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江苏“富可敌国”秘密:5座万亿城市,昆山连续20年称霸全国

华商有精英 2025-03-20 09:07:17

“江东形胜,最是繁华处。”在华夏大地的东部,江苏正续写着令人惊叹的经济传奇。2025年,江苏以13.7万亿元GDP的傲人成绩稳居全国第二,5.8%的增速更是在东部省份中一骑绝尘。

倘若将江苏比作一个独立“国家”,其经济总量已超越全球90%的国家,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富可敌国”。这宛如天方夜谭般的成就,背后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发展密码?

是得天时、占地利,还是人和的力量?其实这场奇迹的背后,县域经济是核心引擎——昆山连续20年蝉联全国百强县榜首,江阴、张家港等25个江苏县市霸榜全国百强。

而更震撼的是,江苏孕育出苏州、南京、无锡、常州、南通这5座万亿级城市,它们相互呼应,共同构筑起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黄金三角”。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揭开江苏“富可敌国”背后的秘密。

江苏县域经济:改写中国财富逻辑的“超级县”

在经济发展的宏大版图中,江苏县域经济宛如一匹匹横空出世的“黑马”,以非凡之姿改写着中国财富逻辑,造就令人惊叹的“超级县”传奇。

昆山,堪称全球产业链的“隐形冠军”。它以全国仅0.01%的弹丸之地,却创造出全国2%的进出口额,2024年GDP高达5380亿元,超越全球半数国家,实力令人咋舌。

从最初拆解笔记本摸索代工,到如今自主创新培育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两大万亿级产业,工业总产值超1.1万亿元,演绎着“蚍蜉撼大树”般的逆袭传奇。

如今,元宇宙、咖啡产业等新赛道上,昆山再次快人一步,设立10亿元工业元宇宙发展基金,向着“全球科创中心”华丽转身。

江阴,作为中国制造的“硬核样本”,紧随昆山步伐,成为全国第二个GDP破5000亿的县级市。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在这片土地蓬勃生长,民营企业撑起经济大厦,“科创江阴”战略让12家企业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超万亿。

苏北的沭阳,更是以惊人的GDP增速,一跃成为江苏县域经济的第10位,全国第25强。花卉电商、新兴产业与消费市场共同发力,打破“苏南独大”旧局,

为江苏经济均衡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超级县”究竟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发展秘籍?且随我们一同深入探寻。

万亿城市群:江苏的“金字塔经济”有多强?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江苏的万亿城市群,正以磅礴之势构建起一座稳固而耀眼的“金字塔经济”,其强大实力令人好奇不已。

先看这5座万亿城市,含金量十足,令人惊叹。苏州,稳坐中国最强地级市宝座,2.67万亿的GDP彰显雄厚实力,工业总产值超4.6万亿,比肩中等省份,

工业园区宛如印钞机,日均产出超10亿元GDP,1.8万多家外资企业更是让苏州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无锡,在新能源领域一骑绝尘,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速高达39.8% ,动力电池产销量全国居首,溧阳产业集群占据全国30%份额。

常州也不甘示弱,新能源全产业链突破万亿,比亚迪、宁德时代纷纷布局,每50秒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产业活力喷薄而出。

在区域协同上,江苏走出了一条从“苏南碾压”到“全域开花”的非凡之路。苏南地区,昆山、江阴凭借“链式升级”纵横全球市场,张家港的冶金新材料、常熟的智能装备产值均超千亿。

苏北也迎头赶上,徐州、盐城借新能源和物流枢纽强势崛起,宿迁的沭阳和盐城的东台依托绿色产业和数字经济,增速超10%。

江苏为何能“长盛不衰”?三大底层密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江苏经济长盛不衰,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版图中熠熠生辉,背后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密码?

产业迭代是关键密码之一。江苏从早期的乡镇经济起步,稳扎稳打,以“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实现华丽转身。

昆山设立元宇宙基金,无锡打造物联网集群,常州布局智能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50%,研发投入强度达3.35%,位居全国第二,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创新,是江苏敢为人先的“基因”体现。从昆山自费兴办开发区,到南京综合保税区改革,江苏始终勇当“试验田”,突破制度藩篱。

江阴的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三年大会战”,主动腾笼换鸟,为新质生产力布局开拓空间,以政策的前瞻性引领经济发展潮流。

开放红利则是江苏发展的重要支撑。昆山汇聚全球80个国家近1万个外资项目,外贸总额达7000亿元;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25位,成为长三角连接世界的重要“出海口”,

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借全球资源推动自身发展。江苏这三大底层密码如何协同发力,造就今日辉煌?

挑战与未来:江苏能否续写神话?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江苏一路缔造经济神话,辉煌耀眼。然而,未来的征程依旧迷雾重重,江苏能否续写这一传奇,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眼下,江苏的发展虽成果斐然,但隐忧也不容小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犹如一道沟壑横亘眼前,苏南苏北人均GDP差距超过2倍,

宿迁以9.6万元的人均GDP,仅达无锡22万元的43%,巨大的落差,恰似古人笔下贫富悬殊的鲜明写照,也制约着江苏整体发展的均衡性 。

与此同时,部分城市对传统制造业过度依赖,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严峻挑战。2024年,规上工业利润下滑2.8%,这一数字敲响了转型的警钟,传统发展模式在新时代的浪潮下,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瓶颈。

但江苏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探寻破局之路,向着“新”的方向全力进发。在绿色转型的赛道上,盐城凭借海洋经济破浪前行,充分挖掘海洋资源的潜力;

镇江则聚焦低碳产业,为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东台更是成功打造全国首家零碳景区,成为绿色发展的标杆。

在数字赋能领域,苏州大力推动“产业园即产业链”模式,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淮安布局低空经济,开拓发展新领域;南京发力人工智能,抢占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江苏正以这些创新举措,努力冲破困境。只是,这些破局之策能否真正助力江苏续写经济神话?让我们拭目以待,一同探寻答案 。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江苏,历经岁月的淘洗与磨砺,在2025年稳稳站在中国经济的高地之上,熠熠生辉。

它已然不只是一个省份,而是一部生动鲜活、波澜壮阔的经济发展史诗,更是一面映射时代发展进程的明镜。

在这面镜子中,我们看到了县域经济喷薄而出的活力。昆山连续20年称霸全国百强县,以0.01%的土地贡献2%的进出口额,GDP超5000亿,比肩众多国家。

沭阳凭借花卉电商异军突起,为苏北发展注入新动能,彰显着县域经济的无限潜力。我们也看到区域协同的智慧,苏南苏北优势互补,携手共进。

更看到产业革命的决心,从传统制造业迈向高新技术产业,在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全面开花。

江苏的经济发展,宛如一场永不落幕的盛宴,精彩不断,高潮迭起。即便已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它前行的脚步却从未停歇,新的发展篇章正徐徐展开。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你觉得江苏在未来的发展中,还会有哪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突破?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一起为江苏的发展出谋划策,共同期待它更加灿烂的明天!

0 阅读:8

华商有精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