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贺子珍中弹昏迷后,去留成疑,毛主席得知立刻作出三点指示

正史笔记 2024-09-12 19:52:08

休养连是红军总部长征中一个有特别意义的连队。在这个连队里,有穿军装、挎盒子枪、身体结实的士兵;有年轻的妇女和戴眼镜、背梭镖的斯文人;还有拄着拐杖的老头。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当数徐特立同志,58岁,其次是谢觉哉同志,50岁。

这个连队每到一个地方,老百姓见到了都觉得奇怪。不论是白发斑斑的老人、年轻的小伙子、姑娘们,或是骑在大人脖子上的娃娃们,都以惊奇的眼光看着他们。那些喜欢打听事的人,就和他们扯起来。

一个上了年纪的人问他们:“你们是什么队伍呀?”“红军。”

老人还不相信,追问:“那个老头也是当兵的?戴眼镜那个也是?”

他们只好回答说:“我们都是红军。”

毛泽东与贺子珍合影

那是1935年长征途中,贺子珍被编在妇女班。

妇女班的同志可真能干,一点也不亚于那些年轻的小伙子。她们拿着一根竹竿,背着自己的行李和粮食,一个劲地往前紧赶,遇到小水沟,把竹竿往水沟一插,两脚一蹬,像撑竿跳高一样,一蹦就过去了。

因为敌情严重,上级规定晚上行军时不许说话。一路上只听见“刷刷”的脚步声和那潺潺的溪水声。就这样,他们走过了许多地方,老百姓都不知道。可是一到天亮宿营的时候,大家又热闹起来,说呀,笑呀,唱呀,到处都在欢乐,一夜的行军疲劳真不知被赶到哪儿去了。

长征之路没有平坦可言,前有阻击,后有追兵,曲曲折折,迂迂回回。部队从贵阳向云南前进,进到贵州的盘县境内。不一会,只见远处的山坡上有人零零乱乱地往下跑。仔细一看,原来是敌人想从左侧山上迂回我们,被我们的警戒团打了下来。

就在部队撤退的时候,突然三架敌机临空,直向休养连的队伍俯冲过来。贺子珍下意识地大声喊道:“卧倒!”

敌机转了一圈,扔下几颗炸弹就飞跑了。谁知狡猾的敌机并没有真正离开,片刻重又飞了过来,再次俯冲休养连。

“卧倒!”贺子珍又大声喊。

谁知一匹战马受惊,冲上道路,饲养员去拉,那马死死不回。情急之中,贺子珍冲上去,帮助拉马。恰在这时,敌机再次俯冲过来,扔下炸弹。贺子珍为掩护饲养员小刘,紧紧地趴在小刘的身上。炸弹爆炸了,小刘安全了,而贺子珍却全身上下都是伤口,流着血,处在昏迷状态。

很多人都呼唤着她的名字,却不见她清醒。

经过医生认真检查,贺子珍全身共有14处伤口。因为野战条件较差,当时只能把伤口表面的弹片取出。医生做了简单的消毒处理和包扎,贺子珍仍处于昏迷状态,鼻口出血不止。医生怀疑弹片是否进入脑部或心脏,事实上后来检查确定,弹片进入了她的肺部。

他们把贺子珍平躺着放上担架,血仍慢慢地流着。医生说:“危险期并没有脱离。行军很危险。”

有人建议,把贺子珍放在当地老乡家里比较稳妥;有的表示不同意,说:“是不是请示一下毛主席。”

毛主席

毛主席接到请示,立刻做了三点重要指示:

一是不同意寄放到老乡家养伤;

二是把最好的医生傅连暲调过去;

三是担架员要加强一倍。

因为毛泽东清楚地知道,留在老乡家一无药二无医,等于白白送死。再说敌情复杂,村子里也不安全。于是毛泽东下了死命令:“死要见尸!”

经过紧急抢救,直到下午2点钟贺子珍才清醒过来,她的第一句话便问:“小刘伤着了没有?”

“没有。”钱希均告诉她。

这时小刘扑到担架旁,哭得泪人儿一般:“大姐,我没有保护好你反而让你为我受了伤!”

贺子珍道:“我受伤和你受伤还不是一个样?”

毛主席

钱希均又告诉子珍说,她受伤的事主席已经知道了。贺子珍一听就急了:“不要告诉他!他的事就够忙的了,不要再分他的心!”

大家听了贺子珍的话,都感动得流下热泪。

部队又要出发了,指导员董必武按照毛主席的吩咐,安排4个人抬着贺子珍走。他走到担架旁,摸摸子珍的头,安慰说:“子珍,在后面慢慢走吧。”又吩咐担架员说:“你们不要掉得太远!”

贺子珍点点头,脑袋晕晕乎乎。

十几天过后,贺子珍总算清醒过来。接下来几日的行军,贺子珍终于翻过空气稀薄的大山,赶上了队伍。

毛泽东、贺子珍合影

在宿营地,毛泽东特意赶过来看望贺子珍,贺子珍泣不成声地说:“没有想到还能见到你啊!”

“你不是坚持要留在老乡家吗?”毛泽东还开玩笑地说。

“说真的,我当时没有活的一点希望。是你救了我!”

毛泽东又从头到脚地把伤口看了一遍,对贺子珍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好好养着吧!”

1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