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走到生命边缘的刘伯承,在意识清醒时,虚弱地问妻子:“那件事有结果了吗?”
妻子含泪回答说:“没有!”刘伯承听后,叹气地说:“那件事没有结果,我死不瞑目啊!”
刘伯承口中的“那件事”,指的就是二女儿刘华北遇难事件,事情发生在1945年8月,可直到现在,这依然是一件悬案。
刘华北出生于1939年,当时正是抗战最关键时刻,刘伯承夫妇自然无法照顾女儿。
为了专心抗战,也为了女儿的安全,夫妻二人只能忍痛将刘华北送到延安保育院。
除了刘华北外,哥哥刘太行,左权的女儿左太北等许多我军高级将领的孩子都在这里生活。
没有父母陪伴的刘华北,成了哥哥的小尾巴,后来哥哥去读小学,她还失落了一段时间。
好在保育院的丑所长和其她阿姨们都很有爱,弥补了刘华北内心缺失的亲情。
而刘伯承夫妇只要回到延安,就会买一些好吃的来看望女儿,那也是刘华北最期盼和开心的日子。
但每次和父母团聚的时间都是短暂,所以刘华北经常问保育院的阿姨:“什么时候才可以和爸爸、妈妈一直生活在一起啊!”
阿姨会耐心地回答说:“等到打完仗,就可以了!”彼时年幼的刘华北还不知打仗是什么,但她却一直祈祷着胜利日的到来。
遗憾的是,刘华北没有等到那一天。
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敌人除了在正面战场上和我军作战外,还经常使用卑劣的手段残害党内人士,延安保育院也成了他们关注的地方。
那段时间,丑所长经常会看到有陌生人出现在保育院附近。
保育院的孩子们,不仅是我军高级将领的后代,更是革命的后代,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为了安全起见,丑所长加强了防护,每天晚上都是安排两人彻夜值班,可千防万防,敌人还是找到了可乘之机。
事情发生了在1945年8月18日晚,当时值班的工作人员分别是周桂枝和梁国欣。
她们像往常一样,在确保孩子都躺下后才来到窑洞门口。
期间,周桂枝提出去烧热水,可周桂枝离开后没几分钟,梁国欣就感觉肚子疼到难以忍受,她本想等周桂枝回来,但实在坚持不住了。
她想:“我就去吃个药,应该不会有问题!”大概过了十几分钟,两个人都回到了窑洞门口,她们又巡视了一圈,发现没问题后就继续值班。
次日清晨,所有小朋友都按时起床,只有刘华北迟迟没有出来,阿姨还以为她赖床,就边往窑洞里走边喊着:“华北,起床了,华北.....”
可刘华北就是没回应,等阿姨掀开被子时,瞬间被吓得大声喊叫,其她工作人员听到声音后赶紧跑进屋。
她们看到的是,刘华北的被子里都是鲜血,孩子的腹部被挖掉了一块肉,已经没了气息。
丑所长最先哭出了声音,她无法接受刘华北遇难的事实,而等噩耗传到刘伯承耳时,他愣住一下并极力克制自己,问道:“消息,是真的吗?”
通信员哭着点头,刘伯承摆摆手让他先出去,等屋内只剩下刘伯承夫妇时,汪荣华才哭出声音。
刘伯承紧紧地搂着妻子,眼眶也红了,但他还是冷静地安慰说:“荣华,发生这样的事,保育院的工作人员一定很难过和自责,所以,我们要坚强!”
汪荣华努力调整情绪后,夫妻二人才带着悲痛的心情来到了保育院,当看到去世的女儿时,汪荣华差点晕倒,而刘伯承的手一直在颤抖着。
但刘伯承毕竟是身经百战,他坚定地说:“同志们,不要难过,敌人以为这样就能打倒我们,他们是痴心妄想!”
事发后,组织上也非常重视此事并展开了调查,当时只有一个线索,和小华北挨着的一个小男孩说:
“当时,我看到一个头上包着白头巾的男人,来到了华北的旁边,华北还说,叔叔我认识你!”
男人对华北说:“小华北乖,叔叔给你饼干吃!”之后因为睡着了,小男孩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这个线索太模糊,调查起来并不容易,前线还在等着刘伯承,埋葬好女儿后,他和汪荣华又返回了战场,并委托人帮忙调查凶手。
可直到新中国成立,案子也没有眉目,之后刘伯承也曾尝试让留在延安的同志帮忙,可凶手依然是个谜。
这件事也成了刘伯承的一块心病,据刘伯承儿子回忆说,刘伯承夫妇经常关起门讨论这件事,每次听到的都是父亲的叹气声。
到了1986年,刘伯承已经走到了生命的边缘,他还在想着遇害的小华北,只可惜最终刘帅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直到今天,这个案子也是未解之谜,想来就让人心痛,老一辈革命家太不容易了,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付出了太多,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