一回事,继续做我的饭。
中午母亲回来,我问她:
妈,有没有一个男人找你有事?
母亲说:
有啊,是后面杜家冲的,他儿子杜凤喜跟在你爸后面干活,这孩子不知道怎么弄的?已经三四个月没写信回家了,你杜伯伯不放心,上我家来问问。
可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啊,丽芳,你写一封信给你爸,问一下那杜凤喜的情况,嘱咐他赶紧写封信回家。
我答应一声,晚上就把这事完成了。
时间一晃,就到了过年,父亲从上海回来,弟弟妹妹从学校回来,我家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父亲回来是很忙的,几个徒弟家轮流请他去做客,感谢他的提携。
有一天晚上父亲回到家,醉醺醺对我说:
丽芳啊,你过年也23岁了,该说婆家了,爸替你物色了一个小伙子,你看行不行?
我爸从小就喜欢我,我也不怕他,随口问:
又是你的徒弟吧?这次是哪个?
我21岁时,我爸就想把我说给他一个徒弟,我没答应。
那小伙子虽然家庭条件不错,可长得像瘦 猴一样,我不喜欢。
父亲嘿嘿一笑道:
上次那个你嫌弃长得不好,这次这个保证你满意。
看他卖关子,我白了他一眼,没再搭话。
母亲比我心急,她急忙说:
你这死老头子,有话直说,兜圈子干嘛?到底是哪个孩子?你说出来给我看看行不行?
父亲轻咳了一嗓子道:
就是杜凤喜这小子,这门亲是老杜主动提出来的。
他那天上我家,一眼就相中了咱闺女,夸丽芳长得好有礼貌,又是递毛巾又是端茶倒水的,一看就是个好儿媳。
母亲一听,连连点头:
这亲可以做,老杜夫妻俩都老实本分,虽然是农村的,家里条件倒是不错。
尤其杜凤喜这孩子,人长得周正,手脚也勤快,错不了。

03
听母亲这样说,父亲更是开心,他继续道:
是啊,是啊,不过我们做父母的同意了也不行,得看两个孩子的意见,如果不反对,就安排他们正式见一面,这事就算成了。
说完,父亲偏过头征求我的意见:
丽芳,凤喜那孩子来过我家,你也看到过,你觉得怎么样?
见父亲问我,我回答:
还可以吧,我知道他也是高中毕业,我与他两人应该有共同语言,先试着谈谈看再说。
表达完我的态度,我回了房间,其他就交给大人安排吧。
杜凤喜我是认识的,从初中时我就知道这人了。
他比我大两岁,我一个很要好的女同学周敏就住他家隔壁。
我只要一去周敏家,就能看到他在门口菜地干活,人长得白白净净的,个子挺高,看上去很斯文。
后来他做了我爸的徒弟,来过我家两趟,他很少说话,不像我爸其他徒弟那样闹腾。
虽然我对他影响不错,不过没有朝男女关系方面考虑过。
如今父亲既然提出来,我认真想了一下,觉得嫁给他应该会幸福。
正当我满怀憧憬与他见面时,一个坏消息传来,杜凤喜拒绝了这门亲事,这可把我弄得尴尬极了。
打死我也没想到他会不同意。
要是不同意的话,只会是我,怎么可能是他呢?
毕竟他是我父亲的徒弟,有求于我家,加上我人长得也不赖,他凭啥看不上啊?
再说了,是他父亲主动提出要结亲的,他这么一回绝,简直是拿我开玩笑,哪有这样做事的?
我很生气,怪父亲多事。
父亲也很气恼,认为老杜小杜做事出尔反尔不地道。
母亲倒是开明,她劝:
你们父女俩气啥呢?这也不是封建时代,讲究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小杜有拒绝的权利,他老子不能代表他。
再说了,咱闺女这么优秀,也不是嫁不出去,有啥可气恼的?

04
虽然母亲说的在理,可我能不憋屈么?
我这是第一次同意相亲啊,就一下子碰了壁,这让我怀疑自己很不咋的,对于婚姻突然就没有了自信心。
要知道,杜凤喜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子,连他都看不上我,我以后还能嫁什么好婆家?
我对婚姻的美好憧憬,就这么被杜凤喜扼杀。
整个正月,我都郁郁寡欢,哪里都不想去,关在屋里闷着头看小说写随笔。
我有一个好习惯,平时喜欢阅读,无论心里有多么不痛快,只要沉浸在书的情节里,我就能自我开解。
这次也不例外。
正月过后,我受到的这点伤害就被书抚平,变得云淡风轻。
我打定了主意,找不到中意的,不嫁人又如何?正好有时间实现自己的文学梦。
这期间也有三户人家来提亲,都被我拒绝。
正月十六,父亲又带着一帮人去了上海,弟弟妹妹去上学,我依然在家里帮着母亲干活。
我们家并没有迁怒杜凤喜,他仍然跟在父亲身边学艺。
某一天,周敏突然来访,我热情相迎。
周敏比我大一岁,她高中毕业第二年就嫁了人,而且嫁的有点远。
嫁了人事情就多,因此,这两年我们之间来往不再如以前那般频繁。
当她坐定后,第一句话就问我:
听说杜凤喜他爸看中你做儿媳妇了?
我点点头,没吱声。
周敏继续道:
我还听说,杜凤喜这混 蛋拒绝了你是不是?
我想了想开口说:
拒绝就拒绝吧,我当时感觉有点受挫,事情过去了,我已经想通,不再纠结。
周敏道:
丽芳你别难过,我明白你心里在想什么,我告诉你,并不是你不优秀,而是那杜凤喜有眼无珠。
我回娘家才听到我父母说起来这事,也知道了姓杜的为啥会拒绝你?所以赶紧来告诉你,好让你彻底放下。
周敏的话成功勾起我的好奇心,我连忙问:
咋的?里面还有隐情?
周敏回答:
当然了,我说出来你就会明白是咋回事了。
你还记得初二时咱们有个女同学叫朱碧珍不?
我接话道:
当然记得啊,她是我们班的班花,皮肤像雪一样白,穿的衣服也是我们班级最好的,虽然是农村妞,但是一点都不土气。
周敏说:
对了,就是她,我曾经跟你说过,她是我家隔壁老杜的干闺女,这事你还记得不?
我摇摇头,时间太长远,我还真的没印象了。
周敏继续道:
老杜有三个儿子,没有闺女,他们两家有点亲戚,老两口就把朱碧珍认作了干女儿。
她初中毕业后就不读书了,后来去了外地打工,变得越来越洋气。
那杜凤喜就这么被她迷住,非她不娶。
听我父母讲,有一阵子老杜父子经常吵架,就是为了这事。
老杜要让小杜娶你,小杜就是不同意,说他喜欢的是朱碧珍……。
周敏说到这儿,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于是,我笑着打断她:
不要说了,我一切都懂了,照这样看来,我与他根本不是一路人,我已经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周敏安慰我:
你想通了就好,我就怕你心里有疙瘩。
你给我记住了,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像他这样的人高攀不上你。
我点点头,揽住她的肩笑道:
放心吧,我没有这么脆弱的,毕竟我们还没有开始过,说伤害谈不上。
周敏这才放下心,然后对我又是一阵鼓励。
我以为事实正如周敏说的那样,所以直接把杜凤喜标签成了光看外貌的浅薄之徒。
这让我很是庆幸,幸亏没有和他谈婚论嫁,跟这样的人做夫妻,很难幸福。
谁知,我与周敏都错了,里面还有我们不知道的原因……。
(上集)
注:4月13号早八点发布下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