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3年,黄立出生于陕西西安的一个普通家庭。童年辗转江西与武汉的经历,让他早早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中学时,他穿着自己缝补的破旧球鞋求学,却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科技的好奇。
1980年,他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七年的本硕连读为他奠定了扎实的技术根基,也塑造了他“自立自强”的信念。
1999年,36岁的黄立辞去电力系统的“铁饭碗”,用全部积蓄30万元创立高德红外。彼时,红外技术被西方垄断,国内几乎一片空白。
在简陋的实验室里,他与团队日夜攻关,誓言打破“卡脖子”困境。2003年非典爆发,他敏锐抓住机遇,为首都机场提供红外测温设备,一举占据国内95%的市场份额,公司从此腾飞。
从科研人员到湖北首富,黄立的财富积累始终与科技创新紧密相连。他多次登上福布斯、胡润富豪榜,却始终保持着工程师的朴实本色。他说:“财富只是创新的副产品,真正的价值在于用技术改变世界。”
从“中国红外芯”到全球产业链霸主高德红外不仅是黄立商业版图的核心,更是中国红外技术自主化的标杆。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国红外芯”,打破了西方长达40年的封锁,使中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红外探测器芯片技术的国家之一。
如今,高德拥有三条国际领先的红外芯片生产线,产品广泛应用于军事、电力、医疗、自动驾驶等领域,出口80多个国家,跻身全球红外行业前五。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高德红外第一时间向武汉捐赠数千台测温设备,为全球抗疫提供“硬核科技”。黄立说:“关键时刻,我们的技术必须顶得上、靠得住!”
攀登“无人区”的科技勇者黄立的脚步从未停留在舒适区。2019年,他自掏腰包成立衷华脑机公司,进军脑机接口这一前沿领域。
2024年,团队研发出全球首款65000通道双向脑机接口芯片,远超国外3000通道的单向技术。这项突破让假肢拥有触觉、癫痫患者重获希望,甚至让“记忆存储”从科幻走向现实。
与此同时,他布局低空经济,打造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城市系统。数百架无人机全自动飞行,AI实时分析数据,解决城市管理难题,带动千亿级产业链发展。他说:“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就是用科技突破想象力的边界。”
从“舌尖安全”到“人才沃土”的使命担当黄立的担当不仅体现在商业领域。2022年,他向母校华中科技大学捐赠1亿元,支持科研人才培养;作为昆明市快检技术中心主任,他带队深入社区、农贸市场,为百姓免费检测食品安全,守护“舌尖上的健康”。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连续多年建言科技创新:推动脑机接口立法、优化无人机适航审批、呼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他的提案始终紧扣国家战略,彰显民营企业家的家国情怀。
自立自强,科技报国黄立办公室悬挂着一幅字:“纵然一路多丘壑,未惧七尺酬山河。”这既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毕生的写照。
从缝补球鞋的少年到湖北首富,从红外追光者到脑机接口开拓者,他始终坚信:“核心技术是买不来、求不来的,必须用双手做出来。”
他拒绝“躺平”,痛斥“捷径思维”,用30年坚守诠释了“科技自立自强”的真谛。他说:“民营企业不仅是经济支柱,更应是创新先锋。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战场!”
结语:黄立的故事,是一个普通人用科技改写命运的传奇,更是一代中国企业家的缩影——他们以创新为剑,以责任为盾,在全球化竞争中捍卫中国智造的尊严。
正如他所说:“别人能的,中国人也能;别人不能的,我们更要敢为天下先!”
今天,当我们享受红外技术的便利、惊叹脑机接口的奇迹时,不应忘记背后那群“追光者”。黄立用一生证明:真正的财富,不是账户上的数字,而是用科技点亮人类未来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