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孔孟之乡的东隅,一座曾以“鲁南煤都”闻名的古城正在上演现代传奇。2024年,邹城以1104亿元GDP的耀眼数据,完成了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的惊天蝶变。
是什么让孟子故里的“天时地利人和”之说,在新时代焕发出如此磅礴的生命力?当采煤机的轰鸣渐次化作工业机器人的轻吟,邹城人在采煤沉陷区崛起新能源产业园,
在传统制造链植入工业互联网基因。工业机器人产量激增近1.5倍,液压元件产能跃升94.5%,见证着”山东能源智慧制造产业园”如何将黑色煤炭转化为绿色动能。
在邹城的发展图谱中,“人和”二字被赋予全新内涵:“e路宠企”服务品牌让11万家市场主体如沐春风,“百名政法干警送法助企”行动为企业保驾护航,
“门前五包”信用闭环管理让城市治理井然有序。第三产业占比突破49%的背后,是电商总部与京东物流枢纽的协同共振,是预制菜研发与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邹城正以“智都”之姿书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从“煤海”到“云海”,从“制造”到“智造”,
1104亿元GDP的背后,是邹城人对“邹城速度”与“邹城质量”的辩证思考。这片诞生过亚圣的土地,能否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的新标杆?答案,就藏在采煤沉陷区的转型密码里。

2024年,邹城市宛如一匹在经济赛道上疾驰的骏马,以1104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的傲人成绩,呈上一份令人眼前一亮的高质量发展答卷,同比6.2%的增速,彰显其蓬勃发展态势。
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首次突破49%,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业领域,邹城大刀阔斧,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工业机器人、液压元件产量的大幅增长,彰显其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突破。
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山东能源智慧制造产业园、泰玻无碱玻纤等重大项目投产,为工业注入新活力,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6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8.4亿元。
服务业也不甘示弱,1 - 5月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16.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更是高达23.8%,消费市场一片火热,219.7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便是最好证明,粮油食品、新能源汽车等品类销售火爆。
而在农业方面,“农,天下之大本也。”第一产业增加值72亿元,增长3.9%,凭借“科技+农业”模式,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延伸产业链,稳稳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曾几何时,邹城在创新创业的赛道上被视作“政策洼地”,无人问津;而如今,它却摇身一变,成为熠熠生辉的“创新高地”,这惊人的转变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政策赋能的征程中,邹城担当起伯乐的角色。推出“科技金融政策宣讲会”与“科融信”平台,宛如为企业打开了一扇通往资金活水的大门,助力28家企业斩获超2亿元科技成果转化贷款,
1900万元科技股权投资精准落地兖煤黑豹等企业。2023年,培育出3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位居济宁市榜首,尽显政策扶持的力量。
平台支撑方面,邹城精心打造“e路宠企”服务品牌,将企业办事、发展、诉求办理等服务串联成环,形成全周期服务体系。
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1万家,企业数量每年以5.26%的速度稳步增长。电商总部与京东物流枢纽强强联合,推动网络销售额增长15%,预制菜研发覆盖率超60%,彰显平台的强大辐射力。
“得人才者得天下。”邹城深知人才的重要性,组建9支金融辅导队,协调融资45亿元,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举办52场高校人才直通车等活动,成功招引1436名青年人才,并构建起“市—镇—企”四级人才培育体系,让人才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在城市发展的宏大叙事里,营商环境与民生福祉宛如并蒂莲花,共同绘就城市繁荣的底色。邹城,这座在改革浪潮中勇立潮头的城市,正以“改革破冰”之举,推动营商与民生从“便捷高效”迈向“幸福升级”,其中的精彩历程,怎能不让人好奇?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 。”在政务服务革命中,邹城顺势而为,建成“1+16+N”三级政务网络,让1542项审批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结,全程网办率高达99.6%,
不动产登记、施工许可“一网联办”,极大提升办事效率。创新“信用+监管”模式,对诚信企业给予充分信任,对失信者严格执法,获评省级合规经营试点县,打造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法治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后盾。邹城开展“百名政法干警送法助企”行动,调解78件涉企纠纷,清理114起涉企挂案,为企业挽回3500万元损失,用法律的利剑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民生改善同样可圈可点。53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10万平方米城市绿地为生活添彩;2711件法律援助案件办结,群众满意率达98%。
“门前五包”信用闭环管理、餐饮油烟数字化云监管等创新模式,让城市生活更宜居,幸福感满满。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邹城锚定“工业强市”目标,正以无畏的勇气与智慧,开辟向“千亿产业集群”冲刺的独特路径,其未来潜力令人瞩目,不禁让人好奇,这座城市将如何续写辉煌?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在产业融合的棋局上,邹城落子如飞。全力推进“1+5”主导产业链现代化,深度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前沿领域,精心谋划千亿级产业集群。
2024年,高技术投资犹如迅猛升起的朝阳,增长63.1%,占总投资的33.7%,为产业升级注入澎湃动力。数智时代,邹城也不甘落后,凭借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将23.3万基础设施纳入“智慧大脑”。
实现建筑垃圾全生命周期监管,餐饮油烟24小时云监控,真正推动城市治理从传统“人防”迈向高效“智防”,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智能。
开放协同方面,邹城秉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深化跨区域异地评标、远程交易,与聊城、德州等地共建资源池。
这一举措,不仅拓展了资源共享的边界,更为外向型经济的加速突破搭建了广阔舞台,让邹城在开放合作中拥抱更广阔的市场。

结语:当采煤机的轰鸣渐次化作工业机器人的轻吟,当矸石山的荒芜蜕变为数字经济的绿洲,邹城用1104亿GDP的答卷,完成了从“煤都”到“智都”的惊世蜕变。
这场跨越资源诅咒的逆袭,恰似《周易》所言“穷则变,变则通”的现代演绎,更蕴含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发展哲学。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邹城的发展已超越简单的数字跃升。当高技术投资激增63.1%,当城市运行管理平台覆盖23.3万基础设施,当预制菜研发与文旅融合催生出新消费场景,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经济结构的优化,更是发展范式的深刻转型。这片诞生过亚圣的土地,能否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的新标杆?
答案或许就藏在采煤沉陷区的生态修复中,藏在电商总部与京东物流的协同共振中,藏在法律援助案件98%的群众满意率里。
老铁们,当邹城的转型经验遇上您所在的城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您认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究竟是产业升级、治理创新,还是文化赋能?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真知灼见,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