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很多大型国企都有相似的经历,从辉煌到落寞,万般繁荣都归于沉寂。
兴与衰,只是时代的抉择。
01在广西贺州,有一座从2003年开始就已经关闭的电厂,附近散落着生活区的老房子。

宏伟复古的旧厂房,联排的宿舍楼,以及影剧院等配套,隐约可见当年的辉煌。

它叫做西湾发电厂,从1938年开始投产运作,彼时主要设备都是从德国西门子引进。
新中国成立后,西湾发电厂不断扩容升级,构建了强大的平桂电网。现在的南方电网还没出现之前,平桂电网就是南方最大的电网。
西湾发电厂属于火力发电,发展壮大的背后,离不开西湾煤矿。

煤矿送到电厂发电,再通过电网输送到其他矿区,让平桂矿务局的传奇延续了百年。
有了电厂,附近还建起冶炼厂,贺州自宋朝以来就开采的锡矿,产能得到极大提升。
西湾也逐渐出现宿舍、学校、医院、影剧院、大酒店等,形成广西最早的工业基地。

如今冷清的西湾街,也曾热闹无比。

西湾电力厂,就像是平桂矿务局的“心脏”,一起走过波澜起伏的几十年,见证历史的交替。
021954年10月,中国第一块铀矿石在钟山县花山(属平桂矿区)发现,并送往北京。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原子弹爆炸成功,狠狠打脸了当年那些不看好中国的豺狼虎豹。
那块铀矿石,被称为中国核工业的“开业之石”。

研究原子弹背后,平桂矿务局所辖的一个神秘矿区功不可没。
它叫做725矿(里松矿),起初只有代号显得尤为神秘,或也因身负重任。
725矿生产的褐钇钶矿,可通过分解提取19种稀有元素,其中铀就是制造原子弹的主要原料。
从1958年建矿到1979年下马停产,725矿共生产褐钇钶精矿1138吨、独居石精矿476吨、锆英石精矿743吨。
那段艰苦的岁月,正逐渐被遗忘。不该忘。
当时采矿场一般都在深山野林中,有的甚至还是原始森林,汽车只能开矿区本部,望山林兴叹。
在满腔热血面前,关关难过关关过。
不能开汽车就用拖拉机,不能进拖拉机就肩扛手挑。最偏的采矿场完全靠人力,一点点将材料和矿石挑出去,再将生活物资挑进来。

那一代的工人基本都拖家带口,隐姓埋名扎根在矿山上,条件再艰苦,但想到成就的伟大事业就干劲十足。
骨子里流淌的热血,让人敬佩。
03以上两段故事,只是平桂矿务局百年长河里的小小浪花。我轻描淡写的几笔,也不足以囊括它的波澜壮阔。
平桂矿务局在1938年组建,管辖望高锡矿、西湾煤矿、西湾电力厂等。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从这里挖出的锡矿被卖到国外,用来换取外汇以及物资,为抗战做出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次整合,于1958年重新成立平桂矿务局,辖珊瑚锡矿、望高锡矿、牛庙锡矿、水岩坝锡矿、新路锡矿、里松矿、西湾发电厂、西湾选炼厂、西湾机修厂等9个厂矿。

此后的几十年,平桂矿务局随时代变迁,也曾颠簸坎坷,也曾一路生花。
这片热土上一度机械轰鸣、工厂林立,成为广西最早的工业基地。

“平桂矿务局”为郭沫若题字
当资源枯竭,平桂矿务局也完成了使命,在2003年10月宣告破产,转身拂袖去,却依旧枝繁叶茂。
原矿区公安局、消防队、新华书店、多所学校等配套移交社会后,至今仍在运作。

其剥离优质资产重组的珊瑚矿、平桂飞碟等,如今也还在发光发热。

贺州设立的平桂区,又何尝不是由平桂矿务局演变而来。
平桂矿务局不复存在,但又换了方式存在着。它推动时代一次次进步,就是存在的意义。
致敬每一位奋斗过的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