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晚6时50分,连云港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郑威先生发来一首诗《乘高铁》:
朝掬海南晨露香,晚临北国夜风长。
山云野水瞬间过,万里经行茶未凉。
问我“能否给这首诗写个评析?”
一小时后,我才见到信息,连忙回一个“好的”。
郑会长要求“百字左右”,并说:“这首诗是东海作者参加省诗协建国七十五周年征稿并公示为一等奖的作品,公示后省诗协今天反馈说有人反映此诗存在以下问题,准备调整出一等奖。”
所谓的“问题”,就是两条:
一是没有高铁元素,海南没有露珠,海南到北方没有直通高铁。
二是三四句中“云山野水”和“万里经行”也是用了古人的词语。
我回复道:
一、写诗,又不是写调查报告,他们说的理由不成立。写境和造境,是诗人的两种手法。谁能限制诗人只能“写境”,而不能“造境”?
二、古人用过的词语,也并非不可用。(我用“搜韵”中“相似句子”搜索功能,将古人用过这两个词语的诗找出来,发过去,并说)恰恰说明诗人没有抄袭古人。
这些实在没必要多费口舌。我只将自己当晚9点半已经写好的评析文章发过去。
后来,得知此诗获得江苏省“国庆75周年主题诗词创作二等奖”。
今天,郑会长将发有此诗和我的评析文章的《花果山诗词》(2024年第三期)图片通过微信发给我(见下图),甚是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