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奉战争:打得张作霖绝望,郭松龄咋还惨败?日本要地张给他不给

呼延子淳晨绵聊电影 2024-12-24 11:07:07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浙奉战争刚结束,奉系内部又发生了郭松龄倒戈事件。第二次直奉战争后,以张作霖为头目的奉系军阀成为最大的军事集团。

它与段祺瑞相勾结,控制了北洋政权,复取代直系,成为全国众矢之的,一时“反奉倒段”的愤怒声震荡全国。这一态势促使奉系集团的迅速分化。

奉系军人原分新旧两派,领新派者为杨宇霆,总旧派者为张作相。新派之中,又有士官派(亦称洋派)与大学派(亦称土派)之别。士官派以杨宇霆、姜登选为中坚,大学派以郭松龄、李景林为首领。各派“互相倾轧,由来已久”。

1、郭松龄与士官派

奉系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失败后,新派逐渐得势,郭松龄、李景林等均居要职,而郭松龄尤为张学良所倚重,因而为同僚所忌。

郭松龄(1882-1926年)字茂辰,奉天人。早年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拜谒过孙中山,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素怀“改造东三省”之志。从北京陆军大学毕业后,加入奉军,在东三省讲武堂任教。时张学良正在学堂读书,“盛称松龄能于其父”。

据说,张学良那时对郭松龄这位教官印象甚为深刻。郭为人正直,能打仗,也会带兵,张学良虽年轻,却能知人善任,对郭特别赏识,二人关系甚好引以为友,张甚至尊之为师。

张学良时常说:“郭松龄就是我,我就是郭松龄。”张学良对郭推心置腹,信人不疑,而郭对张则死心拥护。张毕业后任东三省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特任郭为旅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从此,郭成为张的得力副手,并成为奉军的重要将领。“全旅军政悉由松龄主之,学良户名而已。”

郭松龄“朝作夜息,事必躬亲。补缺额、汰老弱、勤坐作、严纪律、精器械、足粮秣,将畏其威,士怀其恩。久之,士饱马腾,遂成劲旅”。

直皖战后,奉军整编,任张学良为第三旅旅长,郭松龄为第八旅旅长,称“三八旅”,合为一个司令部,后改为二、六旅,军政仍由郭松龄主持。总参谋长杨宇霆总想把士官系军官插进三、八旅,但遭拒绝,因而杨宇霆对三、八旅“事事刁难”。杨宇霆专横跋扈,郭与士官派积怨很深。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奉军挫败,撤退关外,郭松龄扼守山海关,抵挡住直系追兵,被张作霖任命为东三省整理处参谋长。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学良任第三军军长兼第四师师长,郭任副军长兼第六师师长。郭在榆关九门口的争夺战中立了很大战功,他看不起当时指挥第三军的姜登选,几次要退出这条战线,经张学良力劝才止。

接着,杨宇霆以总参谋长的身份要撤换一个团长,郭经过力争才没有实现,这进一步加剧了郭同杨宇霆、姜登选的矛盾。

2、郭松龄何以反奉?

战争结束后,奉系论功行赏,郭松龄本应取得热河都统,不料杨宇霆在张作霖面前说了郭的坏话,这件事便告吹。郭退一步要求为苏皖鲁“剿匪”总司令或淞沪护军使,也未如愿。

郭松龄是个权力欲望很强的人,他想取代张作霖;还有过“弃军从政竞选参议员,然后竞选总统”的想法。

然而,郭松龄眼见李景林任直隶督办、张宗昌任山东督办、杨宇霆为江苏督办、姜登选为安徽督办,他认为这是张作霖对他的极大不公,“赏罚不公,莫此为甚;忿恨之情,有加无已”。

郭曾找张作霖问过此事,张作霖却说:“你还是在我手下,对练兵贡献力量吧!”这使得郭松龄对张作霖非常不满。张作霖对郭松龄不予重用,并非郭能力与功劳不足,主要原因是郭曾参加过革命党。郭逐渐产生了反奉之心。

浙奉战争中,江苏督办杨宇霆被孙传芳赶出江苏。张作霖在奉天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决定由姜登选、张宗昌攻徐州,对付孙传芳。

当时,郭松龄正在日本观操,张作霖电召郭松龄返回,让他同张学良、李景林对付冯玉祥的国民军。

而杨宇霆在江苏不战而退,而且连续退出上海、南京、徐州、蚌埠,丧师失地,回到奉天,仍得到张作霖的宠信,让他担任奉军总参谋长。这对郭来说简直是太失公平,因此郭从日本回到天津,就称病住进法国医院。他认为奉军积习太深,张作霖脑筋太旧,赏罚不公,恩信不立,奉系不会有前途。

促使郭松龄反奉还有一个原因。

1925年10月,张作霖派郭松龄为首席代表,去日本观操。

国民军派韩复榘为首席代表,同住在东京帝国旅馆。一天夜里,韩复榘已经睡下,听见有人敲门,将门打开,却是郭松龄。郭向韩透露了一件事情。

郭松龄刚到东京,忽然有日本参谋本部的一个重要职员来见他,没谈几句,此人就问郭:“你这次到日本观操,是否还负有代表张作霖将军签订密约的任务?”

郭回答:“只是来观操,没有别的任务,更不知道签订密约的事。”

来访者扫兴而归。郭当时莫名其妙,经打听才知道张作霖准备承认“二十一条”,换取日本的大量军火援助,以对付国民军。这个密约在沈阳已经和日本人谈判成熟。最近张作霖来电给日本当局说签字代表已经动身启程,不日可到东京。日方误将郭认为签字代表,故来相访。

郭松龄向韩复榘说了这件事情后,又说:

“连年军阀混战,争城掠地,杀人盈野,国家元气,丧失贻尽,老百姓无法生活,强邻虎视眈眈,正在伺机而动。张作霖为了个人的权利,不顾一切,出卖国家。这种割肉饲虎、引狼入室的做法,无论如何我是不能苟同的。我是个军人,以身许国,不是个人的走狗,我不能昧着良心服从乱命。他若打国民军,我就打他。…今天的谈话请守秘密,别对旁人说。”

韩复榘说:“今天的谈话,关系重大,我一定严守秘密,请你放心。”

当时正值全国掀起反奉运动,郭受形势的影响,回国后就和冯玉祥取得联系,密商讨奉大计。

3、郭、冯密约

11月5日,韩复榘由日本赶返冯玉祥驻节的包头,向冯玉祥报告了在日本同郭松龄的谈话。冯玉样因奉军步步紧逼,正处心积虑地寻找对策,韩复榘为他带来的这一好消息,使他大为振奋。

冯决定进一步同郭建立联系。6日,韩复榘回到天津,向郭松龄传达了冯玉祥合作的意思。郭松龄住院称病期间,和一些反奉人物暗中联系。在天津国民饭店举行的一次集会上,郭当场讲述了对奉系的不满,悲愤激昂,甚至痛哭流涕。

郭松龄与冯玉祥的往来,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动了疑心。11月13日,张学良突然来到天津,欲和冯军妥协,并做出让步,以免牵动全局。18日,国民军第二军与奉军在保定发生冲突,张作霖气愤之下要下令同国民军决一雌雄。

郭向张学良建议,关外一片沃土,可以经营开发,不宜在关内抢夺地盘,以致引起战争。郭说这是他和李景林的共同意见,望“上将军”多加考虑。郭反奉的态度进一步明朗。

冯玉祥在得知郭松龄准备反奉的消息后,又担心郭松龄有诈,表示既然是郭提出合作之意,请郭亲笔写一个东西,类似条约,派两个亲信专程送来。

11月19日,郭松龄派其亲信李坚白与郭大鸣来到包头。他们带来了郭松龄的亲笔信。冯玉祥得知李景林也参加这个举动,更是喜出望外。冯玉祥完全同意郭松龄的意见,写成密约两份,冯玉祥签了字。接着冯玉祥派参谋长熊斌与王乃模同郭松龄的代表一同到天津。22日,郭松龄在密约上签字。

密约以冯玉祥为甲方,郭松龄为乙方,李景林为丙方,由甲、乙两方签字即生效。

密约内容是:

(一)排除军阀专横,永远消灭战祸。

(二)实行民主政治,改善劳工生活及待遇。

(三)实行强迫普及教育。

(四)开发边境,保存国土。

1.直隶、热河均归丙治理。甲为贯彻和平主张,对热河决不攻取。保大京汉线,甲军随意驻扎,但直省全部收入(保大在内)均归丙军,甲军均不侵夺。山东听其自然变化,但黄河以北各县,由丙军驻扎,收入亦归山东。天津海口甲军自由出入之。

2.乙为开发东三省,经营东部内蒙古,使国民生活愉快,消除隐患,拥护中央,促进国家统一起见,改造东三省政府。前项改造事业,甲以诚意赞助之,并牵制反对方面。

3.乙诚意赞助甲开发西北,必要时亦以实力援助之。

(五)以后两年,犯左列条件之一者,此约无效:

1.为攘夺权利,向内地各省战争。2.为达到前项战争的目的,订立卖国条约,向外借款。3.引用外国兵力,残杀本国同胞。

(六)中央政府之组织及施政方针,以不妨碍开发西北及断送国家权利为限,悉以国民公意,甲乙丙军竭诚拥护,决不干涉及掣肘。

(七)此约签字后,即发生效力。

密约签订后,郭松龄做好了反奉倒戈的一切准备。但他念与张学良多年情谊,在起事以前,还是同张学良做最后一次会面,目的是争取张学良同他一起倒戈。

郭这种“反父不反子”的态度,除了郭、张二人的友情外,也可以利用张学良的名义减少奉系内部的抵抗。这次见面,是张学良去天津医院探望郭时,郭趁机劝张学良。

郭说,上将军(指张作霖)脑筋陈旧,在群小包围之下恐已无可挽回,因此建议“父让子继”,由你接任镇威军总司令,改造东北政局,我愿竭诚予以拥护。

张学良不禁为之骇然。尽管张同情郭的处境,对他父亲的所作所为也不满意,但他受封建“忠孝”思想影响很深,让他反叛其父,是难以接受的。

张未动声色,对郭说:有什么问题,可以到沈阳慢慢解决,决不要轻举妄动。二人分手后,张学良打电话叫“少帅办公处”人员立即在河北总站上车,随后自己由特一区住宅到东站上车,即用双头车挂着三节专车,开足马力向关外飞驶而去。此前,冯玉祥方面曾建议扣留张学良,但郭不忍下手,否则,张学良没有逃出天津的可能。

4、前线的纵横捭阖

郭松龄在签署了郭、冯密约后,就由天津专车前往滦州。22日,张作霖电召郭回奉一行,张学良也劝他到沈阳直接陈述自己的意见。郭觉察到他的活动已全部暴露,回奉天等于送死,便下了提前行动的决心。当日,郭松龄在滦州召开军事会议,统一官兵思想,决定班师回奉,倡导和平。他扣留了不肯签名附和的第五师师长赵恩臻、第七师师长高维岳、第十师师长齐恩铭、第十二师师长裴春生和旅长以下军官共30余人。

此时,姜登选的专车开过滦州站,郭派人把他接到司令部来,看管起来。郭以同张学良联合名义,发出讨伐张作霖、杨宇霆的通电。电文历数张作霖之失政及杨宇霆祸奉罪状,揭露了张、杨穷兵黩武、祸国殃民、出卖民族利益的罪恶行径。声明郭率领的全部将领坚决反对内战,实现国内和平,要求张作霖下野,“推少帅主持大政”。

李景林也通电要求张作霖下野,“庶政付诸少帅(张学良),借息仔肩,以娱天年”。

冯玉祥在张家口召开军事会议,研究援郭反奉问题,并通电响应郭松龄反奉。他致电张作霖请“毅然以三省政权完全还之国民”,自动下野。同时,命张之江部进驻丰台至落垡一带;命宋哲元进取热河、赤峰。冯在张家口节制国民军各部,密切注视事态的发展,相机行动。

张作霖接到郭松龄的通电后,一时不免有些惊惶失措,因奉军主力尽在郭氏掌握中,一方面马上下令罢免杨宇霆,以去掉郭松龄反奉的口实。另一方面给郭打电报,说了许多好话,劝郭切勿意气用事。杨宇霆当天就逃到大连去了。张作霖还命令张学良驰赴郭军前线,与郭极力疏通,劝其罢兵。

11月25日,郭军由滦州向榆关进发。郭松龄共辖4个军,计7.5万人。为了减少沿途奉军的抵抗,郭所下的命令与张学良联合署名。

26日,张学良在葫芦岛接到张作霖的命令,叫他设法收抚郭军,于是他乘舰到秦皇岛,电召郭当面一谈。郭没有应召前来,只是写了一封回信,说:“龄一身所有,皆公之赐。拼得此身,以效忠于公为职志。现分途前进,清君侧而除宵小,另造三省之新局面。成则公之事业,败则龄之结局。”

张学良亦复信:“承兄愿意,拥良上台,隆谊足感,惟良对于朋友之义,尚不能背,安肯见利忘义,背叛乃父。”

同一天,姜登选在滦州被枪决,郭部所扣押的30多名军官押送天津交与李景林看管。

张作霖还派飞机散发传单,以张学良名义劝郭军弃郭来归,但未奏效。

郭军由于有7.5万的兵力,而关外奉军势力单薄,一路上郭军所向披靡。27日占领榆关,29日占领绥中,30日郭改称东北国民军总司令。这时,张作霖也发表了讨郭宣言,说郭松龄欲使中国“赤化”。其实,郭松龄倒戈是“防止赤化的”。

张作霖悬赏80万元捉拿郭的活口,提头来献者赏洋8万元,并将郭的父母扣押起来。郭松龄为避免帝国主义干涉,致电外交团,声明尊重一切既成条约,请其严守中立,并任命著名亲日派殷汝耕为外交处长。

5、日本为何支持张作霖?

12月1日,郭军与退守兴城的张作相军在大雪中展开激战,郭军攻下兴城,张作相军退往锦州,继而退守大凌河北岸,破坏大凌河铁桥以阻止郭军前进。12月2日,郭军占领连山,5日进占锦州,9日进抵沟帮子,15日,进军新民县境。

接着,郭军步步进逼奉天省城。这时,奉军主力均在关内,黑龙江、吉林奉军又未赶到,沈阳城内兵力空虚。

张作霖惊恐万状,让他的专用汽车整天候在帅府的二门以内,准备随时去往大连依靠日本的保护。

张作霖还请沈阳日本总领事内田转达,要求郭军暂缓前进,愿意和平交出政权,请关东军协助维持沈阳治安。郭松龄表示,张作霖下台后可以聘为最高等顾问,张学良可以出洋留学,学成回国后可以将政权交还给他。

段祺瑞也拟就命令革去张作霖的本兼各职,派郭继任奉天军务督办。郭军一进奉天,命令就发表。

由于郭松龄通过外交活动争取日本的中立,使张作霖慌了手脚,他同他的日本军事顾问到沈阳日本站满铁地方事务所的楼上,对由旅顺关东军司令官派来的日本军官参谋长斋藤,应允了一项密约。

密约的内容主要是承认日本人在满洲享有土地商租权和杂居权;在东边道、洮昌道等重要城镇,设置日本领事馆等。交换条件是日本关东军对郭军发出警告,要求郭军不得在满铁沿线15公里以内落下一枚炮弹,必要时,关东军可出兵保护张作霖并担当维持奉天省城的治安。

实际上就是不让郭军进入奉天省城。此外,日方还同意满铁火车不载运郭军,并在满铁附属地内或日本租界地内,为张作霖等要人提供避难场所等等。

张作霖承诺的具体条件是:

“(一)割让海城以南各县;(二)承认二十一条;(三)让与鸭、浑两江航权;(四)东三省铁路矿山为中日合办;(五)日本在东三省有自由居住权、土地所有权,遇有必要时有设置警察权。”

但这些条件仅是口头承诺。而郭氏则“严辞拒绝”了日方提出的出让金州、复州海域和盖平等卡脖子的侵略行径,连口头也未承诺什么。

张作霖的承诺,使日本改变了态度。12月8日,关东军司令白川警告郭、张双方,无论何方军队侵入南满铁路附属地及日军警戒区内,日军即当解除其武装。

日方还派人送给郭松龄一份通牒:

“国奉两军在南满铁路两侧及其两端二十基罗米达以内,不准有军事行动,违者解除其武装。”

事实上,日军仅仅限制郭军的行动,尽量为张作霖军队提供方便。12月15日,日本内阁决定调大批日军增援张作霖。19日,派出日军抵达奉天,替张作霖守卫奉天省城,张作霖的卫队全数开赴前线作战。日军还侨装奉军,向郭军左翼侧击。

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支持奉张,并出兵阻击郭军向沈阳推进,致使战局的发展不利于郭军。而张作霖如“绝路中逢生”,一改“下野之决意”,鼓足勇气,指挥黑龙江、吉林赶来支援的奉军疯狂反扑。

7、郭松龄的惨败

在郭松龄军打到关外、准备直捣奉天之际,原支持郭军的李景林却中途变卦。李景林的妻儿老小都在奉天,张作霖采用攻心战术,让李的母亲给李打电话,把张作霖对于他们的关怀告诉李,劝李不要反叛。李被迫于12月3日对国民军宣战,使郭军处于背腹受敌的境地。

冯玉祥在郭军起兵之初,予以有力配合。但因李景林态度的变化,使冯玉祥军受李的牵制无法抽调力量有效地支援郭军。为尽快击溃李景林部,冯玉祥调国民军一、二、三军8万余人向天津发动攻击,并将策应郭军的宋哲元部也调回来助战,经过半个月的激烈战斗,占领天津。李景林战败逃往山东。

张作霖在日本支持下,调集兵力于巨流河,要与郭松龄军进行决战。“尚存一人一马,也要消灭郭逆。”

奉军分为三路:

张学良为中路军司令,约3万人,司令部设在新民县兴隆店车站。

张作相为右路军司令,约2万人,司令部设于新民县北安福屯。

吴俊升为左路军司令,约3万人,司令部设于新民县南大民屯。

郭松龄在新民县的兵力约6万人。双方10多万大军,在新民县境内沿巨流河两岸摆开战场。

12月20日,郭军向白旗堡发起攻击,奉军溃败,郭军进占新民县城。在大民屯,双方展开激战,郭军由于参谋长邹作华叛变,先胜而后败。在高台子,奉军方面因“有日本炮兵参加,每发必中,造成郭军极大伤亡”。

而郭军放炮不炸,有内奸破坏,奉军右翼张作相部遂占据高台子。张学良部则由正面猛攻,左翼吴俊升率黑龙江骑兵旅迂回袭击郭军背后,郭军向新民退却。

23日,郭松龄在新民召开军事会议,主要将领表示厌战,主张投降。郭松龄见大势已去,于当日晚通电投降。张作霖叫奉天省长王永江代为回答,郭军官兵既往不咎,但郭松龄除外。郭松龄夫妇及饶汉祥、林长民率卫队200余人,化装乘民间大车逃走,在新民县张家沟村的苏家屯被奉军追上,郭卫队死伤过半,子弹打光被缴械。郭夫妇二人被副官藏于菜窖内,被奉军搜出。

张作霖电令将郭解往沈阳,后又怕他中途逃走,改下命令就地枪决。25日,在翟家窝堡,郭氏夫妇被枪决。

郭松龄的余部被收编。有少数部队退到山海关,与魏益三部会合,约2万人投靠了冯玉祥的国民军,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国民军第四军。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