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很多80后、90后已经没有母校了。
数据显示,广西十年间消失的小学超5600所,其中不乏村小的黯然退场。
01前段时间我偶然经过曾经就读的村小,发现整个学校已经人去楼空。
它规模不算大,只有一栋简单的教学楼和不算大的操场,以前教职工加起来不到10名,六个年级的学生加起来只有一、两百人。

在过去二、三十年里,它却承担了附近几个村子的义务教育,成为很多孩子踏上求知之旅的起点。
回想起来,当时的求学道路非常艰苦。
学校和家距离大概有2公里,没有午托、午餐,也没有家长接送。上午下午上学放学,再加上后来有晚自习,最频繁时一天往返6趟,全靠双腿走路。

通往学校唯一的乡间小路总是泥泞不堪,却因为有儿时伙伴的结伴而行,变得轻松和愉快。所以记忆中无论天气如何恶劣,小学六年我几乎没有缺过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农村的人口越来越少,村小的学生断崖式锐减,直到教室里不再有朗朗读书声,操场上不再有奔跑的身影。

才发现,为无数人打开知识大门的村小,已经走到时代边缘。
02越来越多村小悄然退场,很多80后、90后的母校已不复存在。
看一组数据。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广西2013年普通小学数量为13499所,在校生4262624人;2023年普通小学数量为7858所,在校生5162921人。


(截图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2024)
从2013到2023的十年间,广西小学生在校生约增加90万人,普通小学数量却减少了5641所。
以上只是截至2023年的数据,还有一些已经消失的学校,还没统计在数据上。
近年来为优化教育资源,广西开始实行学区制管理改革。
2024年12月,容县拟申请撤销的小学达170所,涵盖各个镇小学原来设置的小学和分校(教学点),原小学改成学区制管理。



(以上截图来源:容县教育局)
公告中也提及,各学区的中心学校将承接原校的资产以及债权债务等问题。

除了学区改革,撤销学校和生源减少、教学资源分散等原因不无关系。
比如环江毛南族自治乡发布的公告显示,将撤销已无生源或规模较小的教学机构。

(截图来源:环江教育局)
在偏远山区或者乡村,即便还有村小,师生也寥寥无几。那些年由名人捐赠遍地开花的希望小学,如今更变得悄无声息。


小学锐减,小学生有增无减,从而形成了村小面临学生慌,城小却极其拥挤的对比强烈。
如今有不少公立小学已经变成“大班制”,一个班学生人数达五、六十,甚至六十以上,无形之中增加了老师的压力。

或许改革学区制的同时,教师制度的改革也迫在眉睫。
03不可否认,如今大部分农村变得越来越好。
水泥路通了,太阳能路灯装上了,几乎村村也建好了篮球场。还有很多人在村里建了一栋栋漂亮的别墅。
人却越来越少,也只有逢年过节,需要祭拜祠堂的时候,村子才会热闹一些。
因为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教育、医疗、商业,更绕不开赚钱养家。
时代变了。
教育落后、学生锐减的村小,消失也是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