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李敏去中南海看爸爸,毛主席提出一个问题,李敏不敢说实话

正史笔记 2024-09-18 20:50:57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正经历着一段特殊的时期。毛主席作为国家的领导人,他的健康状况自然牵动着许多人的心。其中,对于毛主席病情敏感的贺子珍,更是多次嘱咐女儿李敏要多去中南海探望。然而,李敏心中的苦衷却在于,即使她十分想见爸爸,但在毛主席的晚年,父女之间见上一面却成了难事。

毛主席与女儿娇娇(李敏)

李敏的遭遇并非无因。1963年,因为江青的原因,李敏与孔令华带着出生不久的孩子,无奈搬出了中南海。离开爸爸后,李敏住在一条老胡同的出租屋里。由于已经参加了工作,李敏不再要爸爸给的生活费。一家人从此过着拮据却自由的生活,也还算过得去。

唯一让她难过的是,自从搬出红墙以后,想要回去一趟看看爸爸,竟成了一件困难的事。

由于已经不在中南海居住了,李敏的出入证上交了。此后,每次她想要进去看望爸爸,都要在门口打很多电话,联系很多人。有时候找了一圈儿人,门口的卫士也不让她进去。这其中除了有时毛主席在工作,不方便接见外,或许还夹杂着其他人为的干扰因素。

这样的情况多了,李敏便很少再去了。

毛主席

对于李敏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遗憾。据传,1974年,毛主席生病后,李敏曾匆匆赶往中南海,但见到的却是父亲憔悴而痛苦的面容。毛主席拉着她的手,流露出对女儿的思念与渴望:“你怎么不来看爸爸啊,是不是不爱我了……”

面对爸爸的问题,李敏无法回答,她不敢说出实情,因为不想在这个时候还让爸爸担心自己。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突然问起了女儿的年龄。李敏说自己39岁了,但毛主席却坚持说:“你38了。”这细微的坚持中,流露出他对女儿的深深挂念。

1976年9月9日,李敏在凌晨接到电话后急忙赶往中南海。那一刻的她,以为能再次见到父亲,却不料面对的是父亲的遗体。这份突然的打击,使她几乎哭晕过去。

李敏与母亲贺子珍

之后,李敏除了要处理父亲的后事,更要照顾悲痛的母亲。贺子珍在得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后,更是悲痛欲绝。在粉碎“四人帮”后的一段时间里,贺子珍虽努力调整情绪,但心中的伤痛仍难以平复。直到1979年,她被增补为政协委员,才得以实现前往北京的愿望。

在北京,贺子珍与李敏、孔令华等人一同前往毛主席纪念堂,完成了她人生中的最后心愿。在毛主席的坐像前,贺子珍哀伤地献上准备好的花圈;从遗体瞻仰室出来后,她的脸上满是泪痕,显得十分憔悴。这已是她与毛主席的“最后一面”。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离世。据李敏所说,妈妈临终前没有留下什么心愿,只留下了一块红色毛毯。这块毛毯是她在延安时期与毛主席共同使用过的,见证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