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四月,二野三野发动了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而华北军则攻占了太原,取得了胜利。四月二十五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作出决议,将华北十八兵团和十九兵团划归一野,并立即出晋进陕,投入到了解放大西北的战斗之中。在这种形势下,胡宗南兵团害怕自己的失败,命令其主力退回西南,并打算联合青海的马步芳和宁夏的马鸿逵(在青宁,又称“二马”),把陕中和陇东作为防守要点,阻挡我的西进,并作好后撤到陕南和川北的预备。
五月中,一野侦察到胡宗南兵团的全部溃退,决定不等十八兵团和十九兵团抵达,就迅速出击,发动陕中之战。这场仗役中我们消灭了老胡四万多人的队伍,使西安及陕中大片区域获得了自由,使胡宗南军队的全面崩溃,使我们在西北取得了主动,并为我们以后向大西北奠定了基础。陕中战斗中,指挥人员对战局的精确把握,对顶点的准确预判,对战术的灵活应用,以及士兵们的勇敢顽强和自主合作精神,为我们开展大型的“追捕”战斗,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他有魄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战役指挥者要从大的方面去观察小的方面,要一直紧紧地盯着战略大局来谋划战役战斗、瞄准作战对手来制定行动方案。一野在战争开始之前,派出一支军队和一支侦查队伍,于五月三日抵达铜川,龙阳,羌白三地,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并了解了西安绥靖公署已经转移至汉中,其所属军队亦从铜川,蒲城,耀县撤退。再接上级通知:胡宗南欲全军撤回汉中,且有从川南撤出云南之意。
一野为了歼灭关中一支敌军,扰乱了胡宗南的队伍战略性后撤,尽可能地夺取敌军的武器装备,保护西安,于是一野决心发动陕中之战。五月十七日,一野在富平谢村召集了一个团及一个团的领导,讨论了行动的安排。会上说:“咸阳,乾县,永寿地区,敌军6个集团体相继向后方撤退,胡宗南的主要力量大概可以由渭河退到宝鸡,然后再由川陕路进入汉中,一有机会,和青宁两个集团体一起进攻关中,不成,则由四川进入云南。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好机会,在西安的基础上,继续在西部追剿敌人的主要力量。”
我们制定了两个战略计划:第一,如果敌军主要部队西撤,只剩下两三个兵团作为掩护,则第四兵团从乾县及西部继续向前推进,同时,在右翼加大侦查力度,一有机会就对青宁“二马”的可能支援进行阻截;从临平镇到岐山的第1军团;第2师团分别在咸阳和武功一带;第6军团继续向前推进,直逼西安;第3军团充当后备力量,二是敌人在西安咸阳固守时,我们即在原地集合,发起进攻,将其消灭。
他一马当先,紧随其后。“军中讲究的是速度,而不是偷袭。”追兵的中心是快速追,快速打,快速消灭,力求在敌人没有预料到的时候,攻击敌人没有注意到的时候,消灭敌人没有稳定的局面,其要点是自主协作,积极合作,把“追击战”变成“歼灭战”。五月十七日早上,胡宗南的部队,就全面撤出了。第一野战部队在整个战线上进行了一次如火如荼的追逐。在这场战争中,各部队充分发挥了勇敢持久的战斗精神,他们不顾疲劳、不怕牺牲,对敌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追击,丝毫没有给敌人以任何的休息机会。同时,他们还贯彻执行积极协同、合力聚歼的战术打法,积极与自己的朋友、邻居保持联络,一旦有机会立刻加入到战场之中,从而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追上敌人、拖住敌人、包围敌人、消灭敌人,从而获得更大的战果。
十七日,第二军团在泾阳塔歼敌53师157团和158团两个营的主力后,立即展开追杀,第二天,第二军团追上了敌人53师159团和第二旅第四团的主力,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对方的装甲步兵,创下了两天之内歼灭敌人一个师的丰功伟绩。十八日下午,第六军由三原县大程镇两个纵队,横穿泾河,百里长途跋涉,于当晚到达咸阳城外,第二天,第六军集结,横穿渭河。
二十日清晨,进攻的敌军第二旅第六团突破了渭河南岸的防御,全部渡过了黄河,向西安城进发。上午十一点,先锋16师49团从西安西门开进了城市。下午三点,第六军团全面占领了西安,西安获得了解放。
二十一日,第一集团军为了协助第四集团军消灭逃跑到凤翔的敌军第五十七集团军附属三十个师团,在二点五个钟头内,迅速前进二十公里,占领了从凤翔东北部西山到姚家沟、老君岭和东面各高处,截断敌军后路,数次阻击敌军反击,终于将敌军全部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