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邓子恢携全家进京,毛主席:调你来当全国农民的统帅!

正史笔记 2024-09-10 19:26:49

1942年3月18日,邓淮生出生在新四军四师的淮北抗日根据地。那正是淮北地区最为困难的时候,日伪顽合流,“围剿”新四军,烽火遍地,鸡犬不宁。

淮生三个月大的时候,淮北军民反“扫荡”,时任四师政委兼淮北地委书记的邓子恢无暇顾及家人,只有妻子陈兰背着淮生到处跑。战争年月,母亲奶水不够,为了喂饱淮生,邓子恢夫妇想尽了办法。条件好的时候,喝老乡家的羊奶,偶尔缴获到敌人的美国奶粉,可以让小淮生开开“洋荤”;条件差的时候,只有面糊糊和米汤充饥了。小淮生自幼营养不良,身体不好,天冷了发烧,天热了拉肚子,总是生病。尽管战争环境异常艰危,母亲陈兰还是决心自己带着淮生,说什么也不丢下儿子。

邓子恢与孩子们

为了不影响抗日斗争,邓子恢又准备将淮生寄养到可靠的农民家里,人家都选好了,可陈兰坚决不同意。她对丈夫说:“你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至今下落不明,淮生绝不能再交给别人,再苦再累由我抚养!”陈兰的话斩钉截铁:“我一定留下这个根!”

淮生的母亲陈兰,生在闽西龙岩的贫苦农家,出生不久,就被送人,后来家人觉得她太可怜,又把她要回来。由于生活艰难,6岁时,又以六块大洋卖到一户石匠家做童养媳,所幸丈夫谢正金为人厚道、心地善良,成年后他们在生活中互相照顾,艰难度日。

1929年红四军打到闽西,陈兰夫妇俩都投身到土地革命斗争中去。谢正金表面是保长,暗中已是共产党的地下交通员。1934年,由于叛徒出卖,红军刚走,谢正金即被白军抓住,他坚贞不屈,被敌人绑到大树下,用刺刀捅死。之后,陈兰继承了丈夫的遗志,成了一位女交通员。

邓子恢与陈兰

陈兰熟悉情况,精明勇敢,募集粮食,收集情报,很快成为了闽西大山里红军游击队的得力帮手,这引起了邓子恢的注意。渐渐地,二人从相识到相知、相爱,1936年,由张鼎丞做证婚人,两人在闽西大山里结婚。

在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中,邓子恢和陈兰九死一生,吃尽千辛万苦,六年后才有了第一个孩子淮生。

1944年,淮生的弟弟湖生诞生在洪泽湖边,也一直跟在父母亲的身边。1946年,邓子恢率华中分局、华中军区机关撤离两淮,转移至涟水、沭阳一线,陈兰于这年9月生下大妹小涟。陈兰为淮生兄妹吃尽了苦头。

多年后,张劲夫夫人胡晓风曾对邓淮生说过不少往事:“你出生后不久,就遇上艰苦的三十三天反‘扫荡’,你妈妈天天背着你行军,水里、泥里,走在那些不是路的路上。你妈妈体弱没奶水,就和面糊糊喂你;晚上宿营在湖边,天热蚊虫多,你妈妈经常整夜不眠,用芭蕉扇为你驱赶蚊子。谁能想到你后来长得这么高………”

邓子恢

1948年5月30日,中央急调邓子恢出任中原局第三书记,邓子恢与陈毅老总一起率2000多干部从濮阳出发,经河北、山西奔赴河南。陈兰带着淮生兄妹坐十轮大卡车跟着大队伍走。陈兰晕车,一路走一路吐,只好躺在车厢板上,苦不堪言。

在太行山南麓的晋城,陈赓司令员前来迎接,老战友战地相逢,格外亲切,陈赓陪同陈老总和邓子恢在孟津渡过黄河。

在洛阳小住后,邓子恢和陈老总到达河南宝丰县大张庄中原军区驻地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亲自迎出村外,真是八方风雨会中州,刘、邓、陈和邓子恢夫妻同住在一家大地主的宽敞大院子里,四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饭,还在村边空地上放电影,给年幼的淮生留下深深的印象。

1949年初,在淮海战役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邓家遇到了不幸。淮生4岁的弟弟湖生染上急性白喉,高烧不退,找来的地方医生医术不高耽误了治疗时间,可爱的弟弟天折了。全家人都十分悲痛,淮生也哭得吃不下饭。

邓子恢与陈兰

全国解放前夕,邓淮生背起书包,在开封上小学了。不久,武汉解放,1949年6月时任华中局第三书记、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的邓子恢带全家迁往武汉,邓淮生就读于中南育才子弟学校,母亲陈兰是这所学校的副校长兼党总支书记。

邓淮生初见大城市,眼花缭乱,每天都能看到新鲜的东西,不过父母对他管教甚严,功课是不敢马虎的。

1952年夏,中央决定调各大中央局书记进北京,即史称的“五马进京,一马当先”。邓子恢是“五马”之一,分管农业。1953年1月,一纸调令,邓子恢携全家匆匆进京,先住进中南海颐园,后来迁到农村工作部所在地万寿路。毛主席见到邓子恢说:“调你来当全国农民的统帅!”邓子恢笑道:“统帅还是您,我们协助主席工作。”

毛主席

不久,邓子恢出任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

从此,邓淮生入育英小学读书,彻底告别了动荡的童年生活,成了北京的少年郎了。

0 阅读: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