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霞浦凭什么?从默默无闻到GDP382.4亿,秘诀竟是这几个关键词

华商有精英 2025-03-21 09:06:40

在华夏东南的版图上,福建霞浦宛如一颗隐匿于山海之间的明珠,曾在漫长岁月里默默无名。然而,2024年,一则消息如平地惊雷——霞浦全年GDP达到382.4亿元,增速稳居宁德市前列,令人侧目。不禁让人发问:福建霞浦凭什么?从寂寂无名到GDP耀眼,秘诀究竟是什么?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霞浦的蜕变之路,满是汗水与拼搏。它深挖自身优势,在产业赛道上全力冲刺。

文旅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携手共进,“画本霞浦·千鲜之城”声名远扬,引得游客纷至沓来;工业领域也不甘示弱,海上风电、生物科技等绿色低碳产业强势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发展进程中,霞浦注重整体规划,从政策赋能到人才汇聚,从营商环境优化到民生福祉增进,环环相扣。

推出支持民营经济25条措施,打造便捷服务品牌;深化校地合作,为产业输送“新鲜血液”;大刀阔斧改革,让营商环境成为金字招牌;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提升百姓幸福感。

这些关键词,便是霞浦逆袭的“密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些关键词背后的故事,探寻霞浦崛起的奥秘 。

经济数据亮眼:382.4亿元GDP背后的“硬核支撑”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霞浦深谙此道,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各产业百花齐放。第三产业持续发力,“诗和远方”与现代服务业完美融合。

霞浦凭借“画本霞浦·千鲜之城”的品牌魅力,好似为文旅产业插上翅膀,让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这两只“飞鸟”,在2024年双双翱翔上扬15%,续写2023年的复苏辉煌。

工业经济强势崛起,规上工业产值冲破230亿元大关。新增8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海上风电、生物科技等绿色低碳产业如同春笋拔节,成为新增长极。

宁德霞浦海上风电场B区等重大项目破土动工,奏响新能源产业链加速成型的激昂乐章。现代农业稳中求进,超50万吨的水产品总产量,彰显渔业大县实力。

霞浦大黄鱼、海参等品牌熠熠生辉,引进台湾果蔬品种,推广“霞浦白茶”,进一步夯实农业根基,在传统中创新,在坚守中前行 。

创新创业生态:从“政策洼地”到“人才高地”

曾几何时,霞浦被视作创新创业的“政策洼地”,而如今,它却以惊人的蜕变,向着“人才高地”大步迈进,这份逆袭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在政策赋能的赛道上,霞浦精准发力,推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措施,全力打造“霞浦好办事”集成服务品牌。

“智能审批秒办”让企业开办的流程不再繁琐冗长,“就近办”的贴心服务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办事效率,使得企业开办效率足足提升了40%,为创新创业的种子提供了肥沃的政策土壤。

平台搭建则是霞浦的又一妙笔。电商总部大楼拔地而起,京东智慧物流枢纽强势落地,二者携手,让网络销售额如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增长15%。

预制菜产业研发覆盖率超60%,蓬勃发展。福宁浦生物科技公司更是一马当先,向着上市冲刺,成为县域创新的闪亮标杆。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霞浦深谙此道。通过深化“深学争优、敢为争先”行动,精心培育企业家典型。

依托海峡职业技术学院等教育项目,源源不断地为本地产业输送技术人才,让人才的活水在这片土地上奔涌不息。霞浦,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从“政策洼地”到“人才高地”的华丽篇章 。

营商环境升级:从“痛点攻坚”到“全国样板”

在区域竞争的浪潮中,营商环境是关键胜负手。2024年,霞浦背水一战,将营商环境视作打“翻身仗”的核心战场,其蜕变堪称惊艳,从曾经的“痛点丛生”到如今有望成为“全国样板”,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奋进故事?

霞浦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改革破冰。清理200亩低效工业用地,推行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机制,优化园区布局,让土地资源“活”起来;

设立台胞服务专窗,积极招引霞台融合项目,80%的履约率见证诚意。服务提质上,“局长服务日”“进千企访万户”活动常态化开展,惠企政策精准滴灌;

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一体化,“一窗通办”延伸至基层,企业办事更便捷。更值得一提的是诚信品牌打造,“霞浦人不宰客”从餐饮起步,

蔓延至住宿、旅游全领域,超90%的明码标价普及率,为文旅经济筑牢信任根基 ,营商环境焕然一新 。

民生发展成果:从“温饱保障”到“幸福升级”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民生,始终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命题。曾经,霞浦的民生工作以温饱保障为基石,而如今,它正朝着“幸福升级”大步迈进,究竟是什么促成了这般跨越?

在城乡品质跃升的赛道上,霞浦全力奔跑。53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10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生机盎然,垃圾焚烧发电厂让“垃圾零填埋”成为现实;

“东海一号”观光道串联起乡村美景,超85%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活力满满。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六中迁建、县医院新院启用,基层诊疗量提升至54%,民众就医、求学更便捷。

超70%的财政投入民生,低保、残疾人补助不断扩面,公益性公墓建设惠及5个乡镇,温暖人心。

生态治理同样成果斐然,2550亩互花米草被成功除治,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100%,“零碳试点县”稳步推进,一幅绿色发展的民生画卷正在霞浦徐徐铺展。

未来潜力展望:滨海小城的“星辰大海”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霞浦这座滨海小城,会惊觉它正站在时代浪潮的风口,绘制着通往“星辰大海”的宏伟蓝图,一个“生态型工贸旅游滨海城市”的轮廓正逐渐清晰,它究竟凭什么有如此底气?

“要致富,先修路”,宁上高速通车、温福高铁设站推进,如打通任督二脉,彻底打开山海联动通道,让霞浦的区位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腾飞的强大动能。

产业融合是霞浦发展的又一王牌,深化“三茶统筹”“渔旅结合”,争创国家级渔港经济区,立志推动海洋经济产值突破百亿。4A级景区“零突破”计划一旦实现,将如星星之火,点燃全域旅游的燎原之势。

在开放合作的舞台上,霞浦也长袖善舞。对接意大利卡利亚里市建立友城关系,建设国家级对台交流基地,外向型经济目标直指28亿元外贸出口,以开放之姿,拥抱广阔世界 。

结语:从“闽东老区”迈向“千鲜之城”,霞浦完成了一场令人惊叹的逆袭。“敢为争先”的精神贯穿始终,将天赐的滩涂、海洋等资源禀赋,

巧妙转化为产业腾飞的澎湃动能。382.4亿元GDP,不是冰冷数字,而是霞浦奋进路上的坚实脚印,是对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作答。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展望未来,霞浦的发展蓝图令人期待。交通网络持续加密,产业融合深入推进,开放大门越敞越宽,这座滨海小城在时代浪潮中奋勇向前。

它能否成为福建县域经济的“新标杆”?答案或许就藏在滩涂养殖的忙碌身影里,藏在海上风电的呼呼风声中,藏在游客沉醉于山海美景的笑容里。

网友们,你们觉得霞浦离“新标杆”还有多远?它的成功经验,又能给其他小城带来哪些启示?

0 阅读:10

华商有精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