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铃响前五分钟,王阳的右脚已经抵住课桌腿。走廊尽头飘来的油香像根无形的线,牵着他的喉结上下滚动。同桌李浩在草稿本上画战术图:“今天三号窗口必是张师傅当班,他的春卷比别处多卷半圈馅儿!”
教学楼到食堂的直线距离是327步,中间隔着艺体楼拐角和两处台阶。王阳的球鞋底磨出月牙痕——那是每天急刹时蹭出的勋章。保洁阿姨拎着拖把在楼梯口冷笑:“小崽子们又要把地砖踩出火星子。”
二楼走廊的挂钟分针轻颤,王阳的掌心渗出盐渍。他盯着玻璃幕墙外的香樟树影,第四节课是数学,老刘正背身写板书。粉笔折断的脆响如同发令枪,十七岁的身体如离弦箭射出。
油锅的轰鸣声盖过喧哗。三号窗口的铁盘上,春卷列队成金甲军,焦黄的酥皮炸出细密气泡,像披着鳞片的游龙。张师傅的漏勺在油面画圈,手腕一抖便掀起金色瀑布——这是三十年练就的绝活,油星子都规规矩矩落在滤网上。
馅料的秘密藏在后厨。王阳曾借着帮厨名义偷窥:冬笋丝要切得能透光,韭黄得是当日割的头茬,虾仁必须现剥现拌。最绝是那勺蟹粉,张师傅总在关火前才拌入,说“热油会偷走蟹魂”。
李浩的战术图在现实中溃不成军。穿粉色卫衣的女生肘击开路,戴眼镜的学霸用课本当盾牌。王阳闪身躲过洒水车般挥舞的汤勺,指尖刚触到餐盘,却被斜刺里杀出的体育生截胡。
“最后三根!”张师傅的吼声点燃战火。油锅里突然爆起个气泡,正巧溅在插队者的手背。王阳趁机突进,校服蹭上窗口的油渍也顾不得——那油渍经年累月已凝成琥珀色,倒似某种通关纹章。
咬破酥皮的刹那,王阳的耳膜嗡嗡作响。冬笋的脆、韭黄的嫩、虾仁的弹在齿间掀起三重奏,蟹粉的鲜如暗箭直刺舌根。滚烫的肉汁顺着虎口往下淌,在作业本上晕出油印——上周的物理笔记就这么毁了,他却觉得值当。
李浩蹲在墙角哀嚎,他的春卷被撞掉了半截。王阳掰下寸许分他,碎渣落在瓷砖缝里,引来了灰喜鹊在窗外探头。两人就着冰镇酸梅汤狼吞虎咽,碳酸气泡混着油香在喉头炸开,爽利得像是吞了团裹着棉花的火。
食堂阿姨总在收摊时嘀咕:“小兔崽子们哪是饿,分明是馋那口响。”她说的是春卷落锅时的噼啪声,比放炮仗还勾人。张师傅的秘密武器其实是面皮——掺了藕粉的秘方,炸出来酥中带糯,放凉了也不塌。
有日暴雨,抢食大军被困教学楼。王阳隔着雨帘望见三号窗口冷清,竟生出几分惆怅。却见张师傅独自守着油锅,把春卷炸成胖乎乎的金元宝,分给被困的校工。那日他尝到了人生第一根“非抢”春卷,竟比往日更酥脆三分。
高考前最后一天,王阳故意放慢脚步。三号窗口排起长龙,张师傅的漏勺多抖了半下——每根春卷都比往日胖一圈。教导主任破天荒没骂人,镜片后的眼角闪着油光。蝉鸣撕破寂静时,不知道谁说了句“这顿算践行酒”,十七岁的夏天便裹着油香,永远封存在齿缝间。
教学楼的挂钟终于修好,再没人需要盯着树影判读时间。只有香樟叶偶尔飘进窗台,落在当年蹭油的校服上,那抹陈年油渍依旧泛着暖黄的光,像极了青春里最烫的那滴金。
每日一个美食治愈小故事,若这些带着油盐酱醋香的故事曾牵动您的舌尖乡愁,诚邀您点击关注,愿这些故事能给您带来一缕暖光。
最后想厚着脸皮撒个娇~嘤嘤嘤~求鼓励~求关注~求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