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广西桂林的近现代杰出人物简介(第二篇)

冬小宋啊 2025-02-25 15:29:25

黎行恕(1893年—1949年3月3日),字海珊,广西阳朔人。早年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炮科。毕业后在湖南军队中历任排、连、营、团长。1926年北伐军入湘,自请为前锋,因功保送陆军大学第十期。毕业后去广西,任第四集团军少将参谋长,南宁军校高级班少将大队长,军部少将参谋处长,1937年7月后任第五路军总部参谋处长,第五战区副参谋长。台儿庄大捷后任第一七零师师长。1939年6月17日授少将。同年桂南会战中任第四十六军第一七零师师长,后任第三十一军副军长兼玉林师管区司令。1946年任国防部部长办公厅中将主任,后告假回桂林,1947年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9月22日授中将。1949年3月3日在桂林病逝。

张淦(1897年—1959年),字洁斋,号济公,广西桂林人。北伐、抗战名将。国民党军桂系中将。毕业于广西陆军速成学堂,与李宗仁、黄旭初等人是同学。毕业后,在广西陆军模范营担任排长,逐渐成为桂系中的骨干将领。曾担任桂系王牌部队第7军军长、第21集团军副总司令等职务。在抗日战争中,他参与了武汉会战、随枣会战等重要战役,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解放战争期间,晋升为桂军主力兵团第三兵团司令,并在青树坪战役中取得了胜利,这是淮海战役以来国民党军队唯一的胜仗。1949年,被任命为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第3兵团司令官,但最终在广西解放前夕被俘。1959年,因病去世。

唐现之(1897年-1975年),原名荣琛,别字献之,又名唐谷,广西桂林市灌阳县人。教育家,与梁漱溟、任中敏等合称广西教界“八怪”。1919年考入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教育系,师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成为其得意门生之一。民国时期,曾任国立中山大学副教授、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教授、山东乡村建设学院研究部导师兼训练部主任、广西省教育厅国民基础教育督导专员。1932年9月至1933年3月任广西师专筹备主任。1938年创办桂林师范学校,任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广西省政协副秘书长、广西省第一图书馆馆长、广西省司法厅厅长。

秦霖(1899年—1937年10月23日),字沛然,广西桂林人。抗日名将。1919年,考入广西陆军讲武堂步科。毕业后,历任参谋、连长、营长等职。1936年,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高级班学习。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第7军171师511旅旅长,奉命率部奔赴淞沪战场。1937年10月21日,所部在上海老人桥一带与日军激战,双方损失惨重。10月23日,日军全线反攻,秦霖指挥全旅奋勇作战。下午3时,日军再次进攻该旅阵地。秦霖率部前去支援,弥补缺口。在行进中,与大批日军遭遇。激战中,秦霖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赠秦霖为陆军中将。

周子昆(1901年—1941年),原名周维宽,字仲和,广西桂林市人。早年曾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毕业于广西甲种工业学校后,加入桂军刘震寰部,担任号兵、上士、事务长、排长等职务。1925年6月,投身革命,进入孙中山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任班长,并于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参与了北伐战争,在汀泗桥、贺胜桥战役中屡立战功,逐步升任连长、营长。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随后在井冈山参与创建中央苏区,历任红4军教导队副队长、红6军第2支队支队长、红1军团第3军参谋长等职务。他参与了多次反“围剿”作战和重要战役。1937年,进入中国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后任新四军副参谋长,协助叶挺、项英组建新四军。1941年皖南事变中被叛徒杀害。牺牲时任新四军副参谋长兼新四军教导总队总队长。

廖梦樵(1902年-1927年10月19日),广西平乐县人,广西早期革命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925年,考取了留俄孙文大学(后改名中国中山劳动大学),并在梧州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曾组织青年开办“新民书社”,创办留俄孙文大学广西学生会机关刊物《疾呼》,并担任主编,积极宣传革命思想。1927年初受中共广东区委委派到梧州恢复党组织,担任中共广西地委书记。同年9月7日被捕入狱,10月19日在梧州云盖山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5岁。

满谦子(1903年~1985年),原名满福民,广西荔浦人。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和音乐家。1919年进入广东岭南大学附中学习,与冼星海是同学。1929年,他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声乐,师从周淑安、苏士林和应尚能,并随黄自学学习作曲,成为出色的抒情男中音歌唱家。1935年毕业后,回到广西担任广西教育厅音乐编审,创办了广西第一个音乐家群众组织—广西音乐会。面对广西艺术教育落后的现状,他编写了中小学音乐教材,并开办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培养了大量艺术教师。他还创作了大量抗战和儿童歌曲,并在桂林市公共体育场指挥了大规模的抗战歌咏活动。抗战胜利后,参与筹建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为广西的艺术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曾任广西艺专校长、广西群众艺术馆馆长、广西艺术学院院长、广西音协主席、广西文联副主席,是广西第四届政协常委。

李其实(1904年~1943年),号春华,桂林临桂区六塘镇人。桂林中学毕业后,任六塘高等小学教师期间,与同校教师黄锦辉等人创办《六塘公益报》,并组织师生公演话剧,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步兵科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参与平息叛乱和广州起义。1928年初,回到广西开展革命工作,担任中共广西特委委员兼军事委员,负责全省武装斗争。1930年,他在上海同济大学任军训教官,后重返军界,担任国民党两淮税警总团少将旅长,后任苏北挺进军二纵司令,并参与抗日战争。1943年,他在江苏泰县与日军作战中被俘,后英勇牺牲。

谢铁民(1905年5月5日—1927年10月14日),原名谢振武,出生于广西桂林,中国共产党桂林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先后就读于广西省立模范小学、广西甲种工业学校、广西省立第三中学,积极参与五四运动和马列主义的传播。1921年秋,他与李征凤、李文钊等人创立了“新中国学社”,宣传新思想、新文化。1925年秋,参加了第五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夏,参与筹建中共桂林县支部,并担任国民党桂林县党部干事、农民部长、宣传部长等职务。1927年7月11日被捕,同年10月14日在桂林英勇就义,年仅22岁。

肖甘牛(1905年—1982年),原名肖钟棠,壮族,出生于广西永福县广福乡马陂村。著名的教育家、儿童文学家和剧作家。1932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期间深受鲁迅的影响,并以“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为座右铭,更名为“甘牛”。1934年毕业后,回到家乡,先后在梧州中学、桂林中学任教。抗战期间,他编写了《孩子流亡曲》、《家何在》、《平倭塔》等戏剧剧本,并在永福县政府的邀请下,创办了永福中学,担任校长。解放后,他继续在来宾、宜山两县中学任教,并利用假期搜集整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素材。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果有遗漏的桂林近现代杰出人物,欢迎大家补充。喜欢就点赞关注小编吧,谢谢大家!

1 阅读: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