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首个机器人公园——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于3月22日在成都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正式开园。
本次开园活动以“你好机器人!”为主题,举办了机器人产业前沿学术交流、首批机器人+互动场景、新川Robot体验坊等多个内容板块,吸引了市民们的注意。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市民们纷纷与机器人进行互动。
在这里,你不仅能够看到能跑能跳的机器狗、展示近身格斗的“机械斗士”、三分钟就能端出宫保鸡丁的智能炒菜机器人等等,还能看到人形机器人在其中大显身手。
自人形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并迅速走红网络后,成都市民首次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人形机器人的存在。相比于网络上的“遥遥相望”,现实中的“亲密接触”更能让人们感受到科技的迅猛发展。这种近距离的互动,不仅激发了市民们对人形机器人的兴趣,更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在机器人公园里,人形机器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成为了市民们生活的一部分。
新川之心公园不仅是市民体验未来科技的场所,更是一个集产业聚集、技术研发、应用验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作为西部首个机器人公园,新川之心以“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打造机器人产业聚集、测试训练、应用场景、人才实训、国际交流、可信算数6个中心,全力打造优良产业生态,集中呈现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模式下的新赛道、新技术、新成果。
公园以“科技市集”呈现了机器人的前沿应用场景,涉及机器人零售、文创、服务、表演、互动体验等多个领域。同时,公园还打造了“机器人公共训练测试场”,测试场包含了越障能力、爬坡性能、路径规划、任务可达性、复杂路面测试区等项目,通过不同的测试装置模拟真实环境。
具身科技、阿加犀等成都高新区机器人领域龙头企业正式入驻新川之心,旗下的人形机器人在公园中与市民互动,展露锋芒,进一步完善了机器人产业生态,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具身科技”)成立于2024年9月,总部位于成都高新区,是一家以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技术研发、生产、销售为代表的科技型公司。
作为四川机器人大脑创新中心发起单位之一,具身科技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和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支持与孵化,坚定地朝着“人形机器人成都造、高新造”的目标迈进,并以前瞻性的视野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秉承“研发世界一流的人形机器人,让其走进千家万户”的愿景,致力于推动未来智能生活的变革,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从创新走向普及。
2024年12月,具身科技发布自主研发的首款人形机器人“天行者1号”,同时这也是“成都高新区造”首台商业化人形机器人原型机。
天行者1号身高165cm,重约50kg,续航时长为一个半小时。在技术方面,“天行者1号”采用了全自主研发的高紧凑一体化关节及高鲁棒性运动控制算法等国内领先关键核心技术,展现出卓越的硬件实力与出色的运动性能,能够轻松应对各种复杂地形和环境的挑战。
作为“成都造”人形机器人,天行者1号核心零部件与本体均在成都本地制造,其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率超过90%,彰显了该机器人在产业链整合与本地化生产方面的深厚实力。
▍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阿加犀成立于2020年12月,是一家聚焦AIoT(智能物联网)领域的人工智能公司。阿加犀自成立起,便致力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持续创新,独创了融合架构操作系统以满足各类应用场景需求,提供了开箱即用的AI工具链使芯片算力发挥得更简单,从而实现AIoT项目的快速迁移和落地。
作为行业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和产品服务商,阿加犀率先提出并构建了Android/鸿蒙+linux的融合架构,并已经实现了在多智能终端的远程使用与管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工业、物联网、通信质检、视频终端、智能家居、教育等场景。
2025年1月,在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5)上,阿加犀联合高通公司面向全球首发其人形机器人领域首款原型机——通天晓(Ultra Magnus)。
据悉,通天晓人形机器人采用了终端侧生成式AI技术,该技术为人形机器人的大小脑提供了强大支持,显著增强了其多模态处理能力,从而大幅提升了对复杂场景的理解。
得益于阿加犀融合架构操作系统和AI工具的易用性优势,机器人的“小脑”可以快速部署在高通平台上,赋予人形机器人出色的人机交互和精细化运动控制能力,这使得机器人能够实现自然智能对话、复杂地形通过、全身协同作业等重要功能。
借助高度集成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边缘侧AI解决方案,阿加犀为具身智能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更优路径。
▍北京亦庄机器人公园
无独有偶,机器人公园在国内已有先例。2025年1月,北京首个机器人主题公园在亦庄亮相,据了解,这也是国内首个机器人公园。
看机器狗跑跳倒立,欣赏一群小巧的机器人跳街舞,喝一杯茶艺机器人倒的茶,在机器人公园,机器人不再是冷冰冰的科技产品,而是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道风景线。
人形机器人也在该公园亮相——“天工”人形机器人在机器人公园大展拳脚,竞走、跑步、打招呼,吸引了市民们的目光。
“天工”是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的全球首个纯电驱拟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它身高163厘米,体重经过轻量化设计仅达43千克。这款机器人配备了多个视觉感知传感器,包括每秒550万亿次操作算力、高精度的惯性测量单元(IMU)和3D视觉传感器。此外,“天工”已解决基本运动控制问题,是具身智能场景应用和研究的最佳平台。它还配备了高精度的六维力传感器,以提供精确的力量反馈。
通过多样化的机器人互动体验、前沿技术的展示和未来场景的规划,该机器人公园生动描绘了科技与生活融合的图景。
北京亦庄宣布下一步将搭建‘机器人+’应用场景示范项目,推动机器人产品规模化应用,并计划进一步以南海子公园、通明湖公园为试点,打造机器人主题公园集群。
▍成都的优势
正如北京亦庄在机器人公园宣布了产业规划,在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开园之际,成都高新区也发布了首个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专项政策。该政策以普惠性措施支持关键创新,旨在构建一个涵盖算力筑基、算法破局、数据赋能、场景突围、集群聚势和生态护航的全方位全周期产业支持体系,全力推动成都高新区机器人产业提质进位、竞势争先。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梁伟指出,成都已初步构建起“成都研+成都造+成都用”的人形机器人发展生态,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具备产业优势。
在技术研发上,成都的企业和科研机构不断推出创新产品,“视觉模仿学习”和“多模态交互”等关键技术已处于领先地位,同时AI大模型也在快速发展,有多项大模型和算法通过国家备案,为人形机器人“大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应用场景上,成都的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广泛的工业应用场景。
因此,在两会期间,梁伟建议进一步增强成都及成都都市圈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动能和产业链接力,打造中国西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地。
作为西部地区的科技重镇,成都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人形机器人的落地,不仅展示了其科技创新的实力,也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探索。通过打造机器人公园,成都为市民们搭建了一个与科技近距离互动的平台,让他们得以亲身体验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机器人公园的建设也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这里,企业有机会展示他们的最新产品和技术,市民们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人形机器人的功能和用途。这种互动与交流的模式,有助于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因此,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不仅是科技展示的窗口,更是产业发展的“试验田”,其创新模式作为西部的优秀示范,有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机器人技术与城市融合的标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