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泥产能大省,广西占一席之位。
广西还曾涌现出一些本土水泥企业,一度逐鹿两广,却在时代冲击下变得黯淡无光,被后来者取而代之。
它们的故事,停留在人去楼空的旧厂区里。
01在水泥业风生水起的贵港市覃塘区,却有这么一处旧厂区,破败得有些触目惊心。
大片老式居民楼变得空荡荡的,屋顶、阳台、墙面爬满了杂草。


看不出是哪一年建起来的红砖瓦房已破败不堪,草木越来越茂盛。

空荡荡的体育馆里,舞台、椅子已经蒙上厚厚的灰尘。

曾经的生产车间不再传来机械轰鸣声,窗户破碎,大门紧闭。

高高矗立的老式水泥生产线,早已跟不上时代,停产多年。

这里就是曾经的知名国企——贵港市水泥厂,对比上世纪的辉煌和热闹,如今人去楼空显得如此落寞。

它的兴衰,也是贵港早期水泥厂的缩影。

贵港水泥工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萌芽,八九十年代进入突飞猛进的时期。
特别是1994年之前,全国大兴土木、大搞基建,水泥需求量增大,行业迎来鼎盛时期。
贵港市水泥厂也在如日中天的行情中,迎来发展黄金期。它生产的郁江牌水泥曾名噪一时,畅销两广。
巅峰时期还开了多处分厂,建有红砖厂、水泥厂码头、水泥厂学校、工会、职工楼等等,俨然一处小社会,可谓无比风光。
到了90年代中期左右,水泥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而且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加上生产技术落后,彼时水泥不仅产能过剩,而且市场上价格开始倒挂,使得一批水泥厂出现亏损,纷纷倒闭。
贵港市水泥厂也深陷困境,从1996年开始全面停工停产。
停产的20多年间,贵港市水泥厂仅靠出租厂房或设备,勉强维持留守人员等日常开支。且多年来严重资不抵债,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成为特困企业。
原生活区和生产区,大部分职工已经离开,仅少数人留守,面貌似乎也一直停留在上个世纪。
一直到2023年1月31日,法院宣布贵港市水泥厂破产,资产或要被逐步清算,还涉及安置职工2000多人。
对老一代水泥职工来说,那个曾无比辉煌,挥洒青春和热血的地方,或许只能留在回忆里了。
02水泥行业的兴衰,与基建、房地产行业,以及时代风向息息相关。
贵港市覃塘区所在的西江流域,石灰石资源丰富,水运交通便利,无疑是理想的水泥生产基地,曾诞生不少水泥企业。
时代冲击之下,有的已然消失,有的依旧狂热,比如华润水泥、台泥水泥等。
华润水泥2004年进驻投产,拥有两条年产量超过400万吨的50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
此外,华润水泥还在覃塘区建设水泥钙基项目,年产500万吨骨料生产线已在去年投产。
能穿越周期的企业,离不开与时俱进的技术,以及紧跟时代的经营策略。
时代不同情弱者。大浪淘沙,剩者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