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3日,晋江安海镇细雨纷纷。后林村的青石板路上,一位73岁老人攥着每月存入700元的存折走向灵堂。
这份持续35年的养老金,源自恒安集团创始人许连捷1990年设立的老人基金会,从最初每月250元逐步增至如今的标准,惠及全村462位60岁以上村民。
临时搭建的篮球场会场内,30余位白发老人自发组成人墙,用油纸伞为灵柩遮雨。一位凌晨从邻村赶来的村民轻抚灵柩感慨:“1997年金融危机,他抵押祖宅保住2000名工人饭碗。”
灵堂外,700棵新栽香樟树整齐排列,每棵树对应一位受助老人,由恒安慈善基金会以老人名义栽种。
总部大楼LED屏上,32万只员工手折纸鹤循环流动,行政部门员工回忆:“非典停工时我孕期仍拿全额工资,这是叠100只纸鹤的心意。”
慈善人生:从乡土善举到系统普惠许连捷的慈善始于1988年的祠堂红包——他给后林村32位老人每人发放50元,一位82岁老人感慨“生平首次被记挂”。这份触动催生出制度化帮扶:
- 动态养老金机制:设立由村民代表、退休教师等组成的监督小组,每年结合物价与企业利润调整金额。2019年猪肉涨价期间,临时增发每月100元“肉食补贴”。
- 青苗教育基金:累计捐资超11亿元,资助3800名员工子女及乡村学子。晋江一名务工者曾晒出女儿的硕士录取通知书:“孩子从许老板捐建的希望小学毕业,这是家族首位大学生。”
- 争议回应:面对“直接发钱养懒汉”的质疑,他展示数据:2010年首批217名领养老金者中,62%用资金开设小店或参与合作社,形成“尊严-造血”循环。

1985年,许连捷在30平米铁皮屋开启创业。彼时进口卫生巾垄断市场,他带领团队拆解样品、改造猪圈为实验室,历经72次试验研发出防水胶层,推出中国首款护翼卫生巾“安乐”。
1998年恒安登陆港股,成为晋江首家上市公司,旗下“心相印”“七度空间”年营收超百亿,纸巾业务连续三年增长20%。
他的商业哲学渗透人本关怀:亚洲金融风暴中抵押个人资产稳岗,非典期间停工不停薪,公开驳斥“996福报论”强调劳动者尊严。
员工回忆:“生产线每秒钟产出480片卫生巾,但老板办公室始终摆着老式缝纫机。”
追思会上,长子许清流(恒安现任CEO)哽咽表示:“父亲教会我们,企业价值在于照亮更多人。”
这位帝国理工高材生接棒后,主导数字化转型同时保留大众产品线,延续“守护下沉市场体面”的理念。
次子执掌的安腾集团,将许连捷早年修建的乡间道路升级为“闽商文化走廊”,串联古村落并设立爱心驿站;
三子从基层销售起步,十年晋升管理层,其妻(香港商业家族成员)低调布局地产,在澳大利亚项目中设计“单亲妈妈友好户型”。
时代叩问:企业家的根系与树冠许连捷的离去引发关于“商业责任”的讨论。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追思:“他修的路比企业扩张版图更长,诠释了根系越深、树冠越茂的逻辑。”晋江市政府设立“连捷慈善发展基金”,首期注资5000万元推动“企业+乡村”模式。
后林村用其文化基金重启中断60年的端午龙舟赛,船头雕刻的恒安卫生巾护翼图案,出自受助大学生设计。
当龙舟划过香樟倒映的水面,恰如许连捷生前所言:“企业的传承不是资产移交,是让土地上的人活得更有分量。”

结语:许连捷办公室抽屉里,收藏着从1985年粗布护翼到2023年石墨烯抑菌款的卫生巾样品。
这些“轻如蝉翼”的产品,见证着中国女性卫生用品的进化,更承载着一位企业家对“尊严”的执着——对员工,是危机中的全额工资;对乡土,是香樟树下的持续守护;对行业,是拒绝透支劳动者的人文呐喊。
灵车驶过恒安大道时,700棵香樟树沙沙作响。它们不是商业地标,而是一个闽商写给乡土中国的注脚: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不在财报数字的起伏,而在根系深扎土地时,给世界留下的荫蔽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