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战士被追捕,大娘将他藏在屋内,转头却去告密:红军在我家!

青陌读史 2025-02-06 13:44:56

1951年,王树声时隔多年重归故里,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王树声感慨颇多,曾经的革命岁月仿佛就在眼前。

虽然舟车劳顿,可王树声没有顾得上休息,他带着慰问团的成员,挨家挨户地慰问烈士们的家属。

就在当天下午,王树声突然看到一位头发花白、身材佝偻的老妇人,王树声只觉得这个背影很眼熟,他加快脚步来到了老妇人的对面。

当看到老妇人的面容时,王树声突然跪下,哽咽地喊了一句:“娘!”要知道,王树声的生母很早就去世了,那么这位被他称为“娘”的老妇人到底是谁呢?

原来老人家名叫周代英,家乡人也称呼她为周家姆,而王树声和周代英的故事,还要从1927年说起。

这年的九月,王树声等人为了抵抗反动派,发动了“九月暴动”,两个月后,他们又参加了黄麻起义。

遗憾的是,因为敌众我寡等因素,起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王树声等人也开始转变战略计划,带着剩余的士兵们来到了木兰山打游击。

1928年4月,为了扩大队伍,王树声带部分人回到黄麻地区开辟新的根据地,计划动员更多的老乡们参加革命。

期间,为了筹集革命款项,王树声经常独自活动在当地的村庄,哪知道,他的行踪竟然被敌人知晓。

那天夜晚,当王树声来到周代英所在的村庄时,被敌人紧紧包围住,为了躲避敌人,王树声就跳进了周代英家的院内。

周代英虽然是普通农村妇女,但她的丈夫王良喜则是革命队伍中的一份子,王良喜一直用“农民”身份作掩护,暗地里从事重要的情报工作。

周代英家也成为了红军的秘密据点,每次红军领导人来家中开会,周代英就坐在门口,通过做衣服、缝鞋子的方式做掩护。

耳濡目染下,周代英对革命也有了认知,她经常偷偷和村里的妇女们讲革命知识,为丈夫的地下工作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1927年,王良喜也参加了黄麻起义,却不幸牺牲,丈夫的离开让周代英陷入巨大的悲痛中,可她没有被打倒,继续为革命服务着。

虽然周代英和王树声并没有见过面,但她熟知对方的名字,所以当院外响起:“抓捕王树声”的声音时,已经准备休息的周代英警觉地穿上衣服并来到了院外一探究竟。

她刚打开门,就看到院内有一个人影,周代英轻声问了一句:“是王树声同志吗?”得到了对方的回应后,周代英赶紧让他进屋。

起初王树声不肯,他担心连累老乡,可周代英却一把将他拉到了屋内,王树声有顾虑:“大娘,我会连累你们的?”

周代英摆摆手:“你放心在屋内待着,我自有办法!”此时,周代英家只有两个人,另一个则是她的儿子王政道。

周代英安排说:“你们都躲到墙的夹缝里!”这时,院外也传来了敌人的叫喊声,因为没有抓到王树声,他们不甘心,就想从村民中得到了突破口。

敌人挨家挨户地将村民们叫起并将所有人都集中到了村外,随后,敌人领队的开始吆喝:“我们现在抓捕要犯,如果你们老实交代,就悬赏200大洋!”

这些反动派平日里欺压百姓,给当地百姓们的生活带了巨大的痛苦,百姓们心里清楚,只有红军才是真正为穷苦百姓服务的。

所以面对敌人抛出的诱惑,老乡们不为所动,敌人见没人站出来,就露出了他们极其丑恶的嘴脸:“如果不老实交代,你们都得死!”

听到这话后,周代英打了一个冷战,她是知道敌人的凶残的,绝对不能让无辜的老乡们受到伤害。

想至此,周代英突然举起手说:“红军在我家!”村民们闻言,齐刷刷地看向了周代英,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平日宣传革命的大娘竟然为了钱而出卖红军。

有的村民甚至轻声骂道:“真是叛徒!”可周代英还是走出了队伍,在确定敌人给大洋后,带着他们往自家方向走去。

到了家门口,周代英说:“红军拿着枪呢,我先去把他哄骗出来!”反动派多数都是贪生怕死之辈,就同意了周代英的提议。

然而,当周代英领人出来后,跟随而来的村民们傻眼了,那根本不是王树声,而是周代英的儿子王政道。

此刻村民们似乎明白了什么,都用心疼的眼神看着周代英,原来进屋后,周代英赶紧让儿子和王树声互换衣服。

虽然王树声不肯,可周代英和王政道一直说:“敌人发现抓错人,最多打一顿!”王树声这才同意,这就是周代英的计策。

敌人带走王政道后,在周代英和村民的护送下,王树声安全离开了村庄,但王政道的处境很糟糕。

发现受骗后,敌人对王政道严刑拷打,逼问他红军下落,王政道宁死不说,敌人竟然将他残忍杀害,还被割颅示众。

得知儿子牺牲的噩耗,周代英哭的死去活来,可她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革命要想成功就注定要流血。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革命的胜利,周代英不但失去了老伴和儿子王政道,她的大儿子、和另外两个儿子也先后牺牲了。

曾经的六口之家只剩下周代英一人,当王树声得知这一切后,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他给老人家下跪又承诺说:“以后我给您养老!”

看着王树声,周代英也是哭到泣不成声,她的泪水有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也和王树声重逢的喜悦。

此后的王树声,充当着儿子的角色,经常派人来慰问周代英还给老人家送钱送物品,保证老人家可以安稳地度过晚年。

1959年,这位英雄母亲因病去世,但老人家的精神品质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向老人家致敬.....

0 阅读: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