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萧衍执政中后期的南梁:弊政甚多,劝谏者无数

调侃历史 2022-05-20 09:15:04

梁武帝萧衍建立梁朝时已三十九岁,到公元530年时已在位二十七年,也已六十六岁了。

梁朝建立以后,北魏朝廷发生了诸多事件,而相比之下,南梁政权毕竟始终有一个梁武帝,显得似乎十分稳定,但是,在这种看似稳定的背后,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危机。

梁武帝虽然勤政,但矫枉过正,对宗室大臣过于宽容,致使梁朝上下弊政甚多。南梁散骑常侍贺琛就曾上书梁武帝指出当时梁国国内的几大弊政:

天下户口减少,郡受不了州的盘剥,县受不了郡的控制,全都不懂得治民之术,就知道搜刮百姓,应付上级的任务。百姓们受不了压迫,只能流离失所,或者依附大姓,或者

聚起来。从朝廷下派到地方负责征收各种赋税的官吏比比皆是,一个钦差大臣就会骚扰得地方百姓十分不安。资质平庸的地方官就听任这些人盘剥百姓,而那些狡猾的奸吏又助纣为虐,变本加厉地残害百姓,所以,朝廷多次下诏要求百姓们回到家乡安心生产,但实际效果甚微。

地方官大多贪婪残暴,廉洁的人少之又少,这都是因为风俗奢侈所致。当时

的南梁官员,经常举办宴会相互夸耀,浪费极大;还有就是蓄养歌姬舞女,本来是有品级要求的,但在当时,无论多么低级的官员都开始蓄养歌姬舞女,一心贪污。那些担任地方官的,虽然在任上靠盘剥搜刮了上亿的钱财,可卸任以后就又囊中羞涩了,原因就在于这两项的开支巨大。等到他们再度被派到地方任职,就会变本加厉搜刮百姓。至于其他奢侈浪费的方面能举出上百条。

一些官员不知为官大体在于清明、宽恕,刻意深文周纳,表面上看似在奉公,其实是在提高本部门的威权。

北伐之后,国库空虚,如今就要裁撤一些冗官,减少开支,只有减少开支,才能积聚财富,实现国富兵强。"

贺琛的这篇奏表虽然写于十年之后,但此时的梁国国内情况其实也与表内所云相差无几,梁武帝看了贺琛的奏表不仅没有虚心听从,反而勃然大怒,一一批驳。

《南史·郭祖深传》也称"帝溺情内教,朝政纵弛",郭祖深曾抬着棺材,来到宫门外上书劝谏,他指出∶"大家比着奢侈浪费,贪污腐化也随之出现,这都是陛下要求臣下不严所致,廉洁之人无法得到晋升,贪污之徒提拔的路径很多。治国之本在于治理好百姓,而粮食则是百姓们的命根子。如今地方官从不鼓励农桑,竞相盘剥,即使遇到丰年、百姓仍然面露饥色。过去陛下崇尚儒学,设立了五馆,后来推崇佛法,造成家家通经,无人种田。如果陛下能鼓励农桑,不出数年,就会家给人足。现在的朝廷重臣,外廷则有徐勉、周舍,内廷则有云、旻,徐勉、周舍只愿苟安于江东。哪个朝代都有谋臣良将,贵在皇上能够知人善用。陛下登基二十余年,能够尽节劝谏的臣子又有哪个?朝廷重臣见到陛下都是唯唯诺诺,出来就说不敢在陛下面前提出异议。朝廷群臣很少有奉公守法、廉洁为官的,家中都是盆满钵满,他们既不种田又不经商,哪来那么多财产? 请求陛下能够罢免贪污之人,晋升廉洁之人,严明法纪,禁止奢侈。"

郭祖深还就此提出了二十九条,其中,他说到一是建康有五百多所寺庙,僧尼十余万,这些僧尼又养有"白徒""养女",不受国家户籍管理,致使天下户口少了一半、请求勒令四十岁以下没有道行的僧尼全部还俗务农;二是朝廷提拔功臣,任命他们担任边境首长,这些人到任以后,不懂治理之术,只是以贪污残暴为务,有些南投我国的降将来的时候只是一人,到后来招募了大量部属。另外,一些部将对下属残暴,很多士兵因之死去,这些将领们上报说死去的士兵是逃亡了.也有战死沙场的,将领们却把他们纳入叛逃的名单里,士兵家属依法被征召入伍,一家逃亡,同姓都要受到牵连,同姓逃亡,全村都受牵连,造成一人逃亡,全村都随之而逃,空无一人。虽然梁武帝没有全部采纳,但还是赞赏他的正直,提拔其为员外散骑常侍、钟陵县令。

正如沈约所说的那样,梁武帝是个自视甚高的人,自视甚高带来的后果就是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拒谏饰非,事事处处都认为自己做得最正确,而最终让国事走向末路。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