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欧洲的精神家园

漠虚静 2023-09-13 16:20:27

希腊文明的根基一个是它本土的远古的传说、神话;地理和人文方面的希腊和古希腊文明还有一个来源,就是两河流域。从两河流域到尼罗河这一带,给了远古希腊文明以很大的资源。那个时候也是一个大迁徙时期,人员流动非常频繁:希腊人向各个地方流动经商,这些地方的人也向希腊流动,进而产生文化上的融合。现在要是看古希腊的艺术雕刻,再看看古埃及的雕刻,有很多是相似的,从中能看出它们之间的渊源,就是这个原因。文字语言也是从两河流域传过去的,就是从腓尼基字母过去的,希腊文字实际上也是欧洲文字的祖先。宗教、希伯来语也是从两河流域一带过去的,因此古希腊文化有相当深厚的小亚细亚、北非成分,同时希腊也在向这些地方移民经商,这在早期时就叫作希腊化殖民。希腊人陆陆续续地出走,希腊人不可能不出去,因为希腊都是一些小岛构成的,它有经商的传统。希腊有许许多多的城邦,也就是“城市”,当然这些城市跟我们现在的城市是不一样的,就是这么小的一块地方,有它自己的一套管理办法。

所谓“城邦政治”“城邦民主”,也就是大家共同选举首席执行官,选举首长,还有他们的元老院、参议会。为什么讲欧洲的近代民主、近代文化是源于希腊呢,恐怕这是一个原因。希腊当时的地理历史条件具备了实行“城邦民主”的条件,许多城邦甚至不实行民主不行。当然,他们这个政治制度的表现是各不一样的,亚里士多德在写他的《政治学》的时候,考察了150个城邦的政治体制,而后写成了《政治学》。城邦制度是古希腊的一个特点,城邦的政治、城邦的历史也就是古希腊的历史,这是一以贯之的。从一开始也就是说自从有了希腊、希腊本土的文化以来,也就是大约从公元前1000年以来,就有了城邦的形态,这是希腊文明的一个极大的特点。统治城邦的有时候是僭主,僭主就是自封的主,实行他的个人统治。还有叫作执行官,或者叫作国王的,但是这个头总是选举出来的,现在我们说是奴隶主选举出来的。如果我们用阶级观点来讲,在奴隶制度、地主制度之下,城邦的头能不是奴隶主选举出来的吗?他们确确实实只是奴隶主的民主,但它是民主的一个起源。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作者是希腊第二著名的历史学家——第一位是希罗多德——他在这本书里转述了公元前约500—前400年一位执政官伯里克利的讲演词。他是我们研究希腊时不能不提的一个人,这本书中全文引述了他在第一年的战争中,也就是雅典同斯巴达的战争中,为了吊唁雅典牺牲的战士所作的一篇悼词,他这篇悼词讲的是和斯巴达会战的第一年雅典取得了胜利,这场战争横尸遍野,据说死了成千上万的人,那个时候死成千上万可不简单,用的是那样原始的武器。在这一年年末的时候,照例根据雅典的风俗习惯,要推举一个人出来向死者作一篇悼词。这一年举行了一个“国葬”仪式,因为雅典打败了比它强悍的斯巴达,一个部落一口大棺材,里面装上尸体,一共是四十几个部落,然后要推举一个人来作悼词,大家就推举伯里克利。这篇悼词相当长,就好像是现在的国家总统或者是主席所发表的咨文。他把雅典的“民主制度”“法律”归纳出来,他讲到雅典的“民主制度”不是从别人那里模仿出来的,是自己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只能供别人仿效,而不是雅典仿效别人。悼词里边还讲到了“雅典精神”——“冒险”,这个“冒险”就是“进取”的意思,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勇敢的精神、探险的精神、不怕牺牲的精神。他在这篇悼词里还提到了“国家荣誉”,当时雅典是希腊各城邦中最大的一个,而且是模范。雅典和斯巴达的联盟打败了那么大的一个波斯,当时的波斯也很了不起啊,是一个霸权国家。雅典和斯巴达暂时联合起来,打了好几场战争,即希波战争,在打败了波斯的基础之上,雅典发达了起来。斯巴达因为它的文明比较落后,只知道蛮干,文化比较落后,没有民主制度。因此,在伯里克利的这篇悼词里面,没有点名地指出了,雅典是“民主制度”,而另外一个国家,即斯巴达是专制。毛主席有过一句话,“不要言必称希腊”。毛主席是批评那些复古主义者,可是我们现在在研究欧洲问题,探讨欧洲的文明,包括欧洲文明当中民主成分的时候,就不能不提到希腊。黑格尔有一句话,只要我们提到希腊,我们欧洲人就有了一种“家园之感”。怎么体会他的这句话,伯里克利的这篇悼词很值得参考,在那个时候,公元前5世纪,能够说出那样的,现在看起来那么具有现实感的话,不能不说是古希腊人的智慧。他在这篇悼词里还提到,希腊人是爱美的,但是绝不娇柔;希腊人是勇敢的,但是绝不蛮干。真是大气磅礴、文辞美妙的一篇悼词。最后他用了很长的篇幅,来慰问死者的父母、死者的家人,向死者致敬,号召雅典人团结起来,进行新的战斗。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有很多这样的悼词,都是比较短的,这篇是最有代表性的,也是西方文论当中的模范,从中可以了解古希腊的精神是什么。黑格尔一再强调希腊的精神是自由,是雄伟的、美丽的,这篇东西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句话。当然希腊的文化也不只是伯里克利讲的这些,伯里克利对它进行了集中的表述。

雅典巴特农神殿(公元前447—前438),长70米,宽31米,建筑的复杂性和雕塑艺术的特点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魅力。

对于希腊的古文化约定俗成地可以划分成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700年,这段时期希腊开始有了自己的文明,这之前的历史大体上是以传说为主,还有就是大迁徙时代,与在两河流域的希伯来文明的联系等。到公元前1000年,希腊文明有规模了。这一段时期形成了两个最大的城邦,一个是雅典,一个是斯巴达。其他还有很多小城邦,我们现在主要看到的是雅典和斯巴达,一个实行民主,一个实行专制。

第二个时期是公元前700年到公元前400年,这段时期是希腊文明的辉煌时期,希腊文明走向成熟,出了很多像伯里克利这样杰出的人,哲学家如柏拉图,这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是哲学的发展。在伯里克利之后,雅典的文明进一步地发展、繁荣。在思想界出现了“诡辩派”,有些人不太同意这样的译法,因为诡辩这个词给人的印象就是没理搅三分,所以他们主张把它翻译成“智术之士”。后人为什么把它叫作诡辩派呢?其实这是后人总结的,后人觉得这帮人称不上是哲学家,他们只满足于口头上的舌辩之辞。其实他们也应该算是自然哲学家,希腊文化首先关注的是自然,关注自然是怎样产生的。远古哲学家泰勒斯等人关注世界是如何产生的,提出元素论,也就是由元素产生的。诡辩派也是从这里出发的,去研究自然,探讨自然界的问题。那个时候雅典确实已经到了非常自由的时期,思想是自由的,街谈巷议,组织各种讨论会,很随便。逐步地,这些辩者有的就变成了无理搅三分,把真理抛在了一边,专门为了辩论而辩论,所以后来人们就叫他们诡辩者。在这些“智术之士”里面,就出现了我们的第一位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同智术之士最不同的一点就是他追求真理,不是为辩论而辩论。当然,在第二个时期,雅典所盛行的这种辩论的风气对于雅典的民主和自由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的,正是在这种辩论过程当中产生了哲学。在古希腊,哲学和科学是不分的,哲学就是追求知识、寻求智慧的学问,和科学在当时是不可分的。古希腊出现了各种文学和艺术、诗歌、戏剧,戏剧也是在辩论过程中产生的。你们都知道有几大喜剧几大悲剧,都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当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还是在哲学方面。和苏格拉底同时期的在中国的人物就是孔子。苏格拉底和孔子有相通的地方,比如他说你不要把你不知道的东西说成是知道的,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可见这些先哲们在探讨一些问题时,是有共同的取向的。什么叫正当的辩论,什么叫无理搅三分,是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共同的心理的。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他留下来的一些话都是他的学生柏拉图记录下来的。在第二个时期里,在哲学界有两大人物——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这个时期里,也有很复杂的现象,比如说雅典民主已经在希腊本土成为一种典范,但是这种民主还是很粗糙的,甚至可以说是很原始的,它是一种“直接民主”。它是一种没有经过修饰的民主,带有相当大的本能性:群众说了算。五百人的公民大会可以决定苏格拉底的生死,而不顾他的意见是不是正确的。到这个时候,雅典的民主已经有点异化了。但就是雅典式的民主,希腊式的民主,给欧洲文明播种了一颗很好的种子,只是它在希腊时期不可能长成一个非常完美的事物。苏格拉底的死是一个悲剧,死于雅典的民主,而民主制度是欧洲文明的源泉之一,这是矛盾的,也是辩证的。

《苏格拉底之死》(1787),这幅著名的布上油画描绘了苏格拉底被投票判处有罪而服毒自杀的场景。

现在我们要了解苏格拉底的思想,只能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的记录。柏拉图写了很多的“对话集”,就是以苏格拉底为主,他和周围的学生、朋友一起谈话,有的是学生提问,苏格拉底回答,有的是苏格拉底请一位学生开讲,然后他加以可长可短的评论。这些书里体现了一种很自由的气度,学生要是不同意苏格拉底的话,就说他不同意,他就讲他的道理。柏拉图有一篇东西叫《蒂麦欧》,说的是有一次苏格拉底问蒂麦欧正在想什么,他说他在想两件事情,一件是“梭伦改革”,梭伦是更早的时候,可以说是希腊文明刚刚兴盛的时候,雅典的一位首席执政官。他说梭伦的改革,他是听他祖父的一个朋友讲的,接着他转述他祖父的朋友追述梭伦改革的往事。“梭伦改革”实在是了不起,用两句话来概括就是“对内民主,对外进攻”。用自己的话来讲,梭伦认为首先应该把我们自己的事情管好,主张解除奴隶的负担。“梭伦改革”发生在公元前640年到公元前558年,内容包括以下这些:发布了一个“解负令”,消除当时奴隶欠奴隶主的债(非常繁重,还不起,当时已经快要暴动了)。当时奴隶欠奴隶主的钱,在他们的家门口都立一个牌子,写上欠了多少钱,叫作“记债牌”。梭伦的第一项改革就是将这些“记债牌”拔掉,还有就是禁止人身奴役、买卖奴隶,废除与土地无关的工商业债务,禁止输出谷物,等等,这是为了发展本国的农业,同时又搞好外贸。外邦人可以获得雅典的公民权。这在那个时候还是相当有眼力的,在希腊真正的希腊人说不上有多少,很多都是外来人口,从小亚细亚来的。再有一条就是保护奴隶人身安全,杀人要偿命,把治安的问题提上日程。再有就是废除贵族政治上的世袭特权,而代之以按照财产来分配权力。另外就是设立元老院和400人议事会,400人议事会里提出的东西交给元老院去处理,人们把这两项叫作“梭伦船上的两支锚”,从中可以看出后来代议制的一些雏形。最后一条十分重要,首创了“陪审法庭”,邀请有公民资格的人陪审。到公元前4世纪左右的这一段时间,政治、法律、文学、艺术都日渐发达,所以说这一时期是古希腊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

第三个时期从公元前400年到公元纪元,也就是到罗马占领希腊,把希腊变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希腊就等于是亡国了。这个时期有两件大事。一件大事是亚历山大东征,亚历山大东征是很了不起的。亚历山大是希腊北部的一个比较落后的城邦——马其顿的国王,那里人民很强悍,在文化文明方面都远远比不上雅典。但是亚历山大凭借他的武力,不但把希腊本土征服了,而且还扩张武力,向东向西扩张,东边打到小亚细亚、波斯,打到现在的北非,往南一直打到印度。我们发现公元前4世纪的时候,希腊人已经知道中国人了,但是我们查不到很多的记载,最古老的记载是公元前4世纪,在古文献里提到了“seres”这个字,这个词的词根是“丝”的意思,蚕丝、丝之国,这可能是希腊古文献里第一次提到中国。因为打到印度了,个把人跑到中国是可能的,当然主要是很多稀奇古怪的传说了,说看到“丝之国”里面的羊毛是长在树上的!还有的说“丝之国”的人做买卖非常狡猾。亚历山大有一个非常高明的老师,他就是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大帝武功最盛的时候,也是他的文治非常发达的时候,他继承了古希腊的各种制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在文化教育方面规划了很多东西。本来希腊的教育是自然而然这样下来的,到了亚里士多德的那个时候,教育制度就有一点眉目了,把希腊的一种精神继承下来了。亚里士多德说你或者可以做农夫,或者做官,或者去做买卖,但是教育是最需要看重的。也是在亚里士多德的手上,教育的分科逐渐有了眉目,比如说文法课、逻辑课、动物学、数学、几何学、气象学等。所以第三个时期的前半部分,公元前三百多年亚历山大东征这段时期及其以后的一段,还是非常繁荣的,雅典的发展势头还是很可观的。亚历山大从印度打完仗回来,走到巴比伦突然得病死亡,年仅33岁。后来亚里士多德就继续做他的学问,做他的教育事业去了,成为了继苏格拉底以来的哲学的集大成者。这个时候希腊的国运已经不太行了,这里有一个原因就是雅典的民主制度不是全境的,不是整个希腊都这样。再有就是它的民主制度都是短命的,经常是贵族的民主制度与独裁专制的国王——也就是僭主轮换,一个时期出来一个僭主,变成独裁政体。这个僭主搞不下去了,群众造反,贵族又把他推翻,变成“民主制度”,它不是一个一贯的东西。早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罗马已经起来了,到了公元纪元之前不久,越来越强,后来罗马帝国吞并了希腊,把希腊变成了一个行省,古希腊的历史也就结束了。这样非常粗线条地讲这个古希腊的历史,现在人们对希腊又开始注意起来了,比如说有写希腊哲学史的,有写希腊思想史的,实际上思想史和哲学史也不大分得开。但是现在还没有人写一个比较全的、整体的、一看就明白的“希腊史”,因为实在是太难写了,从什么时候开头很难找到。一想到那个远古的时候,比如说荷马史诗,大家都知道,但是是不是真有荷马这个人呢?还是众说纷纭的。

前面主要把古希腊从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6世纪末这一段历史的轮廓讲了一下。下面要讲三次战争和四次改革,这几次战争对于古希腊的命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次战争

第一次战争是希波战争,就是希腊—波斯战争。希腊—波斯战争实际上不是一次,里边有好多好多战役,所以在英文里边希波战争叫Persian Wars。这些战争的意义在于雅典联合了斯巴达,联合了其他的城邦,把一个非常分散的希腊团结在一起,同一个比希腊要强大得多的波斯进行战争,最后把它打败了。

关于希波战争,主要去看希罗多德的《历史》,这部书非常好看,上下两册。这部书的前一册就是讲波斯的情况,讲埃及的情况,讲两河流域的情况,并没有讲到战争本身,而是为战争作了铺垫。这本书告诉我们,在那个时候波斯帝国就是当时的超级大国,就是一个霸主。它最厉害的时候东到小亚细亚,西到埃及、意大利沿岸、地中海西岸,而且占了不少希腊的领土,气势汹汹,是一个不可一世的国家。

希腊如果不把波斯打掉的话,希腊就没有出路,希腊的各个城邦都要受到威胁,所以就发生了希波战争。希罗多德这本书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古希腊文明成形之前波斯、埃及等国家和地区的情况。

波斯当时的情形是什么呢?波斯当时有一个国王叫作居鲁士,这个名字在《圣经》的《新约》里面都有。他那个时候统治着波斯,成为波斯的一代霸主。他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他手下一位大将的儿子闯进了他的宫殿,突然发现这个年轻人肩膀上长出来两个大翅膀,一个覆盖了亚细亚,一个覆盖了欧罗巴(这是“欧罗巴”这三个字在史籍里边最早出现的记录),他当时就感到这个梦不妙,这说明有人要篡夺他的王位,要向他夺取权力了。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后来非常有名的波斯国王大流士,也就是他后来领导波斯同希腊进行战争的。

这次战争里边有很多故事,比如说马拉松,就是出在希波战争中。马拉松是一个海湾,距离雅典40多公里,在这个地方雅典人和波斯人会战,战争打得很惨。在胜负初决的时候,有一个雅典士兵从马拉松海滩跑回雅典去报告前方的军情。他跑得非常快,40多公里一口气从马拉松海湾一直跑到雅典城下,大声喊:“胜利了!”现在的马拉松赛跑就从这儿来的,就是长跑。这次战争的情况是非常惨烈的,在马拉松海滩上堆积起双方的很多尸体,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座古坟。这个古坟据说很大,就把它保存下来了。后来有人说是真的也有人说是假的,在19世纪的后期有一个考古学家对这个古坟做了考证,结果他认为这是真的。这样马拉松海湾就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古战场一景了。但是重要的还不是在这个地方,重要的在于希波战争以后,雅典兴盛起来了,就是在伯里克利执政的时候。但是在希波战争快将要结束的时候,雅典与它的同盟斯巴达之间已经开始冲突了。

接下来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也是雅典的极盛时期。所以雅典的极盛时期是和战争联系在一起的。第二本书,就是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可以帮助了解这个时期希腊的民俗、社会状况、思想状况,特别是人民的精神状况。

修昔底德这个史学家,关于他个人生平的资料几乎没有,可能是遗失了,挺可惜的。不像希罗多德大家都知道,材料里边都有。希罗多德被称为“历史之父”,他的著作应该说是西方第一本完整的历史书。而修昔底德,因为他在写《伯罗奔尼撒战纪》的时候,对希腊的政治情况、文化社会情况都有所议论和评论,因此西方人把修昔底德看做是历史批评家中的第一位。

第三次战争就是亚历山大东征,过程可以看历史书《亚历山大东征记》,那个就是一本战记。

四次改革

这几次改革应该说是雅典的民主制度从公元前1000年以来的经验的积累。这些改革的重点用两句话概括:一句叫主权在民;一句叫轮番为治。这些改革重要的有四次:

第一次是公元前600年,叫作“德拉孔立法”。德拉孔,不知道他的详细情况,可能也是一个执政官。他立了一条法,动摇了寡头政治,使得公共事务不能几个人说了算,违反这个法律的或者犯了罪的就采用极刑。后来“德拉孔”这个字就变成了“严酷”的意思。这是第一次改革。

第二次就是“梭伦改革”,在这些改革里边“梭伦改革”影响最大,虽然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僭主政治,但是梭伦改革的思想,包括里边的一些内容,凡是改革派都是接受的。直到现在,西方的民主制度还是受他的影响的,提到民主传统时总要提到梭伦。

第三次重要的改革就是伯里克利改革。伯里克利改革发生在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之间,他改革的特点可以概括成这么几条:一、在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二、对政府工作人员实行工资津贴的制度;三、政府的工作人员从人民当中抽签产生,任期一年,一年以后再抽签(梭伦的改革到了伯里克利的时候有了直接民主的形式,同后来的代议制有所不同);四、元老院和公民会议作为决定城邦政治事务的机构,公民会议凡是18岁以上的男子都可以参加,人员由各部落推选产生,但奴隶和妇女除外,所以这个民主还是有限度的。在公民会议里边实行表决制度,参加公民会议的是推选产生的500人和所有公职人员,大家一起讨论城邦的事务。希腊民主制度或者说雅典的民主制度,到了伯里克利时是比较成熟的。

大概在公元前570年左右,还有一次小的改革,叫“克利斯提尼改革”。他的改革有两个具体的内容:一个是实行村社自治(部落下面的各个村社,村民自治);另一个是“陶片放逐法”,有点像现在的公民投票,民意测验,就是谁对哪个公职人员有意见要揭发他,就写在一个陶片上,然后交上去,哪个人该放逐就根据这个。

这些改革不能说都完整地实行了,在那个时候也不太可能。我们现在提到希腊的宫殿如何如何,那个宫殿建筑还是很粗糙的,而留下来的一些宗教的神庙,现在都是古迹了。当时的生活状况、生活水平、人民的思想状况跟现在都不一样,我们不可能用今天的眼光去看那个时候的民主,但是它有一个精神在,有一个立下的传统在。黑格尔所说的,“想到希腊就有家园之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实际上,古希腊那个时期是战乱不断的,城邦之间的战争非常多。而且打仗的手段非常原始,或者是非常野蛮。真正有战争样子的,也就是上面说的那几次战争。现在讲希腊精神是把它抽象出来说的,不能用近代、现代的眼光去看希腊,只能是看它的精神,比如说去看勇敢,奥林匹克精神;提倡求知,它的哲学的根本就是求知,求智慧;爱美,大家都知道维纳斯的雕塑,那是美的标准的象征;绘画的艺术,诗歌的艺术,戏剧的艺术都是从希腊来的,几大喜剧家,几大悲剧家,几大哲学家都是从希腊过来的,这讲的都是希腊的精神,希腊的传统。希腊这个问题真要是详细地讲起来,整个是一个学科,这里面只勾画了一个轮廓。这个轮廓就是三个时期,几次改革,几次战争,城邦民主或者叫城邦制度综合起来的希腊文明。《顾准文集》其中有一篇是关于希腊城邦制度的。顾准是在他受到迫害,人身没有自由的情况下,去研究希腊的政治制度的。他的几句话,完全可以作为对整个古希腊文明的总结:“希腊古代学术文化,首先兴起于小亚细亚,那里是史诗、抒情诗、自然哲学、自然科学的故乡……现在(雅典时期),雅典是希腊世界的中心,它的建筑活动吸引了一大批建筑家、雕刻家来到了雅典,在它的内部,兴起了渊源于诗又超过了诗的戏剧。它的民主生活又使得议事会、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成为说话的艺术即雄辩术的广阔用武之地。雄辩术可以使一个普通公民成为民众的领袖,这是讲它的民主生活。在这种情况下,雅典总的学术文化十分活跃,雅典公民在政治生活中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希腊世界各地的知识分子也群趋雅典,伯里克利接近的人中有米利都自然哲学学派的哲学家阿拉克萨哥拉斯(Anaxagoras),有雕刻家菲迪亚斯(Phidias),有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都来自外邦。著名的诡辩学家普罗达哥拉斯(Protagoras)、高尔吉亚(Gorgias)都到过雅典,为豪富子弟当教师,收受巨额报酬。伯里克利的下一代,就在战乱频繁的伯罗奔尼撒内战时期,雅典的苏格拉底(Socrates)兴起为一代哲学宗师,此后希腊哲学的四大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斯多葛(Stoic)都起于雅典,学派的中心也一直在雅典,直到罗马时代。”这段话顾准概括得非常好,把两段时间——一个是古希腊文明成形前的那段时间;一个是古希腊文明本身那段1000多年的时间——都概括在里边了。

《米罗岛的维纳斯》(约公元前100),大理石像,高202厘米,是卢浮宫的镇馆“三宝”之一。

《命运三女神》(公元前447—前438),巴特农神殿东山墙右侧雕塑,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虽然群雕的头部损坏严重,但仍展示出了希腊古典盛期雕刻艺术的非凡高度。

另:

雷海宗先生的《西洋文化史纲要》,是一个非常全面的索引。如果你已经有了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有了西洋文明的基础知识,你要查点什么东西,或者要从里边得到什么启发,那你就参考雷先生的这本书,它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还有20世纪陈衡哲写的《西洋史》,,她是五四时期的一个女中豪杰,女作家。她写了很多散文、小说,她写的《西洋史》,胡适给它作的序。这个序上说,这本《西洋史》是非常有特色的,她用文学的笔法去写枯燥的历史,所以使得这本书非常生动。

1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