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老山战场,亲吻临终士兵的女战士张茹,29年后去墓地祭拜!

青陌读史 2025-02-08 14:10:33

2015年,兰州某烈士陵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祭拜者,当她走到一位烈士的墓碑跟前后,眼泪再也不受控了。

只见她蹲下身,对着墓碑上的名字哽咽说道:“弟弟,姐姐来看你了!”当然,这位祭拜者和长眠于松柏间的烈士并不是亲姐弟关系,他们是一同在老山战场上奋战过的战友。

祭拜者名叫张茹,烈士名叫赵维军,他们之间的故事,曾感动无数华夏儿女..........

时间倒回到1986年,这一年,年仅18岁的小战士赵维军跟着部队来到了条件极其恶劣的老山战场。

刚入伍一年的赵维军和战友们奉命坚守在松毛岭阵地,在低矮、潮湿又散发着恶臭的“猫耳洞”里,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怕死的精神,抵挡住了敌人上百次进攻。

这是赵维军第一次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但他从未害怕和退缩过,这个出生成长于农村的小战士,一直以来的夙愿就是保家卫国。

转眼间,赵维军来前线已经三个月了,经过战争洗礼的他,少了一些稚嫩,多了一些成熟和坚韧。

期间他也曾亲眼目睹战友的受伤和牺牲,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多击退敌人,守护祖国的同时也可以为战友们报仇。

哪曾想,就在赵维军踌躇满志时,死神却悄悄向他逼近,夺走他生命的,是敌人埋下了一颗地雷。

发现地雷那一刻,赵维军拼尽全力去躲避,但还是不幸被炸中,等他再次醒来时,已经躺在了救护队的床铺上。

当时医疗设备和环境都十分简陋,尽管医护人员努力救治,可赵维军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还开始出现持续高烧和伤口感染。

为了保住赵维军的命,医生忍痛给他做了截肢手术,得知自己失去腿那一刻,赵维军没有哭闹,只是沉默不语。

这种平稳的情绪,反而更让人担心和心痛,当时负责照顾赵维军的就是女战士张茹,为了转移赵维军的注意力,贴心的张茹开始陪他聊天。

当时张茹还劝说赵维军:“等战争结束了,姐姐和你一起回家看望你的父母!”提到“父母”二字,赵维军的眼眶湿润了。

可惜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因为伤口发炎,赵维军持续昏迷,医生表示无能为力了,张茹听后心如刀割,毕竟赵维军才18岁啊。

那天,赵维军突然清醒过来,也许是意识到自己快不行了,随即开口问张茹:“姐姐,兰州在哪个方向?”

张茹等人赶紧挪动担架并指给他看,赵维军努力地看着,那正是他家的方向,那里有盼着他凯旋而归的父母。

自古忠孝两难全,一身戎装的赵维军,将生命献给了祖国却不能为父母尽孝了,他深感心痛却并不后悔。

过了一会儿,赵维军突然说:“姐姐,我并不后悔参军,但我有一个遗憾,我还没有恋爱过,你能抱我一下吗?”

张茹听后用力地点点头,随即抱了抱赵维军又在他的额头轻轻吻了一下,感受到温暖的赵维军,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值得一提的是,真感人且震撼人心的一幕,恰好被战地摄影师捕捉并拍了下来,于是就有了后来那张感动无数人的作品《死吻》照。

目睹了赵维军牺牲的张茹,在战场一待就是九年,将自己的青春岁月献给了烽火硝烟的战场,这也是她此生最骄傲的选择。

战争结束后,荣获个人三等功的张茹回到了兰州军区,几年后,退伍的张茹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

尽管生活忙碌且充实,但张茹从未忘记过在战场上的那段经历,为此,她决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缅怀战友和那段岁月。

2011年,张茹组织了一场“使命之旅”,这场旅程的目的就是寻找牺牲战友们的家人。

此后几年间,张茹和自发参加到这个团体的战友、志愿者跋山涉水,足迹遍布9个省、30多个县市,祭拜了几十位烈士并看望了他们的家属。

2015年,张茹等人终于来到了兰州市榆中县烈士陵园,祭拜长眠于此的“弟弟”。

虽然此时距离赵维军牺牲已过去29年,但当看到墓碑上那张年轻的照片时,张茹还是泣不成声,她既怀念战友,也为那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

祭拜结束后,张茹又来到赵维军的家,看望英雄的父母,得知对方是张茹,赵维军的母亲很激动,一直拉着她的手唠家常。

临别时,张茹看了一眼客厅里挂着的赵维军的照片,心情五味杂陈,此行,张茹也实现了当初的诺言,。

原本赵维军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但他却将热血洒在了祖国的边疆,用生命践行了保家卫国的诺言。

正是因为于这样一群人,我们才有了现在的安稳,不管是赵维军还是身为战地医护人员的张茹,他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之骄傲。

向这些英勇无畏的英雄们致敬,他们的精神会长流人间,会影响一代又一代国人奋发向上....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