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都有新生命的出生,也就会有老人的离世。新老交替,是所有家庭都无法逃脱的规律。
新的生命需要养育和培养,离世的老人则“侍死如奉生”。

农村民众历来重视先人坟墓的修坟,并不是潦草埋葬就可以了,而是精心修造。其中就有很多传统讲究。
本期给读者介绍的一句农村俗语,就是关于修建坟墓的俗语,这句俗语是“坟前有大扇,孙子坐都县”。
这句话的意思,一般解释为,如果坟墓前有一块像大扇子一样的地方,子孙就很有出息,会出当官的人。
坟墓前的范围很大,有远有近,按照民间的习惯划分,可分为外明堂、中明堂、内明堂,也分为小明堂和大明堂或内明堂和外明堂。
那么,坟墓前这块像大扇子一样的地方,到底是指哪里呢?

其实,这块地方离坟墓并不远,就是坟墓前的那块平地。这块平地,不同的地方称谓有所不同。
有的地方叫祭台,有的地方叫拜台。对于农村老百姓来说,拜台的名称比较普遍,也更符合坟墓前的场景。也就是上坟行祭祀之礼时,用来跪拜先人的地方。
这种拜台,大多数的坟墓都修建了。
没有修建的,大多是一些年轻人的坟墓,或者虽是老人,但无儿无女,下葬时比较潦草,把坟头堆好就算完事了,三年内没人上新坟,之后也没人照管。
而对有儿有女的老人或先人来说,一般都要修筑拜台,只是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同,或者坟墓所处的地势不同,拜台有宽有窄,有大有小。
大的拜台,一次可以容纳几十上百的人,小的拜台,一次只能容纳数人。

拜台有复杂的,也有简单的。
复杂的拜台,就是档次比较高拜台,一般比较宽敞。坟墓立了墓碑,碑前立了石贡桌,两边有石雕狮子等兽类动物,还种了墓树。
简单的拜台,有狭窄的,也有宽敞的。坟墓没有立墓碑,只放了一块天然的,比较平整的石头,这块石头称为磉脚石,祭祀时用来摆酒杯和祭品。
拜台不摆其他的石雕,也不种墓树,为一块空坪。
这种简单拜台,在农村最为普遍。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里贫寒或者家庭条件一般,没有经济能力搞得那么复杂。二是因风水习俗方面的原因,不许立碑及摆放贡桌、石兽之类的,也不允许种墓树。
拜台前沿,一般要砌成坎,不同的地势,有不同的坎。坡度大的地方,一般要砌石坎,起到保坎的作用;平地,有的为土坎,有的为石坎,多数为石坎。

农村把这种石砍称为坟圈,即坟墓的界线,就像阳宅庭院,有四至,有红线。圈领属于坟墓领地,圈外不属于坟墓。农村传统规矩,挖动了坟圈,就等于是动坟墓。
平地的坟墓,因坟墓之地高出地面,四周都要砌这种石坎,一般来说为前圆后方,有的就是一个圆形或椭圆形,主要根据地的情况来确定。
单就坟前来说,拜台和前沿的坎组成了一个扇形。
山地的坟墓,葬坟时,本来说不是挖坡平地基,挖坡时,后面和左右就形成了土坎,这三个方位就不用砌砍了,只有前面要砌坎,砌出来的形状也是一个扇形。
拜台有两种模式,有的是单坟墓修筑的拜台,如单独葬的坟就如此;有的是多座坟共一个拜台,如并排葬在一起的坟墓。
这就是俗语所说的“坟前有大扇”中的“扇”。坟墓前拜台宽敞的,扇形就大,称为“大扇”;拜台狭窄的,扇形就小,称为“小扇”。

前坟墓前的拜台筑为扇形,在农村有多种民俗方面的说法,比较典型的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扇形即弧形、弓形,风水习俗认为,这种形状有利于改善风水,对外可以抵御一切不利因素,可让先人安眠。
再就是扇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之中,与文人、官宦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历史上羽扇纶巾的形象,让人联想并认为这类拜台形状,有利于后代仕途的发展。
另一种说法是,扇形即心形,拜台为心形,并在心形上祭拜,以此表示儿孙的孝心,是用心在祭拜,是对先人的孝顺和感恩,也有心不忘先人的恩情之意。
至于“孙子坐都县”的意思,民间的理解不太一致,处于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说法是,如果把先人的坟墓的拜台筑成大扇形,坟墓的风水就会很出,可以荫庇子孙有好的前途,到都城、州府城或县城做官。
第二种说法是,只有孙子在都城县城做官的人家,因为他们家里有权有势,祖父母的坟墓才能有条件,修筑出大扇子形状的拜台。
其他的平民百姓只能在祖父母坟墓前,修筑小扇子形状的拜台。不然,老百姓都把拜台修筑成大扇形,他们家里的子孙也出官员,哪有那么好的事。
两种理解都各有各的道理,而第二种理解,虽然与民间的主流说法相悖,对一些正统人士来说,是一种悖论,但是,对古代农村来说,这种说法更加符合当时的生活现实,更加贴近古代平民百姓真实的生活状况。

传统农村俗语,往往容易让人充分发挥想象空间,做出多种解释,这句俗语也不例外。
这句俗语还有一种从风水习俗角度来解释。
“坟前有大扇”,指坟墓前方的明堂像一把扇子一个,在前面摆开,处于明堂边缘的山和水,呈弧形环抱之势,即民间所说的坟墓明堂广阔,并有朝向在腰带水、眠弓山将明堂围成扇子的形状。
民间认为,葬在这样环境的坟墓,这样的地形,在风水习俗中,被认为是吉祥之地,可以聚集气运,有助于后代仕途顺利,担任官职。
总结而言,俗语中的“大扇”,通常指坟墓前修筑的拜台,用于扫墓祭祀,是传统孝道的体现。由于扇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定象征意义,被应用于风不习俗中,承载了民间对家族昌盛的期许。

科学的角度来说,拜台的修筑,主要是为保护先人的坟墓,避免积水侵蚀墓地,坟墓崩塌,外人侵占等,同时也是为坟墓前的祭祀提供场所,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这种讲究体现了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