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竞强(1906年10月18日—1985年1月13日),广西桂林人。早年加入新桂系军队,后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教班学习。1934年起任广西航空学校少校队长。陆军大学毕业后,任白崇禧中校侍从参谋,军令部上校参谋。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广西学生军第四大队上校大队长,第一七〇师第一〇一九团团长,军委会桂林行营少将高参,补充第六师副师长,第十二旅少将旅长,第四十六军第一八八师少将师长,第四十六军副军长。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会战、桂柳会战。1946年5月起任整编第四十六师副师长兼第一八八旅旅长。1947年2月莱芜战役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1949年4月因为和谈顺利,由黄绍竑带返南京。1949年5月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少将高参,8月任第五十六军副军长,兼衡阳新兵训练处处长,9月任桂北军政长官公署副主任。1949年冬辞职,往台湾居住。
杨秋人(1907年-1983年),又名杨工白,广西桂林人。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1928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0年转学上海艺术专科学校,1931年毕业于上海艺术专科学校研究科。1929年在上海参加组织“——艺社”,1932年参加“决澜社”及美展。1939年“八·一三”沪战爆发后南返广西,从事抗日救亡文化活动 。四十年代,曾先后任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广东省艺术专科学校、广州市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五十年代起至八十年代,历任华南文艺学院教务主任、美术部教授,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副校长、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曾当选为广东省第一、二届人大代表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广东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 。
马毓鑫(1909年-1938年8月30日),广西省桂林市人。1929年,毕业于广西第二师范学校,随后考入广东中山大学。1932年,因“一二八事变”,他转入广西航空学校学习,成为飞行员。他在广西航校担任飞机教导第二队飞行员,后转入中央空军,历任第五路军飞机大队第三中队及中央空军第三大队第三十二队分队长,最终升至中尉本级。“七七事变”,随队转战桂粤湘鄂各战场,勋绩卓著。1938年8月30日,在南雄空战后重伤医治无效为国捐躯,时年29岁。追赠上尉。
莫敌(1909年-1962年),字天纵。广西寿城(今桂林永福县)坳上村人。14岁时逃离家庭,投奔桂军,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1925年,随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北伐,参加了八义集、龙潭等战役,表现出色,逐渐从一名小兵晋升为排长、连长、少校副官等职务。1936年,回到广西军校高级班深造。1938年,升任桂军第48军176师526团上校团长。抗战期间,率部参加了多次重要战斗。他攻克了英山、安庆,诱歼了日军青木大队,并在桐城练潭、潜山县等地与日军激战,取得了显著战果。莫敌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勇敢的表现,升任第五战区第二挺进队副司令。1940年,在安庆战役中击毙日军中尉野村,并在四棵松、三桥等地与日军激战,展现了卓越的指挥能力和战斗精神。解放后,曾任桂林警备司令,但在解放末期选择放弃抵抗,前往香港居住。
阳太阳(1909年12月6日—2009年8月25日),原名阳焕,广西桂林人。中国著名的美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擅长中西绘画、书法和诗文。他是“漓江画派”的开拓者、旗手和领军人物。1929年考入上海美专西画系,1931年毕业于上海艺专,随后在日本大学艺术研究科学习。他的艺术生涯丰富多彩,曾在上海与倪贻德等人创办“决澜社”,提倡新绘画。抗战期间,回到家乡桂林,创作了大量反映抗日斗争生活的作品,并创办了初阳美术院。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西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理事等职务,为中国美术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贺希明(1910年—1979年),原名何德润,桂林人。1928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读书,1930年因参与共产党领导的“左联”活动被国民党逮捕,后被营救保释回广西。1935年,担任广西航空学校政治教官。1937年,随李宗仁第五路军赴安徽抗日前线,1939年任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政三队训练班班主任,并投奔新四军。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淮南路东抗日根据地路东八县联防办事处副主任。1948年11月,任淮海战役支前指挥部副总指挥,组织动员苏北、江淮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保证了战役的顺利进行,受到总前委的嘉奖。建国后,历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自治区党委书记等职务。
汤松年(1910年—1984年4月29日),出生于广西桂林永福。六岁开蒙,19岁时被破格录取进入当时广西省桂林师专。毕业后,先后在象县简易师范和桂林师范学校任教,并担任校长职务。1938年秋,他成为桂林师范学校的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桂林中学第一任校长,随后历任桂林市教育局副局长、局长、桂林市副市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等职务。他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并编有《小学各科教学法》,著有《教学论》。
莫休(1912年—1938年),桂林阳朔县福利镇青鸟山村姑婆寨人。1932年毕业于广西省立第三高级中学,后投考广西航校为第一期飞行生。毕业后,入日本明野陆军飞行学校深造,1935年任广西航校少尉飞行员,1937年擢升为广西飞机教导队中尉分队长。后调第五路军飞机第二中队任分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广西空军归中央领导,莫休被任命为中央航空委员会空军第三大队第八中队分队长。曾在西安、襄阳、信阳等地担任空防任务。1938年3月25日奉命飞往鲁南协同陆军作战,扫射滕县、临城一带的日军阵地。在胜利返航途中,于归德县上空与27架敌机遭遇。激战中,莫休纵横驰突,与友机共同击落敌机7架,终因众寡悬殊,壮烈殉国。
何信(1913年01月02日~1938年),字德璋。广西桂林人,空军上尉副队长。九·一八事变后投笔从戎,入柳州军校学习,后考入柳州广西航空学校第一期毕业。1934年留学日本明野陆军飞行学校,归国后,任教于广西航空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接受苏联援助的伊—15战斗飞机训练。1938年1月,七八两中队到兰州接受苏联援助的伊—15、伊—16战斗机共21架,飞机没有无线电通信设备。1938年任中国空军第八队上尉副队长、2月第八中队移驻信阳机场,担任京汉铁路南段空防。3月飞赴徐州第五战区,参加徐州会战。选定归德(今商丘)机场为前进基地。同年3月25日、在山东临城枣庄上空与日机空战,连续击落敌机6架。在获胜归航飞抵马牧集上空时,遭遇第二批敌机攻击。在人伤、机损、弹绝的情况下,何信英勇驾雄鹰猛扑向日机冲击,与敌机同归于尽。
蒋盛祜(1913年-1938年1月8日),出生于广西桂林兴安县高尚乡高清村。广西航空学校第二期毕业,后任空军第三大队第三十二队少尉本级队员。1938年1月8日下午,日军12架飞机再次突袭南宁,广西空军仍以5架飞机与之激战。由于我军飞机队形整齐,作战勇猛,来犯的日机被打得四散而逃。其中3架敌机落在后面,蒋盛祜发现后立即单机追击。日军飞行员发现他是孤军深入,3架飞机突然调转方向,反将蒋盛祜包围。几经苦战,终因寡不敌众,蒋盛祜所驾驶的507号战斗机油箱被敌击中,起火,受伤跳伞,坠落邕江,虽经救起,但因伤势过重,在送往医院途中牺牲,时年25岁。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果有遗漏的桂林近现代杰出人物,欢迎大家补充。喜欢就点赞关注小编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