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之死:被厨师刺杀的高澄,其背后究竟有没有高洋的参与?

调侃历史 2022-06-14 08:25:54

自公元549年东魏占领颖川之后,高澄在这一年里似乎一直是顺风顺水∶在淮河中下游一直不停地接纳前来投降的南梁宗室,并占领了淮北的大量土地,如今又攻克了颖川,此后,他来到邺城,推辞孝静帝前不久授予他的相国、齐王之位,并请求孝静帝册立太子。从表面上看,高澄似乎在巩固东魏的帝位,而实际上,他不过是在向人们释放烟幕,在让孝静帝册立太子之后,高澄就可以伺机将孝静帝杀害,而后,拥立太子继位,等到年幼的太子继位后,又可以以太子年少为由,取而代之。明眼人对此都能看出来,高澄问济阴王元晖业∶"你近来看些什么书?"元晖业回答∶"找了多次伊尹、霍光的传记,不去看曹操、司马懿的书。"然而,就在高澄一步步接近皇位的时候,一场若隐若现的阴谋正朝他逼近。

高澄来到邺城之后,就住在北城的东柏堂,由于他迷恋琅邪公主元玉仪,为了能让她随意出入,遂经常将侍卫打发到外面。在此之前,高澄得到了南梁猛将、徐州刺史兰钦的儿子兰京,让他充当厨师。兰钦多次请求赎回儿子,但高澄不许。兰京身为贵族子弟,流落北方之后竟然成为奴隶,也是心有不甘,屡屡向高澄请求,高澄大怒,命厨房总管薛丰洛将兰京痛打了一顿,并传去话说∶"你再敢啰唆,就杀了你!"兰京遂与其他六名同党开始密谋杀死高澄。

八月八日,孝静帝立自己与高皇后的儿子(也就是高澄的外甥)元长仁为皇太子。就在当天,典礼结束之后,高洋从东止车门出外,去城东的双堂办其他事,高澄则回到住处,与散骑常侍陈元康、吏部尚书侍中杨督、黄门侍郎崔季舒三人支开身边的人,秘密商议禅代之事,拟定新朝百官的人选。

就在四人商议之时,突然,兰京从外面说前来送餐。

高澄让他退下,并对陈元康等人说∶“昨晚我梦见这个奴才拿刀砍我,应该赶紧把他杀了。”兰京听到后,将刀放到托盘的下面,再次声称要送饭。高澄大怒,呵斥道∶“我没有让你送饭,你为啥又来了!”兰京猛然扔掉托盘,抽出短刀,挥舞着高声说道∶“我来杀你!”惊恐之间,高澄从床上摔下,摔伤了双脚,爬到床下,兰京等人掀开床板,遂将高澄杀死。高澄死时二十八岁。

杨惰狼狈逃离现场,跑掉了一只靴子崔季舒藏匿在茅厕之中陈元康用身体遮挡高澄,并与兰京等人争夺短刀,被刺中肚子,肠子流了出来;库房值班员王纮挺身与乱党搏斗,纥奚舍乐在搏斗中被杀。

由于事发突然,内外震恐。太原公高洋在城东的双堂,听说后,神色淡定,指挥手下,前去讨伐,将兰京等人一一搜出,全部斩首,剁成肉酱。然后,高洋慢慢从东柏堂里出来,对大家说∶“奴才造反,大将军受伤,没有大碍。”高洋秘不发丧。陈元康亲笔写下书信,与母亲诀别,并口述若干建议,令祖廷记录,当天夜里,陈元康就死了。高洋在东柏堂将陈元康入殓,对外谎称派其出使,任命他为中书令。另赏赐王纮布帛七百段、绫锦五十匹、钱三万,任命为晋阳令。

高澄的死历来引起人们的种种猜测,而几乎所有的猜测都指向了同一个人,那就是高澄的二弟、太原公高洋。

高洋时年二十三岁。高洋不像哥哥高澄那样是个美男子,他相貌丑陋,不仅是个黑胖子,而且性格也不讨人喜爱,就连他的母亲娄氏对他也不太喜欢,不仅如此,作为高澄次弟的他还时常受到高澄的猜忌。其实,高洋内心明白着呢,却深谙韬光养晦之术,经常装作一副口不能言的样子,给大家造成一种"雌懦"的印象,没人看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高欢生前,曾让儿子们将一团乱麻整理好,唯独高洋抽出一把刀,将乱麻斩断,并说∶“治乱需要斩杀。”高欢点头赞成,这也是快刀斩乱麻的出处,也只有这一次,高洋显示出一点能耐,其余时候一直在装傻。

高澄对高洋十分严厉,有时候高洋拜见高澄,甚至吓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对高澄的话是全部服从,从来不敢有半点违抗。高洋的三弟高浚因巴结高澄深得高澄的喜爱,遂在高洋面前也是趾高气扬,他见到高洋那副熊样,总是斥责高洋身边的侍从为何不替二哥擦拭鼻涕,弄得高洋非常难堪。高澄对高洋非常轻视,曾嘲笑高洋说“此人如果能取得富贵,那相书上面的话又该如何解释”高澄说出这番话的背景不详,但这里的富贵二字应该不是指高洋的现状,而应当指做皇帝,显然这是有人在高澄面前说高洋的坏话之后,高澄做出的反应。

高洋的妻子是赵郡李希宗的女儿,名字叫李祖娥,容貌品德均为一流,这让高澄垂涎三尺。每次高洋给李祖娥置办的衣服、首饰稍微好一点,高澄见到后总是夺走,有时候,李祖娥气得发疯,不肯交出,高洋总是笑着解劝说∶“这东西咱还能弄来,哥哥既然需要,我们岂能吝惜呢?”高洋拿去后,有时候高澄也感到惭愧,不肯接受,高洋也就不再刻意虚让,顺势带回。

据《北齐书》《北史》中《后妃传文襄元后传》的记载,高洋后来即位六年后,“渐致昏狂,乃移居于高阳之宅而取其府库,曰∶ '吾兄昔奸我妇,我今须报。’乃淫于后。”高洋亲口说出高澄生前曾奸污过自己的妻子李祖娥,高洋要报复,也提出要奸污自己的寡嫂、高澄的妻子元氏。高洋每次退朝以后,总是紧闭屋门,在屋内静坐,即使对着妻子也是终日无言。有时却突然在屋内光着膀子、赤脚来回奔跑跳跃,李祖娥询问原因,高洋只是淡淡地说∶“给你耍着玩。”实际上,他是在暗中练习体力。

由此可以得知以下几点∶一是,高澄与高洋之间的关系并不亲密。高澄首先是对高洋充满了猜忌,高洋开始极力伪装自己,事事顺从高澄,但即便如此,高澄对其仍然并不亲昵,而是极度地蔑视。二是,高澄与高洋之间有侮辱妻子之恨。对此,高洋一直耿耿于怀,在很多年以后还提出要在元氏身上进行报复。三是,高洋一直没有放弃进行反击。如果他一直甘心在哥哥手下终其一生的话,也不用练习体力了,在高洋懦弱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雄心勃勃的大志。

关于高澄被杀事件的记载,主要出自《北齐书·文襄纪》《陈元康传》中,《高涣传》也有零星的记载,书中均记载参与阴谋的是七个人,但除了兰京之外,其余六人的情况不详,《陈元康传》的记载与《文襄纪》相比,还透露出一句话∶(兰京)"与其同事阿改谋害世宗。阿改时事显祖,常执刀随从,云若闻东斋叫声,即以加刃于显祖"。由此可见,其余六人中有一个叫阿改,《北史》称此人是兰京的弟弟,他并没有在刺杀现场,阿改是高洋的贴身侍卫,他的任务是等到那边刺杀高澄得手后,即当场斩杀高洋。

回顾整个事件的时候,还是有诸多疑问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一是《北齐书·高涣传》记载∶高澄的七弟高涣年龄尚小,"在西学,闻宫中哗,惊曰∶'大兄必遭难矣!'弯弓而出。"高涣竟然脱口而出说自己的大哥遇难了,提前他是否已经得到些许的风声?

二是在高澄讨论未来人事安排这一重大事宜时,高洋竟然借口有事,没有参与讨论,这一方面说明,虽然高洋位居尚书令高位,但其兄高澄对他并不信任,另一方面,高洋此举是在躲避什么?

三是高澄被杀事发突然,可是,从高洋的应变措施上来看,显得胸有成竹,他不仅预知到政变人数并不多,因而率领人数并不多的部队前去扑灭,更重要的是,他还在事后顺利地封锁了消息,直到第二年一月才对外公布了高澄的死讯,整整隐瞒了四五个月,这都显得非常奇怪。

四是高澄被杀后。高洋在提前没有得知任何消息的情况下,带人闯入东柏堂,匆匆将兰京等人诛杀,这又是为什么?难道高洋真的不愿意留下活口吗?一直在高洋身边的阿改也被指参与了叛乱,这又是谁的指认?阿改为何没有砍高洋?兰京等人只对高澄有仇,为何又要杀死高洋呢?

五是,兰京等人在刺杀高澄之后,为什么没有逃走?高洋何以来得如此迅速?高澄仅仅得罪了兰京一人,其余六人又是如何参与其中呢?如果是私怨的话,兰京岂能不知单独刺杀也许更容易成功,人多了反而容易走漏风声?

如果猜测不错的话,高澄被杀一事应当是高洋一手策划的阴谋。高澄虽然对高洋心存猜忌,但在其父去世时,高氏政权面临空前的危机∶鲜卑勋贵集团对高澄并不感冒;侯景叛乱;西魏虎视眈眈;南梁又发起进攻。

高澄当时几乎面临绝境,他奔波于晋阳和邺城之间,武定五年五月,他在大规模地给东魏贵族加官晋爵的同时,任命高洋为尚书令、领中书监,此时其父刚刚去世五个月,高澄授予高洋这一职务主要是因为在非常时期,并不代表他对高洋亲密多少。高澄在其父死后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成功地扭转了不利局面,地位日渐稳固,而高洋也在此期间逐渐在邺城培植起自己的势力,一直在寻找机会一击将高澄置于死地。如果高澄顺利实现了改朝换代、登上了皇帝宝座的话,高洋再刺杀他将变得难上加难,而将来高澄替自己的儿孙着想,自然会对高洋等人更加猜忌,因此,此时刺杀高澄是最佳时机。

真实的情况可能是∶在此之前,高洋已经在暗地布局了,他先通过十分隐蔽的办法将兰京的同事阿改调到了自己的身边。在笼络住阿改之后,开始探听出高澄身边有什么可乘之机,他很快就发现了兰京对高澄心存不满,即以重赏为诱饵指使兰京等人伺机刺杀高澄、而阿改基于原来曾在高澄手下任职的便利条件则充当了两地联络员,负责传达高洋的指令,并向高洋汇报东柏堂以及高澄的活动情况。

在提前侦知八月八日高澄参加典礼以后将与陈元康等人密谋这一情况后,高洋即密令兰京等人在当天下手,他自己则佯装若无其事,借口有要紧事务处理,暂时躲避在城东的双堂静候兰京等人消息。消息很快传来,高洋即率领贴身侍卫进入东柏堂。在刺杀高澄之后一直等着高洋到来、静待封赏的兰京等人,等来的却是高洋的屠刀!在将兰京等人诛杀之后,高洋身边唯一的知情人阿改顿时面如土色,高洋当即翻脸,污蔑阿改与兰京等人合谋,企图在诛杀高澄之后,再杀死自己,立即下令将阿改杀死,从而达到了杀人灭口的目的。显然,从刺杀高澄,再到杀死兰京等人,这完全符合高洋快刀斩乱麻的行事风格。

0 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