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26岁的她抱着1岁女儿走上刑场,22年后,女儿成国家栋梁

青陌读史 2025-02-21 14:05:24

1941年11月17日,一位浑身是伤、脚上戴着镣铐、怀里抱着年仅1岁女儿的女共产党员,在敌人的押送下走上了刑场。

此时寒风刺骨,怀里的女儿因为饿着肚子,时不时地会发出“哼哼唧唧”的声音,女共产员的心在滴血。

但她表情坚毅,眼神坚定,围观群众看到的是她慷慨赴死的模样,人群中有人在擦眼泪,有人发出了一声叹息。

到了行刑的地方,敌人再次逼问:“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到底招不招!”可等待他们的只有女共产党员不屑一顾的眼神。

气急败坏的特务一把抢过年幼的孩子,扔在了旁边的草丛里,孩子的哭泣声在空气中回荡着,年轻的母亲狠狠地咬着双唇,脚步却依然坚定。

几声枪响后,女共产党员倒在了血泊中,而她那可怜的女儿,在22年后却成为了国家的栋梁。

这位女共产党员名叫刘惠馨。1915年,出生于江苏淮阴先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虽然家里过得清苦,但好在父母思想开明。

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他们明白一个道理,读书才能改写命运,哪怕是砸锅卖铁,也坚持让刘惠馨读书。

穷人家的孩子,更珍惜读书的机会,在校的刘惠馨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而她在学习的同时,也伤感于国家的贫穷和落后。

为了回报父母,更为了将来报效祖国,刘惠馨考入了南京中央大学的机械系,她也是当时系里唯一的女生。

刘惠馨读大学时,正是国内革命风起云涌的时候,报国心切的她,经常和同学一起参加爱国运动,试图以此来唤醒沉睡的国人。

期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刘惠馨的报国激情彻底被点燃了,她不但参加校内的抗日宣传运动,还组织了农村抗日宣传队。

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后,刘惠馨和她日后的丈夫马识途在董必武的安排下,来到七里坪参加共产党训练班。

1938年,优秀的刘惠馨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刘惠馨更是干劲十足,她多次冒着风险宣传抗日救国思想,鼓励青壮年加入抗日队伍。

次年,在组织的批准下,刘惠馨和马识途结为革命夫妻。新婚之夜,夫妻二人说了这样一句誓言:“我们不会离婚,除非谁走了前线逃兵!”

婚后,刘惠馨主要负责主持特委机关工作,同时又为学运、妇女运动而四处奔走,在忙碌的革命工作中,刘惠馨发现自己怀孕了。

即便身体不适,刘惠馨依然坚持工作,她经常翻山越岭、奔走在乡村间,发动群众等等,因过度劳累,她几次晕倒。

同志们心疼,劝说她注意休息,刘惠馨却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落入虎口,那样就什么事情都做成了,所以我现在想多做一些事情!”

所以直到预产期,刘惠馨才稍微放慢脚步,孩子出生后,刘惠馨一边带着孩子一边继续为革命工作而奋战。

孰料,因叛徒的告密,1941年1月20日下午,刘惠馨和年幼的孩子不幸被敌人抓,其实早在敌人来之前,她已近得到消息。

可为了烧毁文件,她耽误了撤离的时间,当敌人破门而入时,刘惠馨正抱着孩子,虽然知道凶多吉少,可刘惠馨一点不害怕,唯一让她心疼的只有年幼的女儿。

被抓当天,敌人试图劝降,还用孩子来威胁她,可刘惠馨始终不吐露半个字,特务头子开始破口大骂,对刘惠馨拳打脚踢,还对她动用酷刑

刘惠馨被折磨到浑身是伤,可她依然没有背叛组织,回到监狱中后,她坚持鼓励狱友同敌人做斗争,甚至组织大家通过绝食的方式逼迫敌人改善监狱内的环境。

在刘惠馨的鼓励下,狱友们斗志高昂,都敢直面敌人,也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准备。可敌人依然依然不想放弃刘惠馨,对她的折磨从未停止。

那天,敌人用皮鞭抽打她,用烧到通红的烙铁烫她的伤口,李惠馨几次晕死过去,但只要清醒她就对敌人破口大骂。

敌人手段用尽却一无所获,耐心耗尽的他们,决定将刘惠馨送到刑场。那天,寒风刺骨,刘惠馨抱着女儿一步步走向死亡。

在动手前,敌人再次试图给她“机会”,可刘惠馨不屑一顾,敌人为了瓦解刘惠馨的意志,将孩子扔在了冰天雪地里。

刘惠馨心如刀割,可她依然没有屈服,最终被敌人残忍杀害。刘惠馨牺牲后,敌人以为孩子必定会冻死,就没有去管。

万幸的是,孩子被一好心农户偷偷抱走抚养,22年后,刘惠馨的女儿从工程学校毕业并选择参军,投身到国防建设中。

如果知道女儿非但没有死还成为了国家的栋梁,李惠馨一定深感欣慰。后来马识途通过组织上的帮助也找到了女儿,向女儿讲述了刘惠馨的英勇事迹。

得知母亲是烈士后,女儿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她要继承母亲的遗志,为国家而奋斗终身,这就是革命血脉的传承。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