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的80感言,说明了什么?

鸿树和趣事 2025-04-07 20:24:32

最近,一份名为《柳传志:八十感言》的文章在网络流传,据说这是柳传志在八十大寿生日宴上的发言 。这位在商业江湖叱咤风云多年的人物,在80岁这一人生节点,回顾往昔,其感言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诸多思考。

柳传志在感言中回顾了自己的创业历程。1984年,40岁的他响应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号召科技人员办企业,把科技成果变成生产力的号召,毅然投身商海。当时的中国,外汇储备有限,科研经费也不充裕,1979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是8.47亿美元 ,1984年包含4万多员工、110个研究所的中国科学院全年的经费是8亿人民币。柳传志他们可谓是白手起家,两手空空,既无资金,也无经验,还屡次被骗。但他们怀揣着做出国有PC品牌的梦想,靠出苦力做贸易,一分一分钱地赚,一分一分钱地省,终于在香港买下了一间生产主板的小厂,为后来联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联想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发展过程中,中国电脑行业竞争激烈,长城0520等企业的败北也让联想面临巨大压力 。1994年,50岁的柳传志面临国际电脑巨头抢滩中国,公司内外风云突变;2004年,60岁的他,联想集团一方面研究是否并购IBM PC,一方面和戴尔发起了全面总攻。但柳传志和他的团队没有退缩,1994年联想集团毅然打破原有的业务格局,组织了电脑事业部,由时年29岁的杨元庆挂帅,其余部门的老同志尽全力支持。电脑事业部充分发扬敢拼敢打的精神和超常的聪明才智,经过五年浴血奋战,在2000年以占据中国市场28.9%的份额拔得头筹 。随后调整三年,2004年一举宣布并购IBM的PC体系,引起全世界关注。并购后的联想通过不断调整消化,在2013年登上了世界PC之王的宝座。从数据来看,并购之前,联想集团的营业额是29亿美元,2022年的营业额是716亿美元,为24.7倍,并购之前的净利润为1.4亿美元,2022年是20亿美元,为14.3倍。

这不禁让人思考,柳传志的80感言,到底说明了什么?

其一,说明了时代造就英雄,也给了普通人实现价值的机会。柳传志自己也提到,如果早生十年,1934年出生,那1984年他50岁,估计创业就有心无力,只能当一名时代列车的乘客。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让他有机会发挥人生价值。他的经历也激励着当下的年轻人,要善于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

其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面对质疑,柳传志在感言中态度鲜明地回应了网民关于“贸工技”还是“技工贸”的追问。联想初期靠贸易积累资金,才有了后来发展的基础。在当时的环境下,生存是首要问题,只有先存活下来,才有可能谈发展和技术研发。这也给当下很多企业以启示,在制定战略时,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市场环境。

其三,面对争议,需要正面回应。过去几年,柳传志和联想面临着诸多舆论争议,从国有资产流失质疑到研发投入等问题。这份80感言,算是他在沉寂数年后向社会的一个公开回应,用自己的经历和事实说话,试图让公众更加全面地了解联想的发展历程和他的商业理念 。

柳传志的80感言,是他个人的人生总结,也是联想发展的一个缩影,更能让我们从中思考时代、企业、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坚守初心,实现目标。对于商业人士来说,其中的创业经验和应对挑战的方法值得学习借鉴;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也能从一个企业家的人生历程中,获得关于人生选择和奋斗的感悟 。希望未来,无论是柳传志还是联想,都能继续在商业舞台上留下独特的印记,也期待更多年轻人能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

0 阅读:4

鸿树和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