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4日,德国日化巨头汉高宣布完成对苏州博克生物科技的收购,这是继2024年收购沙宣大中华区业务后的又一记重拳。从“代工伙伴”到“专属智造基地”,苏州博克被纳入汉高版图,标志着这家百年德企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战略进入深水区。
汉高是谁?——全球粘合剂之王的美护野心成立于1876年的汉高,以粘合剂技术闻名全球(占集团营收50%),但近年来通过密集收购,其在美发护发领域的野心逐渐显露。旗下施华蔻、丝蕴、沙宣等品牌已在中国市场形成“高端+大众”的全价位矩阵,2023年亚太区营收超254亿元,中国市场贡献核心增量。此次收购苏州博克,正是其“制造-研发-品牌”全链条本土化布局的关键一步。

苏州博克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年产能6亿瓶的硬实力,更在于其扎根太仓港的区位优势。作为长江沿岸的国家物流枢纽,太仓港让汉高的供应链响应周期大幅缩短,运输成本降低30%以上。收购后,汉高立即启动太仓新工厂建设,配备数字化管理系统,可灵活应对小批量、多品类订单——这正是当前中国洗护市场个性化需求的决胜关键。
战略解码:从“借船出海”到“造船远航”过去19年,苏州博克为汉高代工施华蔻、丝蕴等产品,但代工模式存在两大痛点:一是产能受制于外部订单波动,二是难以实现核心技术把控。收购后,汉高可直接掌控生产计划与质量标准,更将利用苏州博克的研发能力,推出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定制产品,例如防脱发、头皮护理等细分赛道新品。汉高大中华区副总裁钟经伟直言:“本土化生产让我们能像本土品牌一样敏捷反应。”

在欧莱雅、宝洁等巨头加速本土化,以及滋源、阿道夫等国货崛起的双重夹击下,外资品牌仅靠营销已难突围。汉高选择“以供应链换市场”——通过控制制造端降低成本,腾出利润空间投入研发与渠道。数据显示,自有工厂可使汉高的护发产品成本降低15%-20%,而太仓基地的扩建将助其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市场。
未来赌局:本土化不是终点汉高的野心不止于此。其在太仓的布局,与上海亚洲研发中心、广州粘合剂创新中心形成三角矩阵,目标直指“中国研发、中国制造、全球输出”。但挑战同样严峻:如何避免共享平台导致的品牌同质化?如何在价格战中维持高端调性?这场收购既是汉高对中国经济的“信任票”,亦是一场豪赌——若成功,或为外资企业提供“深度本土化”新范式;若失败,则可能沦为重资产拖累。

从沙宣到苏州博克,汉高用收购书写了中国市场的新剧本。当“德国品质”遇上“中国速度”,这场供应链革命能否搅动600亿洗护市场?答案或许就藏在太仓港的流水线上。