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去世35年,王光美请毛主席后人聚会,举杯说:你们多保重

青陌读史 2025-02-21 13:59:17

2004年夏,王光美已经八十多岁,因为身体等原因很少出来应酬,平日里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

六月的一天,王光美突然给儿子刘源打电话,让他抽空回趟家。到家后的刘源才知道,母亲这次让他回来,是有任务的。

原来,王光美想组织一个饭局,邀请的对象就是李敏、李讷两家,此时的王光美是毛刘两家最年长的长辈,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离开前,组织一次这样的聚会。

母亲的提议让刘源很高兴,他答应马上安排,王光美又提醒刘源:“这是两家的聚会,你要亲力亲为,不要麻烦工作人员!”

刘源遵从母亲的叮嘱,不但亲自通知聚会人员,酒店也是他安排的,聚会时间定在了晚上七点。

作为这件事情的联络人,刘源早早就等候在酒店大厅,心情显得有些激动。最先到场的是李敏和女儿孔东梅。

见到李敏后,刘源亲切地喊了一声:“姐姐”,随后安排母女二人落座,不一会儿,李讷和丈夫王景清也赶到了。

刘源和李讷的感情更深厚一些,主要是因为他俩家曾长时间是邻居,刘源小的时候,就经常跟在李讷身后。

尽管此前已经几年未见,但小时候建立起来的感情是不容易期待的,尤其是李讷,见到刘源后十分高兴,还像小时候那样称呼他为:”小源!”

这一声“小源!”将所有人的记忆都拉回到了几十年前,刘源赶紧回应一声:“李讷姐姐!”随后姐弟二人亲切地握了握手,经历过人生百味的他们,都有些激动,甚至红了眼眶。

其实在这次聚会之前,李讷和刘源联系的比较密切,当年刘源在河南任职,就经常去探望李讷。

刘源是一个细心地人,每次探望姐姐时,都会带一些当地的特产和李讷爱吃的美食,后来刘源去三峡工作,李讷也曾去过一次。

那天,李讷去当地参加一个会议,知道刘源在此工作后,就托人捎了口信。次日,刘源就早早地赶到了西陵长江大桥边和李讷见面。

姐弟二人见面后非常激动,握手、相拥,李讷还不忘夸赞刘源:“我们小源长大了,都当官了!”尽管刘源已经是将军级别,可在李讷心里,他永远都是跟在自己身后的弟弟。

就在大家热聊的时候,李讷的儿子王效芝也赶到了,他脚步匆忙地说:“堵车了,耽误点时间,该打,该打!”

因为王光美身体不太方便,她是最后一个到场的,当王光美在女儿的搀扶下走进包间时,李敏、李讷姐妹二人赶紧站起来,一边叫着:“光美阿姨!”一边握住了王光美的手。

就这样有着几十年革命友谊的两个大家庭,开始了一次珍贵且难得的聚会。虽然此前大家各自忙碌,很见面后却丝毫不陌生,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

尤其是刘源,他的话格外多,还向晚辈们回忆了和两个姐姐在一个大院生活的日子,虽然时光远去,但那些日子仿佛从未离开。

李敏和李讷则更关注王光美的身体,一个劲地叮嘱她要注意,王光美笑着答应着,但看到已经有了白发的姐妹二人也感慨地说:“你们两个不要只顾着叮嘱我,你们年龄也不小了,身子都弱,也要多注意!”

姐妹二人听后都很感动,这时,王光美突然站起来举起酒杯说:“你们要都保重!”又对孔东梅、王效芝说:“希望孩子们都有出息!”

这个举杯敬酒,将聚会推向了高潮,大家纷纷起身,齐声祝福王光美。聚会整整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气氛一直很热烈,大家回忆曾经,畅想未来,所有人的话语都透着真诚。

话最少的就是年长的王光美,当孩子们畅所欲言时,她只微笑地看着,或许她想到了曾经和丈夫、伟人一起并肩战斗的场景,或许她想到了在延安的旧时光。

不管是回忆还是沉思,王光美的眼神都是柔和的,看着晚辈们走在一起畅所欲言,她打心里高兴。

聚会接近尾声时,王光美再次开口,她微笑又庄重地说:“孩子们,不管以后发生什么事,你们都要世代交好!”

一句话听得所有人感动不已,而王光美的“世代交好”,既告慰了两位伟人的在天之灵,也保证了两家革命友谊的延续,也让世人看到了她博大的胸怀。

这次聚会的最后环节是合影留念,照片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相信这也是人民最喜欢看到的场景。

完成一桩心事的王光美,此后几乎不再出门,李敏、李讷姐妹经常打电话慰问老人家,只要听到老人家身体不适,就会赶来探望。

但分别还是来临了,2006年10月13日,85岁的王光美病逝于北京,这位见证了历史且经历过风雨的女子,走完了她伟大的一生。

斯人已去,但其精神去会永远流传,其智慧也值得后人学习,作为后辈的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些伟大的人物,他们的丰功伟绩也注定会名留青史。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