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
广西不止有“山歌”,也有很多工业记忆,那些被遗忘的老厂就是见证者。
始计划经济时代,终于市场经济时代,工业遗址如何处置成为一大难题。大部分老厂面临消亡的命运,只有少数绝境逢生。
不久前,阳朔糖舍被国家点名,喜提广西唯二荣誉。
在国家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中,阳朔糖厂改造的糖舍酒店作为建筑改造典范,入选全国41个优秀案例。
阳朔糖舍的前身,就是一个国营老厂。
阳朔糖厂,始建于1969年,是彼时桂林四大糖厂之一,坐落在隐蔽的漓江山水之间,占地3万平。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阳朔糖厂日产糖量曾高达200余吨,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糖厂位置虽隐秘,但在里面上班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后来90年代计划经济结束,阳朔糖厂传统的制糖方式以及产能已跟不上时代。
再加上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使得漓江名扬天下,旅游愈发火热。漓江边上的老工厂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1998年,当地为保护水资源,老糖厂停止生产,人去楼空。转机出现在2006年,有人慧眼识珠看上老糖厂,老糖厂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修缮改造过后的老糖厂,不仅保留原貌,还加入很多文艺设计,使其华丽转身变成网红轻奢酒店——阳朔糖舍。
虽然2017年开业后波折不断,但它拿过国际大奖,时常有文艺人士聚集,名声越来越响亮。
保留糖厂原貌的建筑。

计划经济年代特有的大字、大烟囱。

偶遇的“野趣”。
室内同样有很多工业元素。



从里到外都很有年代感,体验感也不差。
“阳朔+漓江+文艺复古”的buff叠满,酒店价格也不菲,每晚基本要2000+。

阳朔糖舍的成功,更多离不开“天时地利”,即阳朔旅游的火爆以及地理位置的优越。
其他坐落在旅游业不发达,偏居一隅的老厂,或许也只能悄然隐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